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灵异小说 > 雾锁旧楼 > 第八章:岁月织锦
换源:


       一、冬雪与旧信

槐安里的第一场雪落下来时,林晚正在整理301的书架。

一本泛黄的旧书从高处滑下来,夹在里面的信封掉落在地。信封上没有邮票,只写着“致301的新朋友”,字迹娟秀,和刘静速写本上的笔迹如出一辙。

林晚的心跳漏了一拍,蹲下身捡起信封。这是她搬进301的第二年,从未想过刘静竟在九年前就留下了信。

拆开信封,信纸带着淡淡的霉味,却依旧平整。

“当你看到这封信时,或许我已经离开槐安里了。不知道你是谁,是像我一样独自居住,还是和喜欢的人一起?301的阳台朝东,早上能晒到第一缕阳光,很适合种绿萝。

我在302住了三年,总觉得301的灯亮得很晚,像是有人和我一样,习惯在深夜醒着。有时候站在窗边,能看到301的剪影映在窗帘上,猜你是在看书,还是在加班?

如果你也像我一样,偶尔会觉得槐安里的雾太浓,记得打开窗户等太阳。阳光总会来的,就像绿萝总会爬满阳台。

对了,302的地板下藏着个木箱,里面有我攒的绿萝种子。如果你喜欢,就拿去种吧。别担心,那不是什么吓人的东西,只是想给后来的人留份念想。”

信的末尾画着株小小的绿萝,藤蔓弯成一个笑脸的形状。

林晚握着信纸,突然想起刚搬来时,总觉得302的窗帘后有双眼睛。原来不是幻觉,是刘静在深夜里,隔着楼道与素未谋面的“新朋友”相互陪伴。

她披上外套,敲响了302的门。陈默正对着画架上的雪景速写发呆,看到林晚手里的信,惊讶地睁大了眼睛:“刘静还留了这个?”

“她说302的地板下有木箱。”林晚指着信上的字迹,“我们找找看?”

陈默立刻找来撬棍,在信里提到的“靠窗第三块地板”下摸索。果然,指尖触到了木箱的木板,两人合力将箱子抬出来——里面装满了牛皮纸袋,每个袋子上都写着日期,从2011年到2014年,整整三年。

打开最上面的袋子,里面是包在油纸里的绿萝种子,还有张便签:“2011年春分收的种子,适合种在朝东的阳台。”

林晚的眼眶突然发热。九年前的刘静,怎么会想到,她留下的种子,会在九年后被301的住户捧在手里?

二、种子与时光胶囊

雪停后,林晚和陈默在301的阳台种下了刘静的绿萝种子。

张萌特意送来新的花盆,说用腐叶土种能长得更旺。三人蹲在阳台忙活时,王大爷拄着拐杖上来了,手里捧着个铁皮盒:“这是我家老婆子当年腌咸菜的坛子,洗干净了装种子正好。”

林晚看着王大爷布满皱纹的手,突然想起他说过“刘静常来借酱油”。原来那些被遗忘的时光里,藏着这么多细碎的温暖。

“对了,”王大爷突然说,“前阵子整理阁楼,找到个东西,你们看看是不是刘静的。”他打开铁皮盒,里面是个塑料相框,照片上的刘静站在3栋门口,手里抱着盆绿萝,身边站着个穿校服的小姑娘,扎着和她一样的马尾。

“这是我孙女,”王大爷指着照片,“那时候她刚上小学,总跟着刘静姐姐看画画。刘静走后,她哭了好几天,说再也没人教她画绿萝了。”

张萌拿出手机:“王大爷,我给您孙女打个电话吧?她现在肯定想看看刘静姐姐的种子长什么样。”

电话接通时,小姑娘已经上高中了,在电话里听到刘静的名字,声音突然哽咽:“我还记得她教我画花,说每片叶子都有自己的影子……”

挂了电话,林晚突然提议:“我们做个时光胶囊吧?把刘静的种子、信,还有我们的画都放进去,埋在西坡的向日葵田里。”

“好啊,”陈默立刻响应,“等十年后再挖出来,看看那时候的槐安里是什么样。”

他们找来个玻璃罐,放进刘静的信、绿萝种子、陈默的速写、张萌拍的西坡照片,还有王大爷孙女画的绿萝。林晚在便签上写下:“2023年冬,我们替刘静看到了阳光。”

埋时光胶囊那天,西坡的向日葵田盖着层薄雪,像撒了把碎银。林晚把玻璃罐放进挖好的土坑时,感觉像是在和九年前的刘静对话——你看,你的种子会发芽,你的故事有人记得。

三、春日画展与不速之客

第二年春天,“拾光画室”的绿萝爬满了整面墙,刘静留下的种子也发了芽,嫩绿的叶片在301的阳台探出头。

陈默办了场“春日绿萝”画展,特意把王大爷的孙女请来。小姑娘已经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少女,站在刘静的速写前,眼睛亮晶晶的:“我现在也学了美术,想考设计系,以后回来改造槐安里的老房子。”

“欢迎回来,”林晚笑着说,“到时候我们一起种满绿萝。”

画展进行到一半,一个穿西装的中年男人走进来,径直走到刘静的废料举报信照片前,久久伫立。他约莫五十岁,鬓角有些白,眼神里带着复杂的情绪。

“您是……”林晚上前询问。

男人转过身,声音有些沙哑:“我是当年化工厂的技术员,姓周。刘静举报后,我偷偷帮她藏过几份废料样本,可惜后来被调去外地,一直没机会把证据交出去。”他从公文包拿出个密封袋,“这是当年的检测报告,一直想找机会还给她。”

林晚接过密封袋,里面的报告泛黄发脆,却清晰地写着重金属超标数据。“刘静会很高兴的,”她轻声说,“她的坚持没有白费。”

周先生看着陈默画的红裙女子,突然红了眼眶:“那时候总劝她别冒险,可她总说‘总得有人站出来’。后来听说她失踪了,我愧疚了九年……”

“现在不一样了,”张萌递给他杯温水,“西坡的土壤处理干净了,那些渎职的人也受到了惩罚。这才是刘静想看到的。”

周先生看着窗外抽芽的柳树,慢慢笑了:“是啊,都过去了。”

画展结束后,周先生把检测报告留给了“时光角落”的展示柜。老板娘特意在旁边加了张卡片:“勇气从不会独行,总有人在暗处同行。”

四、绿萝爬满的夏天

夏天来临时,槐安里成了绿色的海洋。

3栋的墙面上,陈默画的爬山虎和真的藤蔓交织在一起,分不清哪是颜料哪是绿叶。301和302的阳台连成一片,绿萝的卷须缠绕着,像道绿色的桥。

林晚在“时光角落”找了份兼职,每天和老板娘一起煮咖啡、整理书架。张萌考上了环保局的公务员,跟着父亲学习处理环境案件。陈默的画渐渐有了名气,却依旧守着“拾光画室”,说“这里的光最适合画画”。

一个暴雨天,林晚提前打烊回3栋,看到302的灯亮着,陈默正站在画架前,对着窗外的雨景作画。画中,穿红裙的刘静撑着伞站在巷口,身边是三个模糊的身影——像极了林晚、张萌和陈默。

“画完送给我吧?”林晚敲了敲门。

陈默转过身,脸上沾着点颜料:“早就想送给你了。”他指着画中刘静的裙摆,“你看,这里藏着向日葵的影子。”

林晚凑近一看,果然,红裙的褶皱里,藏着无数细小的向日葵图案,像撒在裙角的阳光。

暴雨敲打着窗户,画室里的绿萝在风中轻轻晃动。林晚突然觉得,九年前那个在浓雾中徘徊的红裙女子,终于在这个夏天,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阳光。

五、岁月织锦

秋分那天,西坡的向日葵再次开花了。

林晚、张萌和陈默带着新收的种子,去时光胶囊的埋藏地看看。玻璃罐被挖出来时,罐壁凝着层水汽,里面的便签却依旧清晰。

“我们再放些东西进去吧?”张萌提议。

他们放进林晚写的咖啡馆日记、张萌处理的第一份案件报告、陈默获奖的画稿,还有王大爷孙女新画的《绿萝与少女》。林晚在新便签上写下:“时光像织锦,每个人的故事都是丝线,终会织成温暖的图案。”

埋好玻璃罐时,夕阳正落在向日葵田里,把花盘染成金红色。远处的槐安里升起炊烟,3栋的灯光次第亮起,像串在暮色里的珍珠。

“你说,十年后的人挖开罐子,会怎么想?”陈默问。

林晚望着3栋的方向,那里的绿萝已经爬满了整栋楼,在夕阳下泛着柔和的光:“他们会知道,曾经有群人,在这里守护过勇气、正义和温暖。”

张萌笑着补充:“还会知道,绿萝真的能爬满整栋楼。”

三人相视而笑,笑声被风吹散,落在向日葵田里,落在槐安里的巷口,落在302画室的画架上。

岁月或许会模糊很多事,但有些东西永远不会消失——像刘静留在种子里的希望,像他们埋在时光胶囊里的温暖,像绿萝的藤蔓,终将爬满岁月的墙,织成一张名为“槐安里”的锦缎,在光阴里闪闪发亮。

而那栋曾被浓雾笼罩的旧楼,如今只剩下暖阳和绿意,在每个平凡的日子里,静静诉说着关于勇气与新生的故事。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