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
篡明复辟大唐以后,永徽三年五月月低,夜幕低垂,月黑风高,房遗爱、高阳公主、巴陵公主、薛万彻、柴令武等一众心怀异志之人,在密室里低声密谋,烛火摇曳,映照出他们紧张而决绝的脸庞。
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对权力的渴望,以及对武曌那不可一世野心的盲从。
房遗爱,这位曾经的驸马,此刻却成了叛乱的急先锋,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如同即将喷发的火山:“我们必须行动了,只有拥立荆州王李元景为帝,才能彻底打破那帮老臣的桎梏!”言罢,他紧握的拳头重重地砸在桌上,激起一阵沉闷的回响。
高阳公主,这位昔日娇纵任性与和尚辩机私通的公主,此刻也显得异常坚定,她冷笑一声:“那些老顽固,尤其是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他们根本不懂什么是真正的权力。我们必须要为他们扫清障碍!”
而巴陵公主和薛万彻、柴令武等人也纷纷表态,他们或激昂陈词,或默默点头,整个密室仿佛被一股浓重的阴谋气息所笼罩。
然而,就在他们紧锣密鼓地筹备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他们的计划。
深夜,一封密信如同惊雷般炸响在皇宫之中,揭露了这起蓄谋已久的叛乱。
夜色中,禁军如鬼魅般穿梭于街巷之间,将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等人一一捉拿归案。他们被五花大绑地押往刑场,沿途的百姓议论纷纷,目光中充满了震惊与不解。
与此同时,李元景、巴陵公主、高阳公主也被软禁在各自的府邸中,等待着命运的审判。他们曾以为自己的计划天衣无缝,却没想到最终会落得如此下场。
在刑场上,房遗爱等人被处以极刑,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绝望与不甘。
而李元景、巴陵公主、高阳公主则在赐死的诏书面前,无奈地选择了自我了断。
他们的生命如同流星般划过夜空,瞬间即逝,只留下一片黑暗与沉寂。
这一场惊心动魄的叛乱,最终以失败告终。
而武曌,这位背后的策划者,坚定了她除掉所有阻碍的决心,也为她日后的崛起埋下了伏笔。
因为被武曌巧妙布局并利用的房遗爱、高阳公主、巴陵公主、薛万彻、柴令武等人,那场蓄谋已久的造反风波,如同暗夜中的惊雷,骤然在皇城内外炸响。
左骁卫大将军、安国公执失思力,这位昔日战场上英勇无畏的将领,此刻却面如死灰,被禁军押解着,一步步走出皇城,他的眼神中既有不甘也有悔恨,最终被发配至偏远荒凉的辒州充军。
一路上,百姓议论纷纷,对他的遭遇投以同情的目光,却也畏惧于皇权的威严,不敢多言。
与此同时,侍中兼太子詹事、平昌县公宇文节,这位曾一度风光无限的政~治人物,也在同一日被剥夺了一切荣耀,被押往桂州。
宇文节身着囚衣,步伐踉跄,沿途的风尘似乎要将他最后的尊严也一并剥夺。
昔日的同僚或避而不见,或暗自叹息,无人敢为他求情,只余下他孤独的身影,在夕阳下拉长,显得格外凄凉。
而另一边,李氏等皇室宗亲,因无端卷入长孙无忌与褚遂良的权力斗争,或遭构陷,或受牵连,命运急转直下。
李道宗一脉全族被贬至偏远之地,带着满腔的不甘与无奈,踏上了流放之路。
这一系列事件,如同狂风骤雨,席卷了整个京城,人人自危,朝野上下弥漫着一种压抑与恐惧的氛围。
武曌,这位幕后黑手,却不动声色地坐观风云变幻,她的脸上挂着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经过此番清洗,武曌的重大威胁势力确实被铲除得差不多了,只剩下长孙无忌等少数几位老臣,依旧屹立不倒,成为她通往权力巅峰的最后障碍。
唐朝对欧洲之战,进行了几十天,萧炎不知道刚刚复辟没有多久的唐朝内乱开始了。
随着萧炎的一声令下,十几辆高达数米的大型攻城耧车在几十个士兵的吆喝声中被推了出来,还未到城下,楼车上的弩箭就如飞蝗般密密麻麻的射向了城楼上的士兵。
一时间,惨叫声不绝于耳。
当攻城车的撞城锤以雷霆万钧之势,狠狠地将城门撞出一个触目惊心的大洞时,尘土与木屑四散飞溅,仿佛连空气都在震颤。
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紧接着,还未等萧炎麾下的士兵们欢呼着涌入,城头上竟出人意料地飘扬起了一面刺眼的白旗,宣告了守军的投降意愿。
看着这一幕,萧炎的嘴角勾起一抹胜利的微笑,眼中闪烁着狡黠与满意的光芒。他轻轻点头,那动作中蕴含着一种掌控全局的自信与从容。
周围的将领们也纷纷露出喜色,低声交谈中难掩激动之情,战场上的紧张氛围在这一刻微妙地转变为期待与胜利的喜悦。
而那些外国雇佣兵,作为这场战役中的“炮灰”,正三三两两地聚集在一起,有的检查着身上的伤痕,有的则贪婪地望着城内,幻想着即将到手的战利品。
他们的存在,确实如萧炎所愿,极大地减轻了唐朝正规军的伤亡,成为了这场攻城战中的一枚重要棋子。
至于那些被外国士兵掠夺的少量财物,在萧炎眼中不过是战争洪流中的几朵微不足道的浪花,他更看重的是这场胜利本身,以及它所带来的战略意义。
随着城门的吱嘎作响,缓缓开启,一种压抑已久的紧迫感瞬间被释放。阳光穿透门缝,洒在满是硝烟与血迹的地面上,照亮了通往胜利的道路。
萧炎站在高处,目光如炬,扫视着即将被他征服的城池,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豪情壮志。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城内秩序逐渐恢复,萧炎的军队开始有序地接管各个要害部位,也在萧炎的巧妙安排下,逐渐融入了这场历史性的变革之中。
战争结束后,萧炎立刻就让人拖出来十几个大箱子的银子,当作奖励发给士兵们,以示嘉奖。
时光荏苒,转眼间两年过去。
李治在武曌的柔情与权谋之下,渐渐迷失了自我。他开始对武曌言听计从,甚至不惜违背朝臣意愿,推动着一系列有利于武曌的变革。
而武曌,也借此机会,一步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为日后的篡唐自立埋下了伏笔。
这一切,都预示着大唐王朝即将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而风暴的中心,正是那位看似温婉实则心机深沉的武曌。
在成为了大唐皇后的武曌,其心机深沉,手段毒辣,令人胆寒。
武曌开始在深宫之中,陆陆续续地勾~引了几位手握重权的大臣之子,于月黑风高的夜晚,于幽暗隐秘的角落,与他们行那苟且之事。
烛光摇曳,映照出她那张既妩媚又冷酷的脸庞,每一次的亲密接触,都是她精心布局的一部分。
那些大臣之子,初时只道是皇后垂青,满心欢喜,却不知自己已一步步踏入武曌设下的陷阱。
每当夜深人静,武曌便会派遣自己的心腹宫女,悄悄记录下这些不堪入目的场景,作为日后要挟的把柄。
终于,时机成熟。武曌一声令下,亲信们如鬼魅般出现,带着铁证如山的证据,闯入那些大臣的府邸,将他们与武曌苟~且的证据公之于众。
一时间,大臣们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武曌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冷笑,用那些铁证,逼着大臣们站队。
那些大臣们,有的惊慌失措,有的愤愤不平,但面对武曌的强势,他们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颅,选择臣服。
武曌先是利用手中的权力,散布谣言,诋毁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的名誉,接着又指使人栽赃陷害,将他们一步步逼入绝境。
不久之后,在众大臣的“建议”之下,本就软弱的李治被武曌的种种手段所蛊惑,不再考虑元老派的反对之声。
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先后被贬官,他们的家族也受到了牵连,昔日的风光不再,只留下一地鸡毛和无尽的叹息。
武曌的武氏家族,借此机会彻底掌握了大权,他们如狼似虎,在朝堂之上呼风唤雨,无人敢惹。
而武曌的野心并未就此止步,她的目光已经盯上了剩下的李氏宗族和那些支持李家的道门势力。
她知道,只有将这些潜在的威胁彻底铲除,才能一步步实现她那篡夺大唐江山的野心。
欧洲战事彻底平定的第五天,萧炎就带着将近十五万的士兵离开欧洲回唐朝了。
令萧炎感动惊讶的是,竟然有超过十万人是自愿留下的,而且就连回去的人当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是打算回去把自己的家眷接到欧洲住的。
对于他们来说,一个月十二贯钱的军饷,是一笔非常诱人的财富了。
总之,欧洲一战算是圆满结束,在萧炎看来,接下来估计有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可以闲下来了。
回到长安的第三天,李治就下了一道圣旨,册封萧炎的次子为威远侯,而萧炎则改封中山王为镇西王。
镇西王和中山王这两个称呼听起来似乎前者的格调更高一些,但萧炎却有了一种不好的预感。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