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有的尚是少年,脸上还带着稚气;
有的已是青年,眉宇间有几分武将的英气。
可此刻,所有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绝望与愤怒。
“胡亥!你这个篡位的逆贼!父皇尸骨未寒,你就残杀手足,不得好死!”
年长的公子将闾(注:此处为早期受牵连公子,非后续自尽的将闾兄弟)
对着皇宫方向怒吼,声音嘶哑却字字泣血。
“十八弟!我平日待你不薄,你为何要赶尽杀绝?!”
另一位公子哭喊着,试图挣脱卫士的束缚,却被狠狠按在行刑台上。
还有几位公子沉默着,只是用冰冷的目光盯着远方,
那目光里,有对大秦的失望,有对胡亥的诅咒,
更有对父亲嬴政的思念——若父皇还在,他们何至于此?
“时辰到,行刑!”监斩官冰冷的声音落下。
刽子手举起闪着寒光的大刀,手臂落下的瞬间,“咔嚓”声接连响起!一颗颗大好头颅滚落在地,
鲜血喷涌而出,溅在围观百姓的衣衫上,染红了咸阳青石板铺就的街面。
人群中爆发出一片惊恐的尖叫,百姓们纷纷掩面后退,却又忍不住从指缝间偷看这人间惨剧
——那是大秦皇室的血脉啊,如今竟像猪狗一样被屠戮于闹市,连一丝尊严都没有。
“不!不!!我的儿!!”
大秦巡游车队中,嬴政的身体剧烈摇晃了一下,他死死抓住车辕,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连手背的青筋都暴起。
那十二张年轻的脸,他每张都认得——有他曾手把手教过骑射的公子,
有他在朝会时夸过“有乃父之风”的孩子,
还有去年生辰时,捧着亲手做的陶俑给他祝寿的幼子!
如今,他们的头颅滚落在地,他们的鲜血染红了咸阳的街石!
无边的痛楚和暴怒像岩浆一样在他胸腔里翻滚,几乎要撕裂他的心脏!
他甚至能清晰地“听”到儿子们临死前的哀嚎,能“感”到他们眼中那无尽的怨恨!
“胡亥!”嬴政猛地低头,看向脚下的逆子,声音里带着血沫,
“你告诉我,他们何罪?!何罪之有?!”
胡亥被这声怒吼吓得魂飞魄散,浑身瘫软,连哭都忘了,只是一个劲地磕头,额头撞在地上,很快就渗出血迹。
第三幕:杜县惨剧——十位公主的碎尸之痛
【解说声】:“屠戮完十二位公子,胡亥的杀心并未平息。在赵高的‘提醒’下,
他想起了那些同样拥有皇室血脉的姐妹——她们虽为女子,却也可能成为别人利用的‘旗帜’。
于是,屠刀又挥向了大秦最尊贵的明珠。”
画面再次切换,血腥气更浓。这一次,镜头对准了咸阳城外的杜县刑场。
【胡亥下令:将十位公主,矺死于杜!】
(矺:古代一种分裂肢体的酷刑,比斩首更残忍,是对人尊严的极致践踏)
光幕没有直接展示行刑的血腥场面,却用更诛心的方式传递着绝望
——镜头先是特写十位公主被押赴刑场的画面:
她们穿着素雅的长裙,有的还抱着贴身的玉佩,脸上没有了往日的娇贵,只剩泪水和绝望。
其中最小的公主,甚至还不满十岁,被卫士架着胳膊,脚步踉跄,嘴里还在小声喊着“父皇救我”。
接着,镜头猛地拉远,给到刑场外围观的百姓
——他们的表情比在咸阳闹市时更加惊恐,有人捂住孩子的眼睛,有人忍不住呕吐,
还有老人对着刑场方向摇头叹气,嘴里念叨着“造孽啊,造孽啊”。
偶尔有风吹过,带着刑场里飞溅出的、沾着血污的衣物碎片,落在百姓脚边,吓得众人连连后退。
最后,画面定格在一只遗落在刑场边缘的耳环上
——那是一只用和田玉雕琢成兰花形状的耳环,精致小巧,
此刻却沾满了尘土和暗红的血迹,孤零零地躺在地上,像一朵被碾碎的花。
没有惨叫,没有鲜血淋漓的特写,可这无声的画面,却比任何直白的血腥都更令人发指。
那些曾经被嬴政捧在手心、舍不得让受半点委屈的女儿,
如今竟被自己的亲弟弟,用最残忍的方式夺去生命,连尸骨都无法保全!
“畜牲!禽兽不如的畜牲啊!!”
洪武时空,刚刚被太医救醒、还虚弱得无法下床的朱元璋,
看到这一幕,猛地捶打床榻,气得浑身发抖。
马皇后连忙上前按住他,却被他一把甩开。
“虎毒尚不食子!他连自己的亲姊妹都…都下此毒手!
这哪里是人?是披着人皮的豺狼!”
话未说完,朱元璋又是一口鲜血喷出,染红了身前的锦被。
马皇后泪流满面,只能紧紧抱住丈夫,一遍遍地劝:“重八,别气了,别气坏了身子啊!”
永乐朝的紫禁城,朱棣已经说不出话。
他抽出腰间的长剑,对着宫殿里的盘龙柱疯狂劈砍,
木屑飞溅,柱子上很快就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刀痕。
“逆子!孽障!”他嘶吼着,声音里满是滔天的愤怒和恶心,
“朕当年靖难,虽与建文为敌,却也未动过宗室子女分毫!
这胡亥,简直是赢氏的耻辱!”
第四幕:最后的挣扎——公子将闾的质问与公子高的殉葬
【解说声】:“十二位公子、十位公主惨死,大秦宗室已是血流成河。
但胡亥的清洗并未结束,他将目光投向了最后几位尚存的兄弟
——公子将闾兄弟三人。”
画面切入内宫的囚室,阴暗潮湿,只有一扇小窗透进微弱的光。
公子将闾兄弟三人被关押在这里,身上虽无镣铐,却插翅难飞。
他们穿着囚服,却依旧挺直了脊梁,没有像其他公子那样哭喊,只是沉默地坐着,等待最后的结局。
不久,胡亥派来的使者捧着诏书走进来,面无表情地宣读:
“陛下有令,公子将闾兄弟三人,心怀怨怼,意图不臣,赐死!”
公子将闾猛地站起身,盯着使者,声音洪亮,带着最后的尊严质问:
“阙廷之礼,吾未尝敢不从宾赞也;
廊庙之位,吾未尝敢失节也;
受命应对,吾未尝敢失辞也。何谓不臣?!
吾等究竟犯了何罪?愿闻罪而死!”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