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视频通古今,龙国阅兵震撼古人! > 第35章:985大学生在古代能考上举人吗?恐怖的考生数量!永乐大帝惊呆:养不起!
换源:


       【觉得少是很正常的,不过别着急算概率,这仅仅是分子,分母还没出来呢。】

【如果咱们把明朝五六千万人的人口作为分母,显然是不合适的。】

【因为在旧社会,有另一个我们无法忽略的数据,就是文盲率。】

【别说明朝了,就是上世纪的近代,我们这儿的文盲率都还高达80%呢。】

【像我奶奶那一辈的,文盲很多,而且那是一个字都不识。】

【奶奶这辈尚且如此,明代的文盲率怎么也得有90%吧?】

【5000万人口,10%识字的,那就是500万人。】

【那么这个录取率就出来了,分子10万,分母500万。】

【也就是说,明代秀才在所有识字的人里,每年的录取率差不多也就2%。】

看到这里,历朝历代的贫苦读书人都点头认同。

说得太对了。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当然是先活下去,有饭吃。

解决了温饱问题,才能读书。

“吾等虽然在士子里算清贫。”

“但比较普通百姓,已经好过不知道多少了!”

不少读书人感慨道。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供养一个完全脱产的读书人,花销实在太大,而且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

【而根据我们现在的统计,当代文盲率已经下降到了3%以下。】

【也就是说14亿人里面只有5200万左右的文盲,而且这大概率还是一些老一辈的人。】

【如果统计新一辈的人,文盲率那定然是一个非常低的数字。】

看到这里,历朝历代的古人们顿时惊呆了!

“龙国97%的人口都识字?这也太夸张了吧?”

“97%的人都识字,那14亿人,岂不是有10几亿人都识字?我没听错吧?”

“后世龙国可是有14亿人啊,才5000多万人不识字?简直难以想象!”

无数古人么震惊不已。

太夸张了。

算起来,华夏古代的识字率,连后世龙国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这也是为啥读书人地位高的原因之一。

而现在突然告诉他们,后世读书人成了大白菜一样,随处可见?

这个识字率,简直太恐怖了!

……

大唐太宗位面。

李世民叹服︰“无怪乎,龙国被称为真正的盛世!”

不但养活了14亿人口,还让其中97%的人都能识字。

这样的龙国,实在比他的大唐厉害多了。

他李世民,一辈子都没服气过什么人,自认他创造的大唐盛世不弱于任何一个朝代。

但如今他是真的佩服后世龙国,这份在文化教育上的成就,古往今来没有任何一个华夏王朝能比。

实在是太超乎他的想象!

……

大明太祖位面。

朱元璋,抚着粗糙的手掌,声音中充满感慨:

“朕起于微末,深知百姓疾苦。”

“但未曾想过有朝一日,天下竟能如此文明昌盛!“

……

【那我们就算13亿个识字的,而本科学历的拥有者,现在差不多是6000万到7000万人的样子。】

【分子6000多万,分母13亿,那当代所有识字的人里面,差不多有5%的人可以考取本科。】

【由此看来,在考试难度上面,秀才应该是比本科生值钱多了。】

【而且相较于10个本科生,就能出一个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的来看。】

【对比仅仅3.95%中举率,明代乡试举人的含金量,又比硕士不知道高到哪儿去了。】

【至于进士,三年全国就出300个,不说和现在的院士比吧,那也不是咱们大学里那些个博士现在能比得上的。】

【所以,就考试录取率而言,秀才高于本科,略低于硕士。】

【举人远高于硕士,并且略高于博士。】

大清位面。

乾隆望着天幕上的这些数字,眉头一蹙:

“后世如此多的文化人,难道就不怕闹事?”

3%的文盲率,说明整个国家大部分都是有文化之人。

但在乾隆看来,民智太高并不是一件好事。

比如那《红楼梦》一书,明显就是在编排朝廷!

已经被他下令,列为禁`书。

但乾隆又转念一想。

“不过后世龙国不忌讳这些。”

“难道是因为开启民智,是强盛的秘诀?”

乾隆顿时陷入思索之中。

但良久之后,他还是微微摇头。

“后世读书人多,是因为生产力能跟上,大清养不起这么多读书人。”

社会体系完全不同,后世龙国光粮食产量,就胜过大清百倍。

不可同日而语。

而且,乾隆想起了之前天幕上的视频。

“如今区区几万名读书人的冷嘲热讽,就已经让朕头痛不已。”

“若是民智开启后,对朝廷的威胁恐怕更大!”

“大清,可没有后世那种恐怖的武器。”

……

【而进士,那就是人中龙凤啊,已经没法进行量化了。】

【那如果说在录取率上,现在的这些学位,还能和古代搭把手较较劲。】

【那考中以后的待遇,就完全没法比了。】

【古代如果你中了秀才,见官可以不跪,赋税全免,每个月白领70斤米,年底还能有十几两银子的补贴。】

【你想读书更进一步也行,平时去私塾或者有钱人家当个先生,收入不低,而且也是备受尊敬的存在。】

【而如果中了举人,那可了不得,彻底翻身了。】

【你看范进中举后的那个样子,说实话一点都不夸张。】

【全国举人也就几千个人,举人可是可以当官儿的。】

【遇到运气好的时候,哪个县城的县令出了缺,直接就可以鱼跃龙门,牧守一方。】

……

历朝历代的古人们纷纷点头。

秀才虽然已经有很多优待,但是跟举人比起来,那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很多人终其一生,也就是个秀才而已。

若是考中了举人,那堪比文曲星下凡。

身份、阶级,顿时就会提升几个档次。

不知道是多少读书人梦寐以求的。

……

【而进士呢?这已经不能用学历来对比了。】

【七品起步,考得好直接五品。】

【如果你能在这一届的进士中,名列前20左右,内阁的大门就已经悄悄向你敞开了。】

【所以说,如果拿学历和科举划等号呢,是不科学的。】

【学历这个东西啊,就算你读出个博士来,它本身啊也是没有待遇的,也并不能直接给你带来什么利益。】

【只有在毕业后运用自己的能力,去合适的工作岗位上,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

【而秀才、举人、进士,那是考试 待遇 包分配,总体来说,还是要高出许多的。】

【但你要说这帮子人有多聪明呢?也未必,考试内容和教育体系不同。】

【你拿现在的博士回去啊,可能在四书五经方面还不如一个童生。】

【而你让那些状元、榜眼、探花,如果真到现在的教育环境下,他也未必能考得上一个本科。】

大明位面。

看到这里,朱棣饶有兴致地询问道:

“高炽,如果让你选,你会考大明的科举,还是会考后世的高考?”

闻言,朱高炽一愣,马上回答道:“假如儿臣是个大明的贫寒读书人,那自然是考大明的科举!”

“一旦考中,立马就能获得功名,可以上任为官,而且听说还有榜下捉婿的流程,娶个高门大户的嫡女,连财货和田地都有人安排!”

待遇可以说非常优厚。

金榜题名,洞房花烛,功名利禄。

只要考中,全部都到手了!

而一旁,朱瞻基却小声道:“皇爷爷,儿孙觉得,还是后世的高考制度更好。”

“在大明考进士不知道要多少年,说不定考上的时候已经是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子了。”

朱瞻基的想法也很简单,举人和进士虽然待遇好,但是难考啊。

不像后世,考上好大学的机会要比科举高出非常多。

如果去掉他的皇孙身份,明显是高考更容易出头。

闻言,朱棣点头赞同:“瞻基说得没错,对天下百姓来讲,确实是后世的高考制度更佳。”

说到这里,朱棣眼中闪过对后世的向往之色,最后又化为一阵叹息:

“可惜,大明养不起这么多读书人啊!”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