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唐骑铁血安西 > 唐骑新传:铁血安西第八章:练兵御边(下)
换源:


       唐骑新传:铁血安西第八章:练兵御边

“看好了,这次演练,进攻小队要注意寻找敌人防线的薄弱点,迅速突破。防守小队一定要坚守阵地,不能让敌人轻易突破。迂回小队看准时机,包抄敌人后方。都清楚了吗?”郑远在战前动员时说道。

“清楚了!”士卒们齐声回答。

为了实现高效沟通,他教导士卒们熟练运用手势、旗语等无声但有效的沟通方式:“记住,在战场上,嘈杂的喊杀声可能会掩盖声音,这些无声的沟通方式就显得至关重要。一个简单的手势,可能就会改变整个战局。”

在一次模拟战斗中,进攻小队遭遇了敌方顽强的抵抗,前进受阻。

“旅帅,敌人火力太猛,我们冲不上去啊!”进攻小队队长焦急地汇报。

郑远立刻敏锐地观察到局势,及时提醒:“不要盲目硬拼,侧翼小队迅速迂回包抄,前后夹击,打乱敌人的防线。进攻小队先佯攻,吸引敌人注意力。”

各小队按照郑远的指挥行动,成功突破了敌人防线。

“好样的,大家配合得不错!但还不够熟练,继续练!战场上情况瞬息万变,我们必须做到默契无间。”郑远喊道。

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反复演练,士卒们的战术协同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彼此之间的配合愈发默契,如同精密的齿轮,在战斗的机器中紧密咬合,高效运转。

特殊技能培养方面,郑远充分考虑到西域独特的沙漠地形与复杂多变的环境。他着重训练士卒们在沙漠行军、夜间侦察以及简易工事搭建等方面的能力。他特意邀请了熟悉沙漠环境的当地向导,如同请来智慧的宝库,为士卒们传授在沙漠中寻找水源、辨别方向的宝贵经验:“大家看这些沙丘的形状,常年的风吹塑造了它们独特的模样,缓坡的方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顺着这个方向去寻找,更容易发现水源。还有这些植物,它们的生长也能为我们指引方向。”

“阿伯,那要是遇到沙尘暴咋办?”有士卒好奇地问。

向导笑着回答:“遇到沙尘暴,赶紧找个低洼地,用衣物捂住口鼻,背风蹲下,千万不要乱跑。等沙尘暴过去再行动。”

在夜间侦察训练中,他如同一位暗夜导师,教导士卒们巧妙利用月光、星光进行隐蔽行动,学会敏锐地观察敌人的巡逻规律:“在黑暗中,我们要像幽灵一样,无声无息地接近敌人,不能发出任何声响。注意观察他们巡逻的间隔时间和路线,这将为我们的行动提供关键信息。”

“旅帅,我老是掌握不好距离,容易暴露。”一名士卒有些沮丧。

郑远安慰道:“别着急,多练几次就好了。你可以先找个参照物,估算好距离,慢慢靠近。注意脚步要轻,动作要慢。”

简易工事搭建训练中,郑远严格要求士卒们在短时间内,充分利用周围随手可得的材料,搭建出坚固耐用的防御工事:“这不仅仅是一堆木头和石块的组合,这是我们在战场上的保命屏障,是我们战斗的依托。要确保工事稳固,能够抵御敌人的攻击。”

“旅帅,这样搭是不是更牢固些?”一名士卒向郑远请教。

郑远检查了一下:“嗯,想法不错,但这里还得加固一下,不然容易被敌人破坏。”

在整个训练过程中,郑远如同一位不知疲倦的传道者,不断向士卒们灌输军民鱼水情与家乡子弟兵的理念。他时常神情庄重地对士卒们说:“咱们来自大唐的各个角落,家乡的亲人日日夜夜都盼着我们平安回去,更盼着我们能守护好这片土地,让百姓们过上安稳的日子。我们每一次的战斗,每一滴汗水的挥洒,都是为了家乡的父老乡亲,为了那些信任我们、依靠我们的百姓。我们是他们的子弟兵,肩负着无比神圣的使命。”

郑远不仅言传,更注重身教。他积极组织士卒们参与当地的民生建设,让军民鱼水情在实际行动中得以彰显。农忙时节,士卒们如同及时雨,纷纷奔赴田间地头,帮助百姓耕种收割。

“大哥,你们这麦子长得可真好啊!”一名士卒笑着对百姓说道。

百姓感激地说:“多亏了你们这些兵娃子帮忙,不然我们老两口还不知道要忙到啥时候呢。”

闲暇之时,士卒们又化身为能工巧匠,帮助百姓修缮房屋、挖掘水井。百姓们对安西军感激不已,他们自发地送来自家精心准备的食物,为士卒们缝补衣物。

“孩子们,这是自家做的干粮,你们带着路上吃。”一位老妇人慈爱地说道。

士卒们感动不已:“大娘,您太客气了,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这种军民之间的互动与关爱,如同温暖的阳光,极大地鼓舞了士卒们的士气,让他们更加深刻地明白了自己肩负的责任,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与守护百姓的坚定信念。

随着训练的深入推进,郑远麾下的士卒们仿佛经历了凤凰涅槃,焕然一新。他们体能充沛,如同矫健的猎豹,在训练场上展现出强大的爆发力与耐力;技能精湛,手中的武器如同他们身体的延伸,运用自如;战术配合默契,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便能心领神会,协同作战;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与守护百姓的坚定信念,这种信念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赋予他们无尽的勇气与力量。看着士卒们如此巨大的成长与变化,郑远深感欣慰,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