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中,不论朝廷还是民间,皆是一片喜气洋洋。
与薛延陀之战发生在并州,消息一天之内就能传回长安。
甚至于,现在长安民间已经开始流传大战的各种夸大后的细节。
很多人信誓旦旦地宣称,有经过的商旅亲眼看到太子殿下大展神威,与那薛延陀王子白默大战三百回合。
当时整个并州乌云滚滚,黑雾漫天,山川被劈斩而开,水流直接截断……
总之,咱家大唐太子殿下技胜一筹,兼得天命所归,还是把那白默斩于刀下,大唐天军齐齐杀出,把薛延陀部骑兵杀得屁滚尿流。
“咱们太子殿下,就是牛!”
……
“荒唐!真是一群无知愚夫!无知愚妇!”
李泰直接把自己极为珍爱的一件三彩陶器摔得粉碎。
“他们懂个屁的用兵之道?只听到并州打了胜仗,便把李承乾夸大成神仙了?什么山裂水断,当是在看话本么!”
房遗爱轻摇着竹羽扇子,连忙安慰道:“殿下休要为那些市井街坊的传言而动怒,现在正值朝廷打了胜仗,朝廷高兴百姓也高兴,有些夸大也是正常的。”
李泰冷笑一声:“哪有这么简单。”
“我大唐十余年来,打了多少胜仗,相比起来,并州之战算个什么?而且市井之间怎么单就太子进行夸大?”
“若说这背后没有人指使,本王绝不信!”
柴令武心中一动,提议道:“既是如此,不如我们直接上书陛下,提醒一下?”
“太子本就手掌兵权,打了这样的大胜仗,军中民间威望已经极高,哪怕他是太子,也会召陛下之忌吧?”
“只要我们说动陛下,相信是太子在民间扩大自己的功绩,其心不可测,便能让东宫化福为祸,反而被狠狠打压!”
李泰听言,脸上露出犹豫之色。
“这个……不大好吧?”
房遗爱奇怪地道:“殿下有何顾忌?以臣下看来,柴兄此计甚妙啊。”
“若真如此,那岂不是要本王先要承认太子之功?”
房遗爱和柴令武对望一眼,这才明白了魏王殿下的心思。
确如魏王所说,要给太子按一个借军功收军心,收民望以便日后“图谋不轨”的罪名,要让陛下对现在的太子产生忌惮之心,那先得承认人家在并州之战中有确确实实的功劳,有确确实实的能力可以威胁到陛下和朝廷。
从一开始,魏王府的策略一直都是尽可能地贬低太子,从德到行,从才学到能力。
只有太子无德无才,难以继承大唐,才能让魏王顺理成章地接替他嘛。
魏王招揽天下贤士,很是做出了些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模样,而那些贤士们也大赞魏王之德行,自然让他有点儿飘飘然。
政治斗争的手段是一回事,可时间长了,魏王自己也把宣传的话当真了。
他是真心看不起太子的能力。
现在,为了朝廷和父皇认识到太子的威胁和野心,他要先承认这个大哥的功绩……那真比捅他一刀还难受啊!
“殿下,为大计着想,还请早下决心啊。”
“您想想,太子领军出征,并州之战的功劳自然会算在他的身上,此事并非您不想承认就能忽略掉的。”
“现在,最重要的不是已经发生了什么,而是我们该如何应对!”
李泰听到自己最宠信的两名臣子都如此相劝,这才勉为其难地点了点头。
他们刚刚定计,就听到殿外的内侍小心地走到门前禀报。
“殿下,岑文本大人在外求见。”
“哦?快快有请。”
李泰立即表现出郑重的表情。
房遗爱和柴令武立即看到了地面上破碎的瓷器,二人也顾不得身份,代替还没有进殿的内侍,立即清理地面,避免岑文本进来之后发觉异样。
岑文本乃是当朝重臣。
他虽然也是极力支持魏王,甚至直接上书表示魏王比太子更适合为人君,但他跟柴令武等人还是不一样的。
岑文本乃是朝廷之臣,陛下之臣,而非“魏王之臣”。
他对于魏王的支持并不是无底线的,而且他们之间没有效忠的意思在,反而是魏王更需要岑文本的支持。
在人家面前,魏王必须保持自己的胸怀和风度,必须要有人君之像,不能让他知道自己听到太子打胜仗的消息便愤怒地直摔东西。
“殿下!”
“令武和遗爱也在啊。”
岑文本进得殿来,行过礼之后便注意到了两名小辈也在场。
房遗爱微笑着道:“朝廷有了大事,魏王这边总要有个应对的章程,我等自然要及时为殿下分忧才是。”
岑文本点了点头:“你们说的,可是太子殿下领军大败白默之事?臣也正是为此事,面见魏王殿下的。”
李泰不由心中暗喜。
岑文本大人还是向着自己啊,知道自己正为此事忧心,来得这般快。
而且,他也是打从心底里不想接受房遗爱等人的提议。
他绝对不想承认太子立下的功劳。
岑文本的表情逐渐严肃下来:“却不知殿下是准备如何应对此变化?老臣虽愚钝,但也愿为殿下参详一二。”
李泰略作沉吟,还是给柴令武使了个眼色。
柴令武明白,委婉地解释起来:“太子殿下能得大胜,于大唐来说总是好事嘛,所以殿下也想要向朝廷奏明,为太子庆功,而且也希望陛下能明白,太子颇有勇略,以后便是由他领军出征,也能威慑四夷,陛下今后可以无忧矣。”
岑文本是何等人物,一听便明白了他们的真正意图。
而且,这也在他的预料之中。
他依然冷着脸,直接了当地劝阻:“臣请殿下,勿行此策。此举非但不能彰显殿下的胸怀,达成殿下所愿,还会自曝殿下的用心。”
“到那时,陛下疑忌之人到底是谁,却也难说得很啊。”
李泰和房遗爱等人都是一愣。
以岑文本的身份,说出这样的话来,已经是很直白了,那同样也说明,这等计策很愚蠢,最后对他们的结果非常不利。
可是,李泰就算不同意这个计划,更多也是因为自身的心情,他也没有发现这计策到底有什么漏洞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