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视频通古今,龙国阅兵震撼古人! > 第22章:盘点华夏历代地名变迁!长安成西安?石家庄赵子龙!包头吕布!
换源:


       【盘点华夏历史上那些面目全非的地名!】

【华夏文化博大精深,从地名之中就能够看出来。】

【从史书中,我们会发现许多朗朗上口的地名,随着时间的变迁,慢慢发生变化。】

【直到今天,一些地名已经失去了原先的意义。】

【今天就来给大家盘点一下。】

【那些被改得面目全非的地名。】

历朝历代的古人看到这段标题,顿时纷纷猜测起来,心中满是好奇。

他们想知道,未来自己的家乡,名字会有变化吗?

当然,毕竟故土难离,故乡的名字,那也是故乡的一部分。

因此很多古人其实并不希望,自己的家乡在后世变成一个陌生的名字。

……

大明位面。

“地名改名?”

正拄着登山杖,攀登黄山的徐霞客,顿时抬起头来看向天空。

一副兴致盎然的样子。

他一声走南闯北,可以说去过了整片华夏大地。

名山大川,江河湖海。

到过的地方数不胜数。

因此,他非常想知道,

哪些地名在后世会有所变化?

……

【一:长安——西安!】

【在西周时期,长安被称为“丰镐”。】

【战国、春秋时期则为“咸阳”。】

【之后刘邦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

【在宋代则经历了“永兴军路”——“陕西路”——“京兆府路”数个名称。】

【元代先后改京兆府为“安西路”和“奉元路”。】

【明洪武二年改“奉元路”为“西安府”。】

【自此,西安之名便沿用至今。】

“唉,看来看去还是长安好听啊!西安终究是缺了点味道!”

“就是,老朱为啥不干脆把名字改成长安?让我们后人还要折腾一下!”

“其实现在的长安、西安、咸阳都在,只不过变成了不同的大小,长安成了西安的一个区。”

……

大秦位面。

嬴政看着天幕,若有所思。

“咸阳?变成了长安?”

他一遍品味着这两个字,一边点头。

“拆开来看,是长治久安的意思?”

“这名字,倒也不是不行。”

“而且后人也没忘了大秦的本,保留了咸阳这个名字。”

虽然感觉读起来有些短暂地不适应。

但秦始皇倒也认可了长安这个名字。

毕竟寓意非常不错,说明国家长治久安。

和他希望大秦能千秋万代的想法,可以说不谋而合。

……

大明位面。

“父皇,这是为何?儿臣也觉得,还是长安这个名字更好听一点,古意盎然。”

朱标同样好奇地开口问道。

闻言。朱元璋脸上顿时露出几分苦笑。

“这……可不是咱不想改成长安啊!”

“实在是……长安这个名字,蕴含的意义太庞大了!”

老朱一声叹息。

强汉,盛唐。

两大华夏最强的王朝将此处作为首都,使得长安天然就带有了华夏中心的意味。

如果他的大明使用了长安的名字,朝野上下会人心浮动。

猜测他是不是有迁都的意思。

因此,朱元璋只能取折中的办法。

改回西安的名字。

取“西境安宁”之意。

……

于此同时,历朝历代无数古人们也对长安改成西安这个名字,表达了自己的不认同。

原因无他,

长安这个名字的底蕴,相比西安深厚太多了。

哪怕是咸阳这个名字都要有韵味得多。

如历代文人的诗句。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之类。

而长安更不用说。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从李白、王维、杜牧、贾岛……到后世的辛弃疾、柳永……

无数的文人墨客都在长安留下过传唱千古的诗词。

以至于,

听到长安这个名字,

无数人就能联想到扑面而来的盛世大唐气息。

是华夏民族一段无比光辉灿烂的历史。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谁能不怀念,谁能不向往?

相比之下,后者西安。

就显得有些光芒暗淡了。

因此无数的古人都觉得,

这个改名,非常有待商榷。

……

【二:陈仓——宝鸡!】

【此地乃是周秦王朝发祥地。】

【周先祖之一古公亶父率族人迁徙到岐山下的周原。】

【(公元前762年)秦在千渭之会建立国都,称为陈仓,这便是此地建城史的开端。】

【(公元757年)因陈仓山出现神鸡鸣叫的吉祥之兆,唐肃宗认为这是国家的吉祥,遂将陈仓改为宝鸡。】

“明修栈道,暗度宝鸡(狗头)”

“这真不行,我接受不了……还是陈仓好听多了,破祥瑞哪里没有?”

“食屎啦,唐肃宗!”

……

楚汉位面。

项羽面色一怔,开始思考起来:

“陈仓道,后世改为宝鸡了?”

“天幕中这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什么时候的事?应该与本王无关吧?”

但一旁,项羽的谋主,亚父范增却当即大惊失色,失声开口道:

“大王不好!天幕岁未明言,但必定是刘邦那厮,表面退出关中之地,实则仍所图谋!”

而就在这时,帐外果然有兵马来报:

“报——大王!韩信亲率大军、从故道速进陈仓,攻下了城池!章邯欲救却已然不及!”

闻言,项羽顿时心中一凛,陈仓失守,那关中可就危险了!

他当即翻身上马,咬牙切齿道:“我就知道!这无耻小儿!果然不老实!”

“哼!韩信!”

“看本王去会会他!”

……

大唐位面。

唐肃宗看着后世天幕的骂声,有些无奈。

这祥瑞又不是他变出来的。

因为祥瑞改个地名,在他这个时候可太正常不过了。

谁能想到后人会因为这个原因骂他两句?

“要不……暂时别改名了?”

……

【三:兰陵——枣庄!】

【公元前261年楚国占领兰陵,置兰陵县。】

【大名鼎鼎的四大美男高长恭,便因封地于此称之为兰陵王。】

【而此地名更是延续了数千载。】

【直至……】

【明朝初年,朝廷允许民间开矿,很多人前来挖煤,在兰陵周围形成聚居点,因村头有片枣树林则名枣庄。】

【满清末年,枣庄出现,商县煤矿有限公司,乃是华夏第一家煤炭有限公司,自此枣庄之名越叫越响。】

【公元1953年,兰陵县被撤销,原辖区划归峄县。】

【公元1960年,峄县升市改名为枣庄,直至如今!】

大明位面。

正在写千古奇书《金瓶梅》的兰陵笑笑生。

笔下突然一抖。

一脸懵逼。

“什么情况?”

“难道以后,我要改名枣庄笑笑生?”

……

“又是一把辛酸泪啊!兰陵多好听的名字,怎么就成了枣庄呢?”

“兰陵王改成枣庄王,嘶——怎么听怎么难受啊!”

“其实两个名字的结构是差不多的,兰陵是长着兰草的小山坡,枣庄是长着枣子的村庄,不过从好听程度上,兰陵确实比枣庄强一点。”

……

天幕下,历朝历代的古人们纷纷点头。

虽然都是一样的结构。

但是兰陵,明显比枣庄好听嘛。

前者雅致,象征着君子的高尚品格。

而后者则更加通俗易懂,但也有点乡土气。

不过,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一下。

枣庄这个名字也不是强行指定的。

是后世百姓自发形成的叫法。

怪不到谁的头上。

百姓们喜闻乐见即可。

想到这里,古人们也都释然了。

……

【四:常山——石家庄!】

【公元前179年,汉文帝刘恒即位,为避恒字之讳,将恒山改为常山。】

【此后近千年,战乱频繁、朝代更迭、治所变迁、辖区或大或小,但常山这地名一直存在。】

【公元762年,安史之乱平息后,常山可能又称恒州。】

【公元821年,唐穆宗李恒即位,为避恒字之讳,将恒州改为镇州,治所在今正定镇。】

【公元923年,后唐改镇州为真定府。】

【满清时,为避清世宗胤慎讳,改真定府为正定府。】

【直到满清末年公元1907年,京广铁路、正太铁路在此交汇并建立石家庄站。】

【交通的便利、工业的兴办、商贸的繁荣,使该村迅速向四周扩展,逐步由村庄向城市转变。】

【公元1947年11月正式改称石家庄市,并沿用至今!】

“常山赵子龙?现在是石家庄赵子龙!哈哈哈哈!”

“全靠就近原则,一个庄子到最后居然变成了省会的名字!”

“如果那个村子里住的不是姓石,而是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现在可能就多出一个张家庄、王家庄、李家庄市了。”

历朝历代的古人们看到这里,纷纷笑出了声。

常山和兰陵,还真是一对难兄难弟啊!

都被一个小小的村庄给倒反天罡给取代了。

放在千百年前,谁能想到这一茬?

……

三国位面。

赵云看着天幕中的常山改成了石家庄。

嘴角抽动,

很有些无语。

刚才还在为长安、兰陵等地名感到惋惜。

没想到,一眨眼回旋镖就扎到了自己头上!

常山赵子龙没了。

难道以后对阵,

自己要喊“吾乃石家庄赵子龙!”?

这口号,

怎么听怎么别扭啊!

赵云心情复杂,看向天幕。

……

【五:汝南——驻马店!】

【公元前205年,汉高祖刘邦始建汝南郡,其后汝南这个称呼─直延续到明朝时期。】

【当时汝南四通八达、经济繁荣、商贾云集,还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因此朝廷就在汝南城外建庄,修建了大量的驿站。】

【驿站多了,过往信使、商户车马也就多了起来。】

【形成了一条产业,酒楼、茶楼、客栈等吃喝玩乐场所。】

【汝南自此成了歇马住店之地。】

【慢慢大家就将汝南称为驻马店。】

【自此之后,驻马店便取代汝南,成为了此地的名称直至而今。】

“石家庄赵子龙?我是驻马店袁绍!幸会幸会!”

“四世三公,汝南袁氏!变成驻马店袁氏了,笑死我了。”

“汉朝时期汝南可是天下人口最多的郡,相当于今天的魔都!谁能想到被驻马店这个名字给逆袭了,哈哈哈哈……”

“还不如改成‘天中’,古人觉得汝南是九州腹地,天下之中,颜真卿都写过碑文!可比什么驻马店好听!”

三国位面。

袁绍顿时笑不出来了。

与他相同想法的还有同族的袁术、袁基等人。

不是?

他们汝南袁氏,四世三公,如此光耀的门楣。

居然因为一个小小的驿站改了名?

太离谱了!

简直倒反天罡!

“后世之人,也太没眼光了!”

袁绍冷哼一声。

但另一地点。

曹操反倒笑得很开心。

“本初啊本初!”

“四世三公,门多故吏又如何?”

“到了后世还不是只配牵马?”

……

【六∶九原——包头!】

【公元前306年,筑九原城。】

【公元前221年,置九原郡。】

【公元433年,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王朝,设怀朔镇。】

【到了满清时期,九原郡逐渐被蒙古族居民所占据。】

【蒙古语中,鹿被称为包克图,而九原郡附近因溪水边常有鹿群饮水,故得名包臣图。】

【随着时间的推移,包克图逐渐简化为包头,并彻底取代九原成为该地的名称!】

“又来一个!雅座一位!石家庄赵子龙,驻马店袁绍,包头吕布!”

“九原多少听啊!九州之原!包头就太奇怪了,一点韵味都没有!”

“唯一比较符合的一点是,当年的吕布象征着三国武力最强,现在包头产出的坦克供应全军,也是武力巅峰!”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