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多子多福:我六十老农,开局迎娶娇妻 > 第105章 流放三千里!
换源:


       第三天,王维回到了官衙。

他把自己关在堆满账册的房间里,不眠不休。

油灯燃了一夜又一夜。

他看到,商城和工坊赚来的海量银钱,没有一文钱落入秦烈的口袋。

那些钱,变成了一条条宽阔的石板路,一座座给流民遮风挡雨的砖瓦房,一架架吱呀转动灌溉万亩良田的水车,还有学堂里,孩子们读书写字用的笔墨纸砚……

他甚至翻出了秦烈自己的开销用度,竟比京城里一个寻常富户还要节省。

啪!

最后一本账册被重重合上,发出的脆响,在这死寂的房间里格外刺耳。

王维紧闭的双眼,豁然睁开,里面是压抑了两天的滔天怒火。

“来人,传刘正。”

他的声音沙哑,却透着一股山雨欲来的压迫感。

刘正几乎是при颠при颠跑进来的,满脸都是按捺不住的兴奋与期待。

他觉得,王大人熬了两天两夜查账,肯定是找到了秦烈贪赃枉法的铁证,要清算这个眼中钉了!

“王大人!您可算是查完了!那秦烈他……”

话还没说完,一本厚重的账册已经裹着风雷,狠狠地砸在了他的脸上!

“啊!”

刘正一声惨叫,被这股巨力砸得眼冒金星,鼻血长流,一屁股瘫坐在地。

“无耻狗贼!”

王维霍然起身,一身绯色官袍无风自动,花白的胡须根根倒竖,指着刘正的鼻子发出了震天的咆哮!

“你身为朝廷命官,食君之禄,不思为民!反倒在此妒贤嫉能,罗织罪名,构陷我大唐的国之栋梁!”

“睁开你的狗眼看看!看看这些账本!看看这满城的百姓安居乐业!再看看你那封字字要人性命的奏折!”

“刘正!圣贤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吗!你枉为读书人!”

王维的怒斥,一句比一句重,一声比一声响,如同重锤,狠狠砸在刘正的心口。

刘正彻底懵了,他看着散落一地的账册,听着王维雷霆般的怒吼,那张原本还挂着谄媚笑容的脸,瞬间血色尽失,惨白如纸。

他知道,自己完了。

彻彻底底地,完了。

长安城,太极殿。

殿内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这已经是第三天了。

钦差王维星夜兼程赶回京城,便将自己锁进了书房,闭门谢客。就连当朝宰相杨国舅的请帖,都被原封不动地退了回去。

满朝文武都在等,等他那份足以决定北境那位年轻总管命运的奏折。

曾经弹劾过秦烈的官员们,一个个如坐针毡,坐立难安。

而李光弼等武将勋贵,同样是寝食难安,他们信秦烈,可“君心难测”这四个字,沉甸甸地压在所有人的心头。

这一日,早朝。

王维手捧一卷厚厚的奏疏,昂首阔步,踏入太极殿。

他面容清癯,带着风尘仆仆的倦意,可那双眼睛,却亮得吓人。

“臣,都察院左都御史王维,奉旨彻查靖边镇事宜,今回京复命!”

声音在大殿中回荡,掷地有声。

龙椅上的李隆看不出喜怒,只吐出一个字。

“奏。”

“臣此去靖边,所见所闻,与刘正奏疏所言,判若云泥!”

王维开口第一句话,就让整个朝堂瞬间死寂!

“刘正说,秦烈拥兵自重,割据一方!可臣亲眼所见,靖边镇将士,军纪森严,日夜操练,守的是我大唐边境,护的是我大唐子民!其兵甲粮草,皆由秦氏商号盈利所出,未向朝廷伸手要过一文钱!此非拥兵,此乃为国铸盾!”

“刘正说,秦烈私设商城,与国争利!可臣亲眼所见,靖边商城万商云集,繁华之景,不输长安东西二市!其税收,三成上缴国库,七成反哺靖边,修路、建屋、兴水利,账目笔笔可查,分毫不差!此非争利,此乃为国生财!”

“刘正说,秦烈收买人心,意图不轨!可臣亲眼所见,数万流民有屋住,有田耕,昔日荒原变良田,不毛之地成沃土!北境苦寒,竟能一年两熟,此乃旷古烁今之神迹!百姓感恩戴德,自发为其立长生牌位!若这也叫收买人心,臣愿我大唐的官员,个个都去如此‘收买人心’!”

“刘正说,秦烈私建学堂,败坏纲常!可臣亲眼所见,学堂之中,无论男女,不分贫富,皆可入学!所学之术,虽非圣人经义,却能让百姓识字会算,懂得格物致知!此非败坏纲常,此乃开启民智,为我大唐,奠万世之基业!”

王维的声音愈发激昂,他已不是在念奏疏,而是在用尽毕生的正气,向皇帝,向满朝文武,描绘一个他亲眼见证的奇迹!

“陛下!靖边镇,绝非藏污纳垢之地!恰恰相反,那是臣此生所见,吏治最清明,百姓最富足,民心最安定之所在!堪称……我大唐的边境桃花源!”

“秦烈,更非国贼!他是我大唐百年不遇的国之良臣!有此臣在,北境可安,大唐可兴!至于那诬告忠良之辈,其心可诛!”

轰!

王维的话,字字句句,都像是一柄巨锤,狠狠砸在所有人的心头。

那些弹劾过秦烈的官员,此刻面如土色,双腿发软,恨不得当场昏死过去。

李光弼等武将,则个个激动得满脸涨红,胸膛剧烈起伏,只觉得与有荣焉!

龙椅之上,李隆的呼吸陡然粗重。

他一把夺过王维呈上的奏疏,一目十行地扫过。

当“一年两熟”四个字映入眼帘,他抓着奏疏的指节都捏得发白。

当看到“百姓自发为其立长生牌位”,他眼中的审视和疑虑,彻底被狂喜与震撼所取代!

“好!好一个国之良臣!好一个边境桃花源!”

李隆猛地站起,将奏疏重重拍在龙案上,发出了登基以来最畅快淋漓的大笑!

“传朕旨意!”

“靖边镇总管秦烈,忠君体国,功在社稷,赏黄金千两,锦缎百匹!朕再亲笔御赐牌匾‘靖边安民’,悬于镇门,以彰其功!”

“原靖边镇镇长刘正,妒贤嫉能,构陷忠良,革去官身,发配岭南三千里,永不叙用!”

“其余附议弹劾者,罚俸一年,闭门思过!”

圣旨一下,乾坤底定!

……

当载着圣旨和御赐牌匾的队伍浩浩荡荡抵达靖边镇时,整个镇子,瞬间变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总管万岁!”

“陛下圣明!”

百姓们自发地涌上街头,那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震得人耳膜嗡嗡作响!

秦烈站在镇长府门前,亲手接过那份沉甸甸的圣旨,心中也是百感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