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唐骑铁血安西 > 第二十八章:孤狼啸天
换源:


       唐骑新传:铁血安西第二十八章:孤狼啸天

王猛的血书送达长安时,大明宫正飘着入秋后的第一场冷雨。唐宣宗望着血书上斑驳的血迹,突然剧烈咳嗽,龙案上的奏报被震落在地,露出剑南节度使请求增援的十万火急文书。

“朕愧对张议潮……”宣宗颤抖着将血书按在胸口,忽然瞥见窗外雨中飘摇的梧桐,“传朕旨意,将内库所藏的五千具明光铠、十万石粟米,即日起秘密运往河西。”

与此同时,西域战场的硝烟从未停歇。赤松德赞在疏勒河惨败后,调集了十万大军,将碎叶城围得水泄不通。张议潮站在城头,望着敌军连绵三十里的营帐,忽然大笑:“当年班定远三十六人定西域,今日我张议潮三万归义军,难道守不住碎叶?”

郑远却忧心忡忡:“大帅,敌军切断了水源,我们撑不过七日。”

张议潮突然扯开衣襟,露出心口狰狞的伤疤:“你忘了这道伤是怎么来的?”那是三年前吐蕃围城时,他率敢死队夜袭敌营留下的印记,“传令全城,掘地三尺找水源,把所有能盛水的器皿都用上!”

碎叶城内,军民倾城出动。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颤巍巍地捧来一个陶罐:“将军,这是老身藏了二十年的葡萄酒,给将士们润润喉吧。”张议潮跪地接过陶罐,忽然发现罐底刻着一行小字:“天宝年间,安西酒户敬赠安西都护府。”

郑远红着眼眶将陶罐分给士卒,突然有士兵高呼:“水!我们挖到水了!”原来在城西北角,一位老兵在挖战壕时,意外发现了干涸百年的汉代古井。当第一捧清泉涌出时,三万军民跪地痛哭。

赤松德赞在中军帐内暴跳如雷:“汉人难道真的有上天庇佑?”他望着沙盘上标注的“疏勒河-碎叶城”防线,忽然狞笑,“既然攻不破城池,那就让他们自己出来!”

三日后,归义军斥候发现吐蕃军突然撤退,留下无数装满粮食的牛车。郑远劝张议潮小心有诈,老将却拍案而起:“这是赤松德赞的离间计!他想让我们为抢粮自乱阵脚。传令下去,所有粮食就地焚烧!”

熊熊烈火中,张议潮将赤松德赞写着“赠张节度使”的书信投入火中:“告诉吐蕃人,我张议潮宁肯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

吐蕃大营内,赤松德赞望着碎叶城头飘扬的浓烟,忽然听见帐外传来急报:“赞普,唐军在铁门关部署了三百架投石机!”他冷笑:“汉人想效仿三国时的火烧赤壁?传令下去,全军后撤三十里,让他们的火油弹喂狼去吧!”

然而,张议潮的目标根本不是吐蕃大营。当赤松德赞反应过来时,归义军的“轰雷营”已绕道天山南麓,将八百枚铁炸弹埋在了吐蕃粮草囤积地——俱兰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

“大帅,俱兰城的地热温泉眼已全部引爆!”郑远浑身浴血地冲进帅帐。

张议潮猛然起身,帅案上的烛火被震得熄灭:“好!让赤松德赞的十万大军喝西北风去吧!”

俱兰城方向,大地突然剧烈震颤。地热温泉与铁炸弹的威力叠加,将整个城池掀翻在地。滚烫的泉水夹杂着碎石冲天而起,形成了高达数十丈的“沸水龙卷”。吐蕃守军在高温中化为焦炭,粮草辎重付之一炬。

赤松德赞在撤退途中得知消息,一口鲜血喷出,染红了手中的狼头令旗:“张议潮,本赞普与你不共戴天!”

碎叶城头,张议潮望着东方渐亮的天际,突然跪倒在地。他的白发在晨风中飘散,与城楼上斑驳的血迹交织成一幅悲壮的画卷。郑远急忙扶住他,却见老将的眼中闪烁着泪光:“二十七年了,我终于为那些死在撤退路上的弟兄们报仇了……”

这时,一名亲兵捧着染血的战袍跑来:“大帅,王猛将军在接应粮队时,被吐蕃伏兵围困在铁门关东口!”

张议潮猛然起身,夺过亲兵手中的横刀:“点齐五千精骑,随我去救王猛!”

郑远急忙阻拦:“大帅不可!您是全军主帅,怎能以身犯险?”

张议潮甩开他的手,刀锋划过帐中悬挂的西域地图:“王猛是带着长安最后的粮队来的,粮草可以不要,人必须救回来!”

铁门关东口,王猛被吐蕃骑兵团团围住。他的战马早已战死,手中的横刀卷刃,身上的铠甲布满箭孔。望着渐渐逼近的吐蕃士兵,王猛突然大笑:“张将军,末将先走一步了!”

就在此时,西北方突然传来惊天动地的马蹄声。张议潮一马当先,五千精骑如黑色的潮水般席卷而来。老将的白发在风中狂舞,手中的横刀在阳光下折射出血色的光芒。

“杀!”张议潮的怒吼声中,归义军骑兵如虎入羊群。他们的马槊上绑着浸油的麻布,点燃后如一条条火龙,将吐蕃骑兵的阵型冲得七零八落。

王猛望着冲杀而来的张议潮,突然想起三年前那个雪夜。当时,张议潮也是这样一马当先,带着八百老卒杀出吐蕃的包围圈。他艰难地站起身,将染血的粮车护在身后,等待着主帅的到来。

“王猛!”张议潮的战马在他身边急停,老将伸手将他拉上马背,“你小子命真硬!”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