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短篇小说 > 四合院:满院禽兽的噩梦 > 第8章:家人赴港,一封信引发的暗流
换源:


       轧钢厂的公私合营尘埃落定,厂区内悬挂的红旗似乎比往日更加鲜艳。

但空气中,一丝无形的弦,却被悄然绷紧。

工人们的交谈变得谨慎,一些曾经挂在嘴边的词汇消失了,眼神交汇时,多了几分探寻与闪躲。

李昂走在车间里,感官被无限放大。

他能捕捉到老师傅们话语间的停顿,能察觉到角落里那些低声的耳语。

这股风向的转变,无声,却带着山雨欲来的压迫感。

通过白家那位在机要部门工作的老爷子传递出的、只有寥寥数语的信笺,李昂的判断得到了印证。

信上没有多余的寒暄,只有一句看似平常的问候。

“故纸堆积,宜当勤扫。”

故纸。

历史。

李昂的指尖在冰冷的铁质扶手上轻轻划过,一道寒光在眼底闪现。

针对“历史问题”的审查,已经不是暗流,而是即将掀起巨浪的深海狂澜。

李家数代行医,救过达官显贵,也与旧时代的军阀政要有过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在过去是荣耀与人脉的证明,但在即将到来的风暴中,每一桩都是足以倾覆整个家族的催命符。

不能再等了。

一分一秒都不能。

夜幕降临,四合院陷入沉寂。

李家正堂,灯火通明。

李父李济民正摩挲着一套祖传的银针,眉头紧锁,显然也察觉到了外界气氛的诡异。李母则在灯下为李昂缝补着衣物,神情忧虑。

李昂推门而入,带进一股深夜的寒气。

“爸,妈。”

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辩驳的决断力。

“你们和福伯一家,明天就动身,去港岛。”

李济民猛地抬头,手中的银针险些滑落。

“昂儿,你说什么?现在走?这么仓促……”

“没有时间解释了。”

李昂走到桌前,双手撑住桌面,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如炬,直视着父亲。

“风要来了,我们必须在风起之前,把根留住。”

他没有说得太透,但“风”这个字,足以让经历过时代变迁的李济民浑身一震。他看着儿子那双深邃得不似年轻人的眼睛,所有的疑问与犹豫,都被那份超乎寻常的冷静与笃定所粉碎。

他缓缓点头。

“好,听你的。”

当晚,李家上演了一场无声的迁徙。

李昂关上了所有的门窗。

他站在院中,心念一动,一个只有他自己能看见的、散发着幽蓝色光芒的立方体格子界面,浮现在眼前。

【空间背包】。

他伸出手,对准了东厢房里那口沉重的、装着家族世代积累的金条与银元的紫檀木箱。

木箱凭空消失。

紧接着,是存放着百年山参、千年何首乌等珍稀药材的暗格。

墙壁上的暗格洞开,里面的药材连同锦盒,瞬间被吸入那片虚无的空间。

最后,是书房里那本被牛皮包裹、记录着李家所有祖传秘方的孤本。

李昂的手指轻轻拂过封面,那份厚重的历史感顺着指尖传来。

这是李家真正的根。

他眼神一凝,秘方古籍也消失不见。

一夜之间,李家数代人的心血与底蕴,被他以一种超乎这个时代想象的方式,尽数打包。

……

次日,清晨。

北平火车站,汽笛声与人潮的喧嚣混杂在一起。

站台上弥漫着离别的气息。

李母死死抓着李昂的手臂,眼泪无声地滑落,嘴唇翕动,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李父李济民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力道很重。

“照顾好自己。”

“我会的,爸。”

李昂的脸上挂着一抹微笑,仿佛这只是一次寻常的远行。只有他自己知道,维持这个表情耗费了多大的力气。

他的目光转向一旁的妹妹李小冉,她红着眼圈,强忍着不哭。

“哥……”

“到了那边,听爸妈的话,好好念书。”李昂伸手,揉了揉她的头发,“哥很快就会去看你们。”

一旁的福伯一家,也同样眼含热泪,对着李昂深深鞠躬。

“少爷,保重!”

悠长的汽笛声再次响起,催促着登车的旅客。

李昂将家人一一送上车厢,隔着车窗,他依旧保持着那份从容的微笑,用力地挥手。

【叮!在【火车站站台】完成送别签到!】

【恭喜宿主获得特殊道具:【易容面具】!】

【恭喜宿主获得神级外语:【英语/粤语精通】!】

系统冰冷的提示音在脑海中响起,仿佛一剂镇定剂,让他翻涌的情绪瞬间平复。

易容面具,能让他以另一重身份行走于世,多了一份绝对的保险。

英语、粤语精通,更是为他未来与港岛乃至海外的布局,铺平了语言的道路。

火车缓缓开动。

车窗里,父母和妹妹的身影越来越小,最终模糊成一个黑点。

李昂脸上的笑容终于消失了。

他站在原地,任由站台上的寒风吹拂着衣角,身形挺拔如松。

从这一刻起,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他将孤身一人。

所有的谋划,所有的抗争,所有的荣光与罪业,都将由他一肩扛起。

他不是为了自己。

是为了家族的血脉,为了那份必须传承下去的未来而战。

……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

维多利亚港的海风,带着一丝咸湿的暖意,吹拂着这座远东最繁华的都市。

一间位于中环的茶楼雅间内,几位在港岛商界举足轻重的爱国华商,正围着一张桌子,争相传阅着一份刚刚送达的《人民日报》海外版。

“快看!就是这篇!”

一位戴着金丝眼镜的儒雅商人,手指点在报纸的中缝位置,语气里满是压抑不住的激动。

报纸上,一个醒目的标题映入眼帘。

《论中医之困境与现代化发展之路》。

署名:龙城。

文章的开篇,没有空洞的口号,而是以一种极其犀利精准的笔触,剖析了当下中医面临的传承断代、理论固化、以及西医冲击下的生存危机。

字字见血,直指要害。

紧接着,文章话锋一转,并未沉溺于悲观,而是引经据典,从《黄帝内经》的“不治已病治未病”,到《伤寒杂病论》的辨证论治,系统性地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构想——

建立标准化的中医诊疗体系,推动中药药理的现代科学分析,并与西医的诊断技术相结合,取长补短,走一条中西医结合的现代化新路。

整个论述逻辑严密,旁征博引,既有深厚的中医理论功底,又有超前的国际化视野。

“这位‘龙城’先生,是何方高人?见解之深刻,格局之宏大,我平生未见!”

“是啊!他提出的标准化和科学化,正是我们这些年想做却不知从何下手的事情!这篇文章,简直是指路明灯!”

“必须想办法联系上这位龙城先生!若能请他来港岛主持大局,我等愿倾力相助,中医复兴,指日可待!”

雅间内,群情激昂。

这些在海外打拼多年的华商,心中始终怀揣着对中华文化的拳拳之心。

他们不知道,这位搅动了整个海外华人圈风云的神秘“龙城”先生,就是此刻正独自一人站在北平火车站站台上的李昂。

而这篇他提前数月布局投出的文章,将化作一股无形的东风。

当李家的轮船抵达港岛时,迎接他们的,将不仅仅是一片陌生的土地。

更有一份由“龙城”之名带来的,意想不到的声望与助力。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