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仙侠小说 > 绝天君 > 第五章 静苑潜龙 帝心北望
换源:


       岁月在静思苑仿佛凝滞,却又无声流淌。

对姜浮生而言,这静思囚禁,并非全然虚度。外界视这里为冰冷死寂的牢笼,于他,却成了一方无人打扰的苦修之地。

自那日震慑太监、物资悄然改善后,静思苑仿佛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平静。姜浮生心如明镜,深知这平静之下暗流汹涌。他不再浪费任何时间。

每日拂晓,他便于院中迎纳东方微薄的紫气,虽此地灵气稀薄近乎枯竭,但他仍坚持不懈地尝试引导体内那丝时灵时不灵、却蕴含着惊人雷霆气息的力量。

他反复回忆御书房威压下、夺剑瞬间以及怒斥太监时的感觉,试图捕捉并掌控那力量的源头。

进展缓慢而艰难,那股力量似乎深植于他的血脉神魂深处,强大却桀骜,难以驯服,每次尝试引导都如履薄冰,时有反噬之险,令他经脉隐隐作痛。

其余时间,他沉浸于常恩想尽办法送来的各类书籍之中。

常恩能弄到的书籍有限,他却反复研读,从儒家经典中悟治国之道,从道家典籍窥天地法则,甚至从佛经中体会心性超脱。

书籍匮乏,他便将读过的内容反复咀嚼、推演、质疑,往往能得出迥异于常人的见解。

刻读兵法,更是他每日必做之功。

没有沙盘,便以石子代兵,以树枝划阵,推演古今著名战例,思索破局之道。他常将自己代入绝境,思考若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该如何调度。

边防的战报虽难以详细得知,但从偶尔听闻的只言片语和皇帝日渐沉重的神色中,他能感受到局势的严峻,推演得便越发刻苦。

他如同一块干涸的海绵,疯狂汲取着一切能接触到的知识,眼神日益深邃,气质愈发沉静,那是一种糅合了少年稚气与沉淀的奇特观感。

他清楚地知道,知识、心智和对力量的掌控,可能是他未来唯一的依仗。

御书房内,紫气氤氲。

皇帝姜渊面前的奏折堆积如山,大多是关于边境战事的急报。北狄叩关,西戎犯境,战况胶着,甚至隐隐有修士参与的迹象,令朝廷军队损失惨重。

他的脸色日益憔悴,眉宇间凝聚着化不开的疲惫与忧色。

然而,在他宽阔的紫檀木御案一角,始终悬浮着一面由精纯龙气凝聚而成的光镜。镜中呈现的,正是静思苑中姜浮生的一举一动。

几个月来,他几乎每日都会分出一缕神识,透过这龙气镜观察那个被他亲手幽禁的儿子。

他看到姜浮生日复一日地打坐练气,哪怕进展微乎其微也从不放弃,那份坚韧让他动容。

他看到姜浮生如饥似渴地研读经史子集、兵法谋略,那双专注的眼睛里闪烁着与他年龄不符的智慧光芒,那份悟性让他惊讶。

他甚至能隐约感觉到姜浮生体内那股力量的微弱波动,那丝精纯而暴烈的未知气息,既让他感到一种莫名的熟悉与心悸,又让他心中烦恼愈盛。

“唉……”姜渊常常对着龙气镜发出无人听见的叹息。

这孩子的资质、心性、乃至那隐藏的力量,都远超他的预期,甚至远超他现在那些在边境浴血奋战的亲王或是在朝中争权夺利的儿子们。他是块璞玉,却也是……最大的变数和禁忌。

“若他非是……唉!”又是一声长叹,充满了无尽的无奈与矛盾。

他知道朝野上下乃至后宫之中,有多少双眼睛盯着静思苑,有多少人欲除之而后快。

他的冷落与幽禁,何尝不是一种极端的保护?可这保护,也几乎扼杀了这孩子的一切。

眼中的欣赏与日俱增,心中的烦恼也如藤蔓般缠绕不休。

他偶尔会不动声色地吩咐下去:“将朕年少时批注的那套《武断兵法》……找出来,送去静思苑。就说……是内务府清理旧物发现的。”

“近日天寒,静思苑地处偏僻,送些银丝炭去,再添一床云绒被。”

“朕记得库里有几方凝神静气的冷玉砚,送一方过去。”

东西都不算特别扎眼,却恰到好处。他通过这些细微的方式,默默关注着,补偿着,也……引导着。

边境烽火连天,噩耗再度传来:一位领军亲王重伤,一座边陲重镇告急!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如铁。

文武百官分列两侧,争论不休。主和派声音颤抖地陈述着国库空虚、兵力损耗过巨,提议割地赔款,暂避锋芒;主战派则双目赤红,慷慨激昂,要求增派精锐,死战到底,却同样拿不出克敌制胜的良策。吵嚷之声几乎要掀开太极殿的穹顶,却只让人感到无尽的焦躁与无力。

姜渊高坐龙椅,心中一片冰凉他感到前所未有的疲惫,这座神朝看似强盛,内里却已隐患重重,外敌环伺,后继之人……堪忧。

他的目光再次不由自主地飘向虚空,仿佛能穿透宫墙,看到那个在静思苑中默默演兵布阵、锤炼自身的少年。

一个疯狂而决绝的念头,在他心中疯狂滋生。

高踞龙椅的姜渊,面色沉静,眼底却已是冰封万里。他听着下方的喧嚣,看着这些平日高谈阔论、此刻却束手无策的臣子,心中那根名为耐心的弦,终于绷断了。

当争论稍歇,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望向最高处的帝王时,姜渊缓缓开口,声音并不高昂,却如同沉钟般敲在每个人的心头,瞬间压下了所有杂音。

“诸位爱卿,争论可以休矣。”

殿内顿时鸦雀无声。

他站起身,龙袍上绣着的九条五爪金龙仿佛要腾空而起,周身那浩瀚如海的帝威与精纯龙气不再收敛,缓缓弥漫开来,压得许多修为稍低的臣子几乎喘不过气。

“北狄西戎,欺我太甚,践踏山河,屠戮子民。

此乃国殇,非一家一姓之辱。”他的目光如冷电,扫过下方每一张或惊或惧或疑的脸,“求和?割地?赔款?尔等是想让朕,让我大辛朝,从此跪着求生吗?”

“陛下息怒!”群臣慌忙跪下。

姜渊没有让他们起身,声音愈发冰冷决绝:“前线将士浴血奋战,亲王重伤,重镇危急,朕岂能安坐这九重深宫?朕意已决——”

他顿了顿,一字一句,如同惊雷炸响在每个人耳边。

“朕,将御驾亲征,亲赴北境,与将士们共御外侮,不破敌军,誓不还朝!”

“陛下!不可!万万不可啊!”

话音刚落,以老成持重的内阁首辅和几位军方勋贵为首,几乎所有大臣都猛地抬起头,脸上血色尽褪,惊呼反对之声如同潮水般涌起!

“陛下!万乘之躯,岂可轻涉险地?!”内阁首辅声音发颤,“战场之上,刀剑无眼,神通更是不长眼!陛下若有丝毫闪失,国本动摇,天下必将大乱啊!”

“首辅大人所言极是!”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将军叩首,“陛下,您乃一国之君,坐镇中枢方能运筹帷幄!

一旦您亲临前线,狄戎的皇帝、蛮巫的酋长必然也会被引动,甚至那些闭关的老怪物都可能被请出!届时不再是凡俗战争,而是倾国之战,修士大战!必将生灵涂炭,后果不堪设想!”

“请陛下三思!一旦陛下下场,隐世宗门的老祖必然也会出手!那将是席卷两国的腥风血雨,我朝千年基业恐毁于一旦啊!”

群臣的反对声浪一浪高过一浪,充满了真正的恐惧和忧虑。

他们不怕战争,但他们更惧怕最高层面的统治者直接对决所带来的毁灭性后果!

那将是王朝气运的正面碰撞,是顶级修士的殊死搏杀,波及之广,破坏之巨,无人能够预料和控制!

姜渊站在御阶之上,听着下方山呼海啸般的劝阻,面色冷硬如铁。

他何尝不知其中风险?他正是预见到了常规手段已无法挽回颓势,甚至预感到对方可能已经在准备更高层次的力量介入,才不得不行此险招,以自身为诱饵,也是最强之矛,试图打破僵局!

他的目光再次不由自主地飘向殿外,仿佛能穿透重重宫墙,看到那个在静思苑中默默演兵布阵、锤炼自身的少年。

这朝堂之上,衮衮诸公,谁能真正理解他的决断?谁又能在他离开后,稳住这暗流汹涌的朝局?

他的决定,不仅仅是为了边境,更是为了……或许是为那蛰伏的潜龙,强行劈开一片天地,但也可能将他直接卷入最残酷的风暴中心。

“朕意已决。”姜渊的声音压过了所有的反对,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和一丝疲惫,“朕离京期间,会下旨命人监国。由内阁与宗人府共同协理国政。备战事宜,即刻开始!”

他不再看下方跪伏一地、仍在苦苦劝谏的臣子,转身拂袖而去,留下一个坚定而孤寂的背影,以及一个让整个朝堂都为之震动的决定。

腥风血雨,已不可避免。

而他的目光所向之处,静思苑中的少年,对此仍一无所知,却注定将被推入这时代的洪流漩涡的最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