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11点59分,S市陷入低沉的静谧,整座城市在霓虹与夜雾中缓缓呼吸。
唯有暗刃战队总部大楼的23层,还亮着一盏灯。
陈砚舟坐在办公室中央的监控台前,面前是三块并列的显示屏,实时切换着基地各个角落的画面。他身形修长,穿着一套深色西装,领口扣到最上一颗,袖口露出一截机械表带,表盘泛着幽蓝微光。他的脸被一块黑色半面罩覆盖,只露出下颌和嘴唇,轮廓冷硬,像被刀刻过一般。
他是暗刃战队的幕后经理,业内称他为“操盘手”。
三天前,暗刃在国际电竞总决赛中夺冠,全网沸腾。可就在夺冠后的第二天,网络上开始零星出现“暗刃打假赛”的说法。起初只是几个小论坛的匿名帖,没人当真。但陈砚舟知道,这种消息一旦被推上热搜,哪怕没有证据,也会像病毒一样扩散。
声誉一旦崩塌,就再也拼不回去。
他盯着墙上的挂钟,秒针缓慢移动。
11点59分58秒。
59秒。
0秒。
机械表带突然震动一次,短促而清晰。
他的手机屏幕自动亮起,没有通知音,也没有弹窗动画。屏幕上只显示三行字,每行都是一条热搜关键词和趋势方向:
#顶流机场怒斥粉丝#爆→虚假
#暗刃操控比赛#爆→真
#新剧发布会群殴#升→未定
陈砚舟的目光停在第二条上。
“爆→真”,意味着这条话题不仅会引爆热搜,而且背后有真实事件支撑。不是谣言,是实锤。
他没动,也没出声,只是将手机轻轻扣在桌面上。
系统从未出错。
过去一年里,每晚零点,他都会收到这样一条推送。三条未来48小时内必上热搜的娱乐事件,仅关键词加趋势方向,无法分享,无法验证来源,只有他能看见。没人知道这个系统从何而来,也不提供任何操作界面,像一种定时降临的直觉。
他只能靠自己判断——是借势,是截流,还是反向狙击。
而这一次,风暴正冲着他来。
他立即解锁电脑,打开加密文件夹,调出过去24小时的全部监控记录、出入日志和外部访客登记表。
时间不多。从现在到传言全面爆发,预计不足36小时。
他必须在舆论失控前,找到那个破绽。
屏幕分割成十七个画面,分别是基地各区域的实时回放。他跳过宿舍区、食堂和健身房,直接锁定训练室、选手休息区和外联接待室。
训练室是核心区域,比赛期间所有战术部署、设备调试、对手分析都在这里完成。如果有人想操控比赛,最可能的泄密点就是这里。
他将时间轴拉到下午3点,开始逐段回放。
3点08分,战队教练组进入训练室,布置复盘会议。
3点10分,主力选手陆续到场,李燃最后一个进来,手里拿着水瓶。
3点11分43秒,训练室门开了一条缝,一道模糊人影从门缝中闪过。
3点12分00秒,监控画面突然中断。
黑屏。
持续17秒。
陈砚舟手指停在回放键上,目光一凝。
他迅速调出系统日志,查看设备状态。网络稳定,电源正常,摄像头未报故障。
不是技术问题。
是人为切断信号。
手法干净,时间精准,只中断关键17秒,随后自动恢复,几乎不留痕迹。
他记下时间点,标记为“一级异常”。
接着调取门禁记录。
基地所有出入口均采用人脸识别 指纹双重验证,后台会自动记录每一次进出。
他将时间范围设定在3点11分至3点13分。
结果:无任何人进出记录。
没有刷脸,没有指纹,也没有使用备用密钥的痕迹。
这意味着,如果有人进出,要么是绕过了门禁系统,要么根本就没走正门。
但训练室位于基地内区,不经过门禁无法抵达。
除非……摄像头被外部干扰,而人并未真正离开监控范围。
他切换权限,进入内部通讯系统日志。
基地内严禁私人设备接入局域网,所有手机在进入时必须存入储物柜。但仍有例外——教练组和管理层允许携带工作用机,用于紧急联络。
他调出所有允许携带设备的人员名单,共七人。
逐一排查通话记录、网络连接日志。
暂时无异常。
他重新回到监控画面,将3点11分至3点13分的录像放慢至0.5倍速,逐帧查看。
3点11分50秒,训练室门缝再次微动,像是有人从内侧轻轻推开。
3点11分55秒,一道影子贴着门边掠过,极快,几乎与墙体阴影融为一体。
3点12分00秒,画面黑屏。
3点12分17秒,画面恢复。
门关着,走廊空无一人。
陈砚舟暂停回放,靠在椅背上,手指轻轻敲击桌面。
17秒,足够做很多事。
传递信息、接收指令、修改战术数据、甚至远程操控设备。
而最可怕的是,这个人知道监控的切换节奏,知道系统有延迟,能在黑屏瞬间完成动作而不被捕捉。
专业,冷静,熟悉内部流程。
很可能是内部人员。
他打开战队成员档案,快速浏览每个人的背景、履历、近期行为记录。
李燃,主力选手,24岁,三年前加入暗刃,打法激进,擅长突袭战术。近两周训练时长低于平均值,但数据表现稳定。
教练组三人,均无异常行程。
外联经理上周接触过两家赞助商,但未签署新协议。
他暂时排除外部渗透的可能,转而聚焦内部。
此时,他注意到一个细节:训练室门口的摄像头角度偏移了0.3度。
虽然肉眼难以察觉,但在对比昨日同一时间的画面时,偏差明显。
有人动过设备。
不是为了破坏,而是为了制造视觉盲区。
他调出设备维护记录,最近一次检修是四天前,由基地技术员完成。
但技术员今日请假,不在岗。
他记下这个名字:周正。
暂时无法联系,先标记。
时间已过凌晨1点20分,他仍未离开办公室。
桌上咖啡早已凉透,他没喝一口。
他将“3点12分训练室黑屏”设为关键节点,暂停其他排查,专注回放前后各五分钟的录像。
每一帧画面都仔细查看,每一个身影都比对身份。
他相信,破绽不会只出现一次。
真正的漏洞,往往藏在看似合理的细节里。
他重新播放3点11分的片段。
李燃走进训练室后,将水瓶放在桌上,转身去开电脑。
但就在他弯腰的瞬间,左手似乎在桌下做了个动作,极快,像是在触碰什么。
陈砚舟放大画面,逐帧推进。
3点11分48秒,李燃的指尖掠过桌底边缘,动作隐蔽,但确实存在接触。
桌底装有感应器,用于监测设备运行状态。
正常情况下,无人会去碰它。
他调出该感应器的后台日志。
3点12分00秒,信号中断17秒,与监控黑屏完全同步。
巧合?
还是配合?
他暂时不下结论。
李燃是战队核心,若真涉假赛,后果远超舆论危机。
但他也不能排除有人嫁祸的可能。
他继续回放,目光不离屏幕。
办公室内只有机器运转的低鸣和键盘敲击声。
窗外,S市的夜依旧沉静。
可他知道,风暴已在路上。
而他,必须在风暴抵达前,把火种掐灭。
他手指停留在回放键上,双眼紧盯屏幕,准备继续查看3点11分至3点13分的录像。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