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敲门声落下,陈砚舟抬了下眼。周野已经起身走向门口,动作干脆,没有迟疑。门开后,技术组值班员站在外侧,手里握着一台深灰色加密平板,递进来时手臂绷得很直。
“系统刚更新。”那人声音压得低,“一条新推送。”
会议室里的空气变了。原本还在低声核对名单的几人停下动作,视线齐刷刷转向主控台方向。沈知意从副位站起,绕过桌角走近,目光扫过屏幕——
#反深海联盟成立#爆→待定
六个字,像一枚钉子楔进寂静。
陈砚舟没说话。他抬起右手,拇指轻轻擦过机械表盘边缘,一圈,又一圈。这是他在做最终判断时常有的小动作。屏幕上那条热搜词条静静躺着,趋势标记为“待定”,意味着未来四十八小时内必然引爆,但方向未明。可以是真相扩散,也可以是污名反扑。
他终于开口:“查过去三个月同类事件发酵周期。”
副控台立刻调出数据模型。三条曲线并列呈现:一次选秀黑幕曝光、一场资本并购争议、一位导演实名举报平台操纵评分。平均爆发节点集中在消息释放后的六到九小时,而舆情反转窗口则在十二小时内完成定型。
“今晚零点。”他说,“所有成员同步发布‘深海操控艺人’证据包。”
话音落,有人皱眉。“现在才下午五点,还有七个小时……会不会太急?”
“不是我们急。”陈砚舟看着对方,“是系统告诉我们,这件事躲不掉。既然必爆,那就由我们来定第一句话。”
沈知意转身回到位置,打开随身设备。她不需要再问细节。法务组早已准备好标准化脱敏模板,合同条款隐去姓名,心理评估记录抹去身份证号,资金流转图只保留路径与时间节点。真正的杀伤力不在名字,而在模式——反复出现的解约理由、雷同的心理干预流程、几乎一致的资产转移节奏。
她开始整合材料。每一段文字都经过三次校验:是否可追溯?是否有第三方佐证?能否经得起反向调查?她的手指在键盘上移动得极稳,像是在组装一把精密枪械。
周野站在通讯终端前,耳机戴好,正在逐一确认各成员接收状态。一名纪录片导演回复称家人接到陌生来电,语气犹豫;另一位主播提出希望延迟发布。周野盯着屏幕,回了一句:“你退一步,他们就进一步。你现在怕的,是我们护不住你。但我们更怕的是,没人敢发第一份材料。”
对方沉默两分钟后,发来一个确认符号。
陈砚舟走到投影墙前,手势一划,调出联盟内部通信日志。所有传输通道均已启用跳转路由,每次联络自动更换密钥,文件落地即刻加密分片,分别存入三个离线服务器。他点开备份验证界面,显示全部副本完整无误。
“他们的武器是恐惧。”他对房间内所有人说,“我们唯一的反击方式,就是让公开成为常态。一旦信息进入公共领域,他们就没法再悄悄处理掉一个人。”
沈知意合上设备,站起身。她没再看任何人,径直走向门口。风衣下摆轻晃了一下,门关上前,她回头说了句:“我六点前把稿子传你邮箱。”
陈砚舟点头。
她走后,房间里只剩下轻微的电流声。陈砚舟坐回主控位,调出舆情模拟器,输入本次发布的关键词组合:**资本操控、艺人清除、心理干预、资产转移**。系统推演结果显示,若信息发布后三小时内无权威媒体跟进,则热度将在八小时内回落至安全区;反之,若主流信源介入,则可能触发连锁反应,波及监管层面。
他拨通电话。
铃响两声就被接起。
“你准备一篇导引稿。”他说,“标题用‘深海的资本游戏,该结束了’。不用点名,只讲机制。”
那边静了一瞬。“你知道我从不写预告稿。”
“这次不是预告。”他声音平稳,“是宣战。”
电话挂断。陈砚舟盯着屏幕右下角的时间:17:43。距离零点还有六小时十七分钟。
二十分钟后,沈知意的邮件抵达。附件是一篇五千字前瞻报道,结构严密,层层递进。开头以近三年十一位艺人非正常退出行业为切入点,列出共性特征;中间剖析“精神状态不稳定”这一说法如何被滥用为清除工具;结尾落在一句设问上:“当同一个操作模式反复出现在不同公司、不同领域、不同受害者身上,我们是否该问一句——谁在背后统一指令?”
文中未提“深海”二字,却处处指向其运作逻辑。
陈砚舟将稿件转发至联盟群组。“这就是第一枪。”他写道,“所有人阅读后确认接收,不得转发,不得截图留存。”
一条条确认回复陆续弹出。
周野这时走过来,低声说:“许骁那边联系上了。他愿意出镜,但要求不露脸,用变声处理。”
“同意。”陈砚舟答,“安排技术组对接,今晚发布视频片段。”
“你不担心他反悔?”
“他会怕。”陈砚舟看着屏幕,“但他更怕继续装作没事发生。”
时间推进到二十二点整,所有材料完成最终审核。证据包包含三十七份合同补充协议、十九段录音、六份银行流水比对图、四份心理医生私下记录。每一份都经过交叉验证,确保无法以“孤证”驳回。
陈砚舟发起最后一次视频连线。画面中出现沈知意、周野、纪录片导演、MCN主播和经纪公司负责人。他打开共享文档,展示已备份至离线服务器的全部证据链副本。
“你们的材料,已经安全。”他说,“发布不是开始,而是回应——回应系统早已预判的热搜。”
镜头里,几人沉默。片刻后,导演先点了确认。接着是主播,然后是经纪人。一个个绿色对勾浮现。
系统日志显示:所有传输通道准备就绪,倒计时启动。
陈砚舟坐在控制台前,机械表指针指向23:58。主屏上,舆情系统界面即将自动刷新。他的手指悬停在确认键上方,没有用力,也没有收回。
沈知意站在记者工作站后,摄像机红灯未亮,但她已挺直脊背,手边放着打印好的稿件,指尖搭在键盘F1键上——那是她每次直播前的习惯位置。
周野守在通讯终端旁,耳机紧贴耳廓,眼睛盯着实时舆情波动图。第一条数据流已经开始预热,几个小型论坛出现了匿名帖,引用了部分合同条款截图。
房间里没有人说话。
陈砚舟的目光落在屏幕上,等待那个时刻到来。
主控台的倒计时跳转至00:00:03。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