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畦里的成长课
小潇瑶背着新书包踏进学堂的第三个秋天,村口的梧桐叶刚染上金黄,她就发现了一桩“不合算”的买卖。那天放学路过街角,一个戴草帽的卖菜大伯正推着二八大杠自行车吆喝,车后座的竹筐里码着水灵的芥蓝,碧绿的菜梗上还挂着水珠。“新鲜芥蓝三块钱一把嘞!”吆喝声像颗石子,在小潇瑶心里激起了比当年采草药时更大的涟漪。
她攥着外婆给的两毛钱零花钱,在竹筐前站了好久。三块钱能买三根奶油雪糕,能买六块水果糖,上次卖草药攒了半个月才凑够五块钱。她伸出手指悄悄数了数,一筐芥蓝也就二十来把,这要能自己种出来,能换多少块花布呀!回家的路上,小潇瑶的脚步格外轻快,心里已经盘算好了一桩新生意。
晚饭时,小潇瑶扒拉着碗里的米饭,眼睛直瞟着院子角落那片闲置的空地。“爸爸,”她放下筷子,一本正经地说,“街角卖菜大伯的芥蓝要三块钱一把,咱们家能不能种点?”正在抽旱烟的李爸爸愣了一下,随即笑了:“你这小丫头,刚上学就惦记着当菜园掌柜了?”外公在一旁听见,接口道:“多种点菜也是好事,让她试试无妨。”
得到外公的支持,小潇瑶更来劲了:“爸爸,你给我划块地吧,就院子东头那片。你教我种菜,我保证能种好!”妈妈在灶台边擦碗,笑着打趣:“我们潇瑶这是要当小农夫啦?”小潇瑶挺起小胸脯:“我要种出最好的芥蓝,比卖菜大伯的还水灵,到时候卖了钱给你买毛笔呢!”全家人都被她认真的模样逗笑了,李爸爸掐灭烟头:“行,明天爸爸就带你翻地,教你种菜。”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透,小潇瑶就被鸡叫声吵醒了。她一骨碌爬起来,看见李爸爸已经在院子里摆弄锄头了。晨露打湿了爸爸的裤脚,他正弯腰把空地划成规整的菜畦,泥土翻涌着露出湿润的黑褐色,带着青草和阳光的味道。“潇瑶快来,”爸爸挥挥手,“要先把土坷垃敲碎,这样菜苗才能扎根。”
小潇瑶搬来自己的小锄头,学着爸爸的样子抡起锄头。可锄头比她想象的沉多了,刚抡了几下就胳膊发酸。爸爸笑着接过锄头:“你还小,翻地爸爸来做,你负责把碎土整平。”她立刻找来小铲子,蹲在地上把土块一点点拍碎,手指被泥土染成了褐色,鼻尖上渗着汗珠也顾不上擦。外公站在屋檐下看着,漏出满意的笑容,像是在为她加油鼓劲。
种子是爸爸从镇上种子站换来的,小小的黑褐色颗粒躺在掌心,像撒了把细沙。“种菜要先育苗,”爸爸在菜畦边挖了个小坑,“把种子埋在湿润的土里,盖上薄土,等长出嫩芽再移栽。”小潇瑶学着爸爸的样子,把种子一粒一粒摆进坑里,每个坑放三粒,间距分得整整齐齐。外婆端来温水:“浇点水让种子喝饱,过几天就发芽啦。”
接下来的日子,小潇瑶的生活变得格外忙碌。每天天不亮就爬起来,背着书包先去菜畦边转一圈,用小水壶给种子浇点水;中午放学一路小跑回家,放下书包就蹲在菜畦前观察,连吃饭都要端着碗在院子里;傍晚放学更是雷打不动地去菜畦报到,拔草、松土,忙得不亦乐乎。
一周后,当第一株嫩绿的芽尖顶破泥土时,小潇瑶高兴得差点蹦起来。她飞奔着去叫外公:“外公外公,我的菜发芽啦!”外公拄着拐杖来看,摸着胡子点头:“不错不错,这芽出得齐整。”她找来小竹片,小心翼翼地插在幼苗旁边,生怕被鸡啄了去。
菜苗长得飞快,没几天就抽出了三四片叶子。小潇瑶看着它们一天天舒展叶片,心里比考了第一名还开心。她觉得幼苗像一群嗷嗷待哺的孩子,每天都要浇好几次水,中午太阳最烈的时候也要跑去浇水,觉得这样菜苗就不会渴了。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拔草,连最小的杂草都不放过,菜畦被她打理得像块绿色的绒毯,连路过的邻居都夸:“李家丫头种的菜比大人种的还精神!”
可就在菜苗长到半尺高,眼看就要分棵的时候,意外发生了。那天早上小潇瑶去浇水,发现好几棵菜苗蔫头耷脑的,叶子边缘卷了起来。她赶紧蹲下身查看,轻轻一拔,整棵菜苗就连根拔起,根部竟然变得软软的,还带着股腐烂的味道。“怎么回事?”她急得眼圈都红了,手指戳着湿乎乎的泥土,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中午爸爸回家吃饭,看见小潇瑶蹲在菜畦边抹眼泪,赶紧走过去。“爸爸,菜苗死了,”她抽抽噎噎地说,“我每天都浇水施肥,怎么会这样?”爸爸仔细查看了菜畦,又摸了摸土壤,恍然大悟:“傻丫头,你是不是中午也来浇水了?”小潇瑶点点头:“中午太阳大,我怕它们渴……”
爸爸拉着她坐在田埂上,捡起一根树枝在地上画:“蔬菜跟人一样,中午太阳最毒的时候不能浇水。那时候土温高,冷水一浇,根会受刺激,就像人突然跳进冰水里会生病一样。”他又拨开菜苗根部的泥土,“你看这里,水浇太多,根部一直泡在水里,没法呼吸就烂根了。”小潇瑶似懂非懂地点头,把爸爸的话像记草药知识一样刻在心里。
虽然第一次尝试失败了,但小潇瑶没气馁。周末她拉着爸爸去请教村里的老菜农张爷爷。张爷爷家的菜园子像幅水彩画,各种蔬菜长得生机勃勃。“种菜要讲时辰,”张爷爷蹲在菜畦边,指着太阳的方向说,“早上露水干了浇一次,傍晚日落前浇一次,这时候水温跟土温差不多。”他还教小潇瑶做了个简易的量水器,用竹筒钻了小孔,这样浇水时就能控制水量。
得到真传的小潇瑶重整旗鼓。爸爸帮她重新翻了地,这次她特意在菜畦边挖了浅沟,这样多余的水就能流走。播种前她先请教爸爸:“爸爸,这次要等多久浇水?一次浇多少?”爸爸拿来小水桶:“苗期少浇水,见干再浇,一次浇半桶就够了。”小潇瑶找来小本子,认真记下:“早上七点浇水,傍晚五点浇水,苗期半桶,成株一桶。”
新播下的种子发芽那天,小潇瑶特意请外公来看。外公摸着她的头说:“做事能总结经验,这才是会盘算的好本事。”这次她严格按本子上的时间浇水,中午放学路过菜畦,再热也只是蹲在旁边看看,绝不浇水。她还学着张爷爷的样子,在菜苗间撒了些碎秸秆,这样能保持土壤湿润,还能防止杂草生长。
可新的问题很快出现了。刚长出的菜苗叶子上出现了小洞,仔细一看,叶子背面爬着好多绿色的小虫子。小潇瑶急得直跺脚,这要是被虫子啃光了,之前的功夫就白费了。她跑去问外婆,外婆从墙角拿来一把晒干的艾草:“把这个泡水喷在叶子上,虫子就不敢来了。”她赶紧按照外婆说的,把艾草煮成水,放凉后装在喷壶里,小心翼翼地给每片叶子喷水。
每天清晨,小潇瑶都会带着她的小水壶和小铲子去菜畦“上班”。她会蹲在菜苗前观察好久,看哪棵长高了,哪棵长出了新叶,像照顾弟弟一样细心。有次夜里下大雨,她担心菜苗被淹,拉着爸爸冒雨去挖排水沟,雨水打湿了头发和衣服,她却笑得一脸灿烂。妈妈看着她满身泥巴的样子,又心疼又好笑:“我们潇瑶真是个尽职的小菜农。”
深秋时节,小潇瑶种的芥蓝终于长成了。碧绿的菜梗挺拔修长,叶片舒展油亮,整整齐齐地站在菜畦里,像等待检阅的小士兵。她兴奋地拉来全家人参观,外公捋着胡子赞不绝口:“这菜长得比集市上的还好,我们潇瑶有本事!”爸爸拿起镰刀,笑着说:“今天我们就尝尝潇瑶种的菜。”
中午的餐桌上,一盘清炒芥蓝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小潇瑶夹起一根放进嘴里,脆嫩的菜梗带着清甜的汁水,比任何山珍海味都好吃。“太好吃了!”弟弟举着筷子欢呼,全家人都吃得津津有味。小潇瑶看着大家满足的笑容,心里比上次卖草药时还甜。
“爸爸,我们把菜拿到镇上去卖吧?”小潇瑶眼睛亮晶晶的,“肯定能卖个好价钱。”爸爸笑着点头:“好啊,明天爸爸陪你去赶集。”晚上,小潇瑶和妈妈一起把芥蓝捆成一把把的,每把都仔细挑选,确保大小均匀、品相完好。她还找来上次卖草药用的小篮子,铺上干净的蓝布,把捆好的芥蓝整整齐齐地摆进去。
赶集那天,小潇瑶起得比鸡还早。她穿上最喜欢的蓝布褂子,把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背着装满芥蓝的篮子,跟着爸爸往镇上走。晨雾还没散去,路上的石板路湿漉漉的,她的脚步却轻快得像小鸟。到了集市,爸爸帮她找了个显眼的位置,她学着上次卖草药时的样子,把篮子摆好,用小石子在地上写了个“3”。
“新鲜的自种芥蓝,三块钱一把嘞!”小潇瑶学着当初那个卖菜大伯的样子吆喝起来,声音清脆响亮。路过的人都被这个扎着小辫的小姑娘吸引了,围过来看她的菜。“这菜真水灵,看着就新鲜。”一个挎着菜篮的阿姨拿起一把,“小姑娘,你自己种的?”小潇瑶点点头,骄傲地说:“是我种的,用艾草水驱虫,早上傍晚浇水,可干净了!”
阿姨们被她认真的样子逗笑了,你一把我一把地买起来。“给我来两把,看着就好吃。”“这孩子真能干,我也买两把。”小潇瑶忙得不亦乐乎,一边收钱一边说谢谢,还不忘提醒:“阿姨,这个芥蓝清炒最好吃,不用放太多调料。”爸爸在一旁看着,眼里满是欣慰的笑容。
没过多久,一篮子芥蓝就卖光了。小潇瑶数了数钱袋里的钱,一共卖了三十六块!这比她卖一个月草药挣得还多。她把钱小心翼翼地包好,紧紧攥在手里,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怦怦直跳。回家的路上,她盘算着要给外公买个新烟斗,给外婆买块红布,给弟弟买盒新铅笔。
路过街角时,小潇瑶特意停下来,看了看卖菜大伯筐里的芥蓝,然后骄傲地挺起小胸脯。她的芥蓝不比这里的差,而且每一把都凝聚着自己的汗水和心血。爸爸看着她得意的样子,笑着问:“种菜辛苦吗?”小潇瑶点点头,又摇摇头:“辛苦,但是看着它们长大,卖钱的时候特别开心。”
回到家,小潇瑶把钱交给妈妈,妈妈数完钱惊讶地睁大了眼睛:“我们潇瑶真成小掌柜啦!”外公拿着她挣的钱,在算盘上噼啪一算:“除去种子钱,净赚三十块,不错不错。”外婆拉着她的手,摸了摸她手上的薄茧:“我们潇瑶长大了,会用双手挣钱了。”
晚饭时,妈妈用潇瑶卖菜的钱买了肉,做了红烧肉。小潇瑶夹了一块最大的给外公,又夹了一块给外婆。她看着全家人开心的笑容,心里暗暗想:明年春天,她要种更多的菜,不仅种芥蓝,还要种青菜、萝卜、茄子,把家里的菜畦变成一个大菜园。
夜色渐浓,小潇瑶躺在床上,听着窗外的虫鸣。她仿佛看到自己的菜畦里,绿油油的蔬菜长得生机勃勃,蝴蝶在菜畦上飞舞,蜜蜂在花丛中采蜜。她知道,种菜和做人一样,都要付出努力,都要讲究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收获甜美的果实。
这个秋天,小潇瑶不仅收获了饱满的芥蓝,更收获了宝贵的成长。她明白了劳动的意义,懂得了坚持的价值,这些在菜畦里学到的道理,将会像一颗颗饱满的种子,在她心里生根发芽,陪伴她走过漫长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