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现言小说 > 美食发家:猎户夫君来帮忙 > 第18章 百家粥1
换源:


       入了腊月,天越发冷了,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得人脸生疼。田小满推开吱呀作响的屋门,呼出的白气瞬间被北风撕碎。院角的柴禾堆上覆着一层薄霜,在晨光中泛着冷冽的光。她裹紧了棉袄,目光扫过村庄——十户里有七八户的烟囱都冷冷清清地杵着,不见一丝烟火气。

冬天粮紧,又赶上连着的寒潮,有的老人孩子病着,也懒得烧火做饭,能熬一锅稀汤凑合就算过一天。

吃过早饭,田小满盘点了家里的粮袋还有剩下的银子,虽然现下日子勉强还能过,但若一直这么只出不进下去,日子免不了又要紧巴巴。

得想个法子。她喃喃自语。

她忽然想起前世在村里过腊八时,家家户户会凑米凑豆,一起熬一大锅“百家粥”,分给老人和孩子,这个念头让她眼睛一亮。

她脑袋里有了主意——不如趁着腊八,用家里的杂粮熬一大锅粥请村里人来喝,一来能暖心暖胃拉近邻里关系,二来也能借机让大家尝尝她做的豆渣饼。要是口碑传开,也许生意就不愁了。

田小满对春桃说起了自己的想法。春桃听了一边折着围裙,一边疑惑道:

“百家粥是好事,可你还打算卖豆渣饼?那方子你不是已经卖给醉仙楼了吗?”

小满笑了笑,随口道:

“卖方子是卖他们做的法子,又没说过我自己不能做来卖。当时掌柜也没提这一茬,咱这小门小户,卖的都是附近村里人,也不跟他们的客人抢生意。”

春桃皱了皱眉,“可万一醉仙楼知道了,会不会找麻烦?”

小满抬起头,眼里有点亮,“不会的,醉仙楼卖的是精致的点心,咱做的是家常饼子,价钱便宜,就卖给乡里乡亲尝个鲜,还能赚点油盐钱。我算过了,一块饼的豆渣和面粉加起来不过一文钱,卖四文,一天要是能卖出三四十个,比做针线还快。”

春桃听了忍不住笑,“你这算盘打得倒精细。”

“那是,”小满拿起簸箕往院外去,“这次百家粥,就让大家先尝个豆渣饼的味,若是喜欢,后续再有人上门来买,就不怕没生意了。”

春桃犹豫了一下:“可是请全村人吃饼?那得费不少食材吧,白面粉可是很贵的。”

“先请他们喝粥。”田小满笑意渐深,“家里还有高粱米、玉米渣、绿豆、红薯,熬一大锅粥,叫大家来喝,喝完了顺便端几张热乎乎的豆渣饼出去大家分着吃——

春桃点点头,“行,那我明早去镇上多带些面粉和佐料回来。”

第二天,春桃早起就去了镇上采购。田小满把家里打扫干净后也紧随着出门,她打算去村东头的豆腐坊要点新鲜豆渣。

早晨的豆腐坊里,热气氤氲,空气中全是豆香。石磨“吱吱呀呀”地转着,黄白色的豆浆顺着槽口流下,小二手脚麻利地翻动着蒸笼里的豆腐坯。

“你又来了。”老板擦了擦额头的汗,把一木桶新鲜的豆渣往外一推,“今天的刚出锅,还是热的,自己随便装吧。”

小满接过,低头闻了闻,豆香扑鼻。她抬头笑道:“叔,我以后可能要常常来拿豆渣,您每天给我留着一些。我给您算钱,能不能按个便宜价给我?”

老板乐呵呵地摆手,“这东西反正扔了也是扔,能卖点钱我自然愿意。你要我就帮你留着,一文钱一大桶行吗?”

“行,那可多谢了。”小满干脆利落地答应。

离开豆腐坊,田小满端着一盆热腾腾的豆渣径直回到家,刚进院子,先回来的春桃就迎了上来,顺手把盆接过去,“有点沉,你慢点。”

小满笑着擦了擦手上的水汽,“不沉,能拿得动”

田小满一边往屋里走一边问:“东西都买回来了?”

春桃把豆渣小心的放在厨房:“都买了,你看看吧”

田小满检查了一下春桃带回来的东西,基本上差不多

“咱们中午就开始做起来吧,那会儿能晒太阳,大家也能暖和点”她对着春桃说

“小树,你去通知一下大家晚点过来喝粥”

“好,我这就去”小树扔掉手里的木棍,欢欢喜喜的出了门

厨房里姐妹俩也开始慢慢忙碌起来。

炊烟升起,铁锅里正不停的翻滚着,田小满用长木勺搅动着刚下锅的食材。高粱米的红、玉米渣的黄、绿豆的绿,还有切碎的红薯块,在沸水中上下沉浮,像是一幅流动的画。春桃蹲在灶前,小心地添着柴火,火光映在她专注的脸上,显得格外红润。

再加点水,田小满舀起一勺看了看,这粥得熬得稀稠适中才行,太稠了不够分,太稀了又不顶饿。

春桃点点头,提起水桶往锅里加了些水。蒸汽腾起,带着粮食的香气扑在两人脸上,暖融融的,顿时,一股诱人的香味在院子里弥漫开来。

好香啊!小树从外面跑回来,鼻子一抽一抽的,我老远就闻到了!

田小满笑着用勺子敲了敲锅边:去洗洗手,一会儿帮着端碗。她转头对春桃说,豆渣准备好了吗?

春桃揭开旁边一个小陶盆的盖子,里面是拌好的豆渣面团,已经醒发得蓬松柔软。按你说的,加了点猪油和盐,闻着就香。

这时院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王婆婆拄着拐杖,牵着两个小孙子走了进来。两个孩子瘦得颧骨突出,眼睛却亮晶晶地盯着冒着热气的大锅。

小满啊,听说你在熬腊八粥?王婆婆的声音有些颤抖,不知是冷的还是激动的。

田小满连忙迎上去:王婆婆快进来坐,粥已经煮上了。她摸了摸两个孩子的头,饿了吧?待会儿多给你们盛一碗。

王婆婆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包:家里没什么好东西,这是去年晒的一点干枣,添到粥里能甜嘴。

田小满接过,打开一看,是十几颗干瘪的小枣,显然是珍藏已久的:王婆婆,这

拿着吧,老人摆摆手,家里也没有什么好东西,百家粥嘛,总得凑个份子。

田小满不再推辞,小心地把枣子洗净,一个个放进沸腾的粥里。红褐色的枣子在杂粮中沉浮,像一颗颗小小的宝石。

院门外又传来脚步声,这次是张婶带着她家闺女来了,手里捧着个粗瓷碗:小满,听说你熬百家粥?我带了些腌萝卜干,给大家下粥。

接着是李叔,扛着半捆柴火:天冷,给你们添点柴。

然后是赵家的、钱家的、孙家的...不一会儿,田家的小院里就挤满了人。每个人都带了点什么——一把干菜、几颗土豆、一撮盐...虽然微不足道,却是一份心意。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