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面中转站的接驳口最后一次闪过蓝光时,我正站在接驳区的阴影里。星际远征舰的反物质引擎喷吐出淡紫色光芒,像一条柔软的绸带,将刘敏的小队缓缓牵入星轨,老七肩上「73」号补丁的反光最后一次闪现在舷窗角落,阿绫的机械义肢在舱门关闭前,轻轻抬了抬,像是在致敬,而刘敏的机械义眼始终没有看向我,直到舰体渐渐远去,缩成宇宙尘埃中一粒模糊的光点。
防护服的通讯器里突然传来夹杂着电流声的声音,是刘敏的:「中转站仓库有备用氦三电池,密码是XL1378。」话音刚落,通讯就彻底陷入寂静。我攥了攥拳,心里泛起一丝暖意,她估计也是经过缜密的思考,还是留下了这份善意,这份细心,在逃亡的路上格外难得,我心领了。
走向陨石坑的路依旧被月尘覆盖,每一步踩下去,都会陷进五厘米深的月尘里,鞋底传来细密的摩擦感。这些尘埃带着微弱的放射性,防护服的辐射能量传感器上,数值每次跳动都会拉出锯齿状的波形,像出问题的心电图。坑壁的岩石层能清晰看到熔融再冷却的痕迹,那些玻璃化的纹路在星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斑。
小陨石坑比记忆里更深,坑底凹陷处积着厚厚的月尘,用手套撩动时,会泛起涟漪般的波纹,慢慢扩散又归于平静。我坐在凹陷中心,头盔面罩自动调至最大透光率,让地球完整地悬浮在视野里,亚洲大陆的轮廓被晨昏线切成明暗两半,赤道上空的雷暴云团正以每小时120公里的速度旋转,太平洋上的台风眼像枚深蓝色的瞳孔,静静注视着我。
「该往哪走?」我对着虚空发问,声音在头盔里形成闭环回音,撞得耳膜微微发痒。着陆的红色区域预定在下层世界地球的东亚大陆,这具东亚人面孔的躯体已经适应了「一凡」的身份。
还在地球上时,就产生了一个顾虑,下层世界的高级基因编辑技术成熟了吗?还有流水化生产人类胚胎的「母体」吗?如果没有「母体」的存在,我该如何定位符合条件的胚胎?这个问题像块石头,压得我有些喘不过气。
风突然在坑底形成漩涡,月尘被无形的力场束缚在半径三米的范围内旋转,像一堵朦胧的墙。
我的后颈泛起刺痛,那是脑内量子态物质被激活的征兆。我猛地闭眼,打开量子视野,看见无数淡蓝色的丝线从坑底升起,像植物的根系般,缓缓在我激荡的能量场边缘抚动。
这些丝线带着熟悉的共振频率,在接触我的能量场瞬间还会迸发出金色的能量火花,这是同源量子物质相遇时的激发态特征,但由于存在态不同,强行融合是会造成界面激波的。一段模糊的量子纠缠态信息钻进我的脑海,没有具体的声音,却带着清晰的意思「……能量形态……才是本源……」
我脑内的量子态物质开始剧烈沸腾,构成意识的波函数突然呈现出双缝干涉的特征,在量子视野中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顺着这些条纹,我「看」到身下的地面正在发光,隐约中能看到,月核深处的量子态云雾,它正急切的「看」着我,瞬间脑内的量子态物质开始雾化,渐渐的和远远在月核里遥遥期盼的身影,形成完美镜像,像两块能严丝合缝重合的拼图。
原来不是偶然的连接,而是同源量子态能量在特定空间里的自发纠缠。刚才我陷入对「容器」的困惑时,脑内的量子态物质与月面深处的同类物质同时达到了临界态,就像两个调谐到相同频率的共振器,在虚空中搭起了一条无形的信息通道。
「能量化改造……」这个念头刚冒出来,量子态雾就泛起兴奋的涟漪。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一直执着于寻找下一个「碳基容器」,却忽略了最根本的问题,碳基躯体无论怎么强化,终究受限于世界的物质法则,想要穿过世界层级的隔膜,是根本做不到的。可如果能将躯体转化为纯粹的能量态呢?像恒星的等离子体,像宇宙背景辐射里的能量波,层级壁垒不过是不同物质规则的分界面,以能量态的高自塑性,或许能轻松突破。
但兴奋很快被冷静取代。意识流里闪过的推演数据显示,完成完全能量化需要近四个月的渐进转化:第一步,让量子态雾渗透每个细胞,用量子纠缠态取代碳基生物电信号的传导;第二步,用暗能量重构神经网络,确保意识在转化中不会退相干;最后一步,用量子态能量将所有碳基物质瞬间等离子化,让量子态稳定在等离子体与波函数的叠加态。
「四个月……」我掐算着时间,热寂能量穿透世界层壁障的预警倒计时恰好剩余115天。这个时间窗口像被精心设计过,卡尺等寸的,勉强够一场彻底的蜕变。甚至,我忽然想到,热寂的高能量冲刷说不定还能帮上忙,或许能加速量子态的转化,让这个过程更顺利。
可资源补给的问题随即凸显出来,防护服内循环系统的能量存储最多维持30天,当前的氦三电池也只够我的基础生存。我扫了眼坑壁,那些玻璃质纹路里嵌着细小的金属颗粒,那是氦三与月岩反应后的残留物,提纯后能当应急能源,可我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做提纯。就在这时,我突然想起刘敏的留言,她留下的备用氦三电池,说不定够支撑能量化的消耗?
我兴奋地站起身,坑底的量子纠缠丝线突然收紧,月核深处的同源物质像在依依不舍。我在量子纠缠态信息里输入一句话:「还有115天,我们会相见的。」抬头时,地球的蓝光恰好穿过头盔面罩,在头盔面罩上折射出螺旋状的光带,像是在回应我们的约定。
这具完美碳基躯体的优势在此刻显现,我只用了不到五小时就徒步跑回了月球中转站。仓库管理员听到我要取出存储所有的氦三电池时,惊愕的表情还没完全展开,我就输入密码,从存储柜里掏出了里边的22个氦三电池储备罐,每个都是直径10厘米、长30厘米的圆柱形,每个都足够支撑我30天的基本消耗。
我用系绳把电池罐串起来拢在背后,背着一堆银色的罐体,一蹦一跳地离开中转站。身后传来不明所以的议论声,有人用好奇的目光追着我,直到我消失在视野里。一路上,我忍不住不断在心里感谢刘敏,她不仅给了我来月球的机会,还留下了这么重要的补给,这下不仅生存没问题,连能量化改造的能量都估计够了。
又用了5个小时,我再次回到小陨石坑,先把氦三电池罐整齐地码在坑边,然后将防护服的所有功能调到满负荷,生命维持系统、能量屏蔽、通讯器,每一项都显示「正常」,头盔面罩再次调至最大透光率,地球依旧悬浮在视野里,安静得像一颗蓝色的宝石。
「那就开始吧。」我深吸一口气,意识沉入量子层面,准备启动第一步转化。
我的量子视野里,坑底的淡蓝色丝线再次升起,在我的能量场缠绕在一起,「还真是缠人」我在心里悄悄的想着。
我调出防护服的能量分配界面,指尖在全息屏上滑动,将30%的输出功率精准导向脑区,这是为脑内量子态雾向全身延伸提供能量支撑,既不会过度消耗储备,也能保证转化的基础效率。面罩反射出淡蓝色的光晕从我的眼眶渗出,在头盔里慢慢充满,像给一切都加了一层淡蓝色的滤镜。几乎同时,我清晰感知到月核中的量子态雾同步亮起,与我脑内的雾团形成明暗交替的呼吸节奏,一明一暗间,仿佛两颗在虚空里共振的心脏,紧紧维系着某种隐秘的联系。
我盘膝坐下,抬手将防护服的维生系统调至最高功耗,头盔面罩缓缓向上打开,月面的极寒空气瞬间涌了进来,零下173℃的低温,在量子态能量溢出的包裹防护下,只化作皮肤上轻微的刺痛。
不远处废弃的氦三提纯站传来金属扭曲的「吱呀」声,那是太阳射线轰击金属外壳,又被太阳风裹挟着拉扯出的声响,宇宙的力量总在这样不经意间彰显存在感,但这些声音已经传不进我的意识,我早已将感知沉入量子层面,量子态的触手指尖微动,开始分析第一组肌肉细胞的分子键。在量子态的触手指尖精准的微操下,淡蓝色的能量丝缓缓在我的全身游走,每一次延伸触碰的细胞,都像在解开一个个精密的结。
「第一步,细胞渗透」我对着通讯器低语,声音在真空里化作无声的振动,却让我莫名安心,或许在这场漫长又孤独的转化里,我更需要这样确定的指令,来锚定自己的存在。意识流顺着血管缓缓流动,引导着量子态雾穿梭在红细胞之间,那些泛着淡蓝色的能量粒子与血红蛋白中的铁原子碰撞,激起细微的共振。防护服的生物监测仪突然发出尖锐的警报「红细胞携氧能力下降37%,异常能量波动检出」,我抬手按掉警报让一切都恢复宁静。
最初的一个月,痛苦如影随形,生物组织对量子态雾的排斥反应,让我的全身肌肉持续痉挛,每一次收缩都像有无数根针在扎进骨头缝,连呼吸都带着铁锈味的甜腥,那是细胞被能量冲击后,微量渗出血液的味道。我的基本意识只能靠在坑壁上,看着地球的晨昏线缓慢移动,从亚洲大陆的亮面,到太平洋的暗区,一圈又一圈,像永不停歇的钟摆。在这枯燥中会想起地球上「母体」内的营养舱,那里的营养液能瞬间抚平所有创伤,只需闭眼再睁眼,疼痛就会消失无踪。可现在,我只能任由细胞在量子能量的冲击下死去又重生,一点一点地被改造,被同化,一点一点地靠近「能量态」的本质,没有捷径,也不能稍歇。
某个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掠过月面的环形山,斜斜照进陨石坑时,我无意间抬起手,突然发现指尖的皮肤开始透出淡蓝色的微光,不是之前从缝隙渗出的光晕,而是皮肤本身在发光,像有能量要从毛孔里挣脱出来,在指尖凝聚成细碎的光点。我盯着那抹微光看了很久,突然笑了,这是一个月来,第一次看到转化的具象痕迹,那些日夜的痛苦,终于有了回应。
「第二个月,神经网络重构」我对着通讯器记录进度,声音里已经带上了一丝能量振动的质感,不再像纯粹的碳基生物发声。量子态雾开始缓慢侵蚀大脑皮层,那些负责逻辑思维的神经元被纤细的暗能量丝缠绕,像被编织进一张无形的网,新的突触连接在能量丝的牵引下逐渐形成。睡眠变得不再必要,我的意识可以在量子层面持续运转,不需要休息,也不会疲惫。
那些很久不敢触碰的量子态记忆碎片,像星图般在脑海中缓缓展开,数着隔离层壁上的碳原子个数、「开天一号」传输给我的海量知识、在炽热高温下渐渐卷边的痛苦经历……这些曾经清晰到刺痛的画面,此刻都失去了原本的时间序列,只是化作能量化的素材,被逐渐能量化的大脑一点点分解,又一点点重组,成为新意识的一部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