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
开元二十五年到天宝三年期间的八年内,李隆基在用人之道上,渐渐偏离了明君的轨迹,正直不阿的宰相张九龄等人,如同秋日落叶般,先后被无情地罢黜,而李林甫,这个“口有蜜,腹有剑”的奸佞之徒,却如同毒蛇般悄无声息地爬上了相位。
朝堂之上,气氛骤然变得压抑而沉重。李林甫的笑容背后,隐藏着令人不寒而栗的阴谋与算计。他的目光如同鹰隼,锐利地扫视着每一位朝臣,凡是才能在他之上,或是受到李隆基特别重视的人,都无一例外地成为了他的眼中钉,肉中刺。
有一次,一位才华横溢的年轻官员因直言进谏,深得李隆基赏识,李林甫见状,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他先是假意与该官员称兄道弟,言辞恳切,仿佛真心实意地欣赏对方的才华。然而,暗地里,他却精心布局,编织了一张无形的网。他收买了玄宗身边的近侍,通过他们,李林甫对皇帝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
某日,李隆基在御花园中漫步,随口提及了对那位年轻官员的赞赏,言者无心,听者有意。李林甫得知后,立即行动起来。他暗中搜集了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又巧妙地利用玄宗的猜忌心理,将这些罪名嫁祸于那位官员。不久,一道冷酷的圣旨便从皇宫深处传出,那位本应前途无量的青年,就这样无辜地陷入了牢狱之灾。
而李林甫,却在这一系列阴谋得逞后,依然保持着那副温文尔雅的笑容,仿佛一切都不曾发生过。他深知,只要掌握了皇帝的心,便能在这权力的游戏中为所欲为。于是,他更加肆无忌惮地收买人心,监视朝野,确保每一个可能威胁到他地位的人,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朝堂内外,人人自危,李林甫的阴影如同乌云般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一场场无声的战争,在暗处悄然上演,紧张激烈的氛围让人窒息。
天宝四年八月,李隆基册杨玉环为贵妃。
李隆基为了讨贵妃的欢心,李隆基可谓费尽心机。
李隆基为了迎合她喜欢服装的心理,有专门为贵妃服务的七百多人给她做衣服。
李隆基为了让她吃上喜欢的荔枝,李隆基还下令开辟了从岭南到京城长安的几千里贡道,以便荔枝能及时地用快马快速运到长安。有了杨贵妃,李隆基的奢侈之风越来越盛,大臣、贵族、宗室为了巴结皇帝,投杨贵妃所好,又刺激更多的官僚贵族巴结逢迎。其族兄杨国忠也平步青云,做上了唐朝宰相。
杨贵妃的姐姐们也得到了实惠,大姐封为韩国夫人,三姐封为虢国夫人,八姐封为秦国夫人:其他的兄长也有封赏,做了朝中的高官。杨国忠的权势无人能比,兄妹二人的辉煌时期也为日后的悲惨结局埋下了伏笔。
李隆基在一次宴会上,让李白给杨玉环作诗词!
于是: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这首诗词就诞生了。
接着杨玉环的父亲也要求李白作一首诗词,于是: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唐玄宗李隆基高兴准备大赏李白的时候,发生李白喝醉了。
如果说东汉朝亡于宦官外戚,那唐朝就是衰于杨玉环与李隆基两个人。
在杨国忠的专权下,整个唐朝仿佛被一层厚重的阴霾所笼罩,朝政混乱,民不聊生。街头巷尾,流言四起,人们对时局的忧虑与不满如同暗流涌动,随时可能爆发。
官员们或明哲保身,或同流合污,朝堂之上,忠诚与正直的声音越来越微弱。面对如此严峻的社会问题,李隆基却置若罔闻,毫无改弦更张之意,依然沉溺于酒色编织的虚幻梦境之中,对国家的危难视而不见。
每年十月,当寒风渐起,落叶纷飞之时,李隆基照例会率领庞大的车队,浩浩荡荡地前往华清宫过冬,享受着那份远离尘嚣的奢靡与安逸。而今年的华清宫,却因一个人的心机而变得格外不同。
安禄山,这个身负异族血统的边疆节度使,为了讨好李隆基和杨贵妃,可谓是费尽心机。当他得知李隆基即将在华清宫新开一处浴池的消息时,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他立刻下令范阳的工匠,以珍贵的白玉石精心雕琢出鱼龙凫雁,每一件都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就能跃出水面,展翅高飞。
更有那石莲花,层层叠叠,绽放于池水之上,散发着淡淡的玉石光泽,美得令人窒息。运送这些玉石雕塑的队伍,穿越千山万水,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在华清宫前缓缓停下。
工人们小心翼翼地将这些艺术品安置于新开的浴池之中,一时间,整个浴池仿佛被赋予了生命,波光粼粼的水面上,鱼龙嬉戏,凫雁翩跹,石莲花随风轻摆,美不胜收。
当李隆基踏入这精心布置的浴池时,眼前的景象令他震撼不已。
他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世界,所有的烦恼与忧虑在这一刻都烟消云散。他喜悦异常,连声称赞安禄山的忠心与才华,而一旁的杨贵妃也是笑颜如花,对安禄山的这份礼物赞不绝口。
然而,在这看似和谐的背后,却隐藏着无尽的危机与阴谋。
安禄山的谄媚与讨好,不过是他野心勃勃计划中的一环,而李隆基的沉溺与放纵,正一步步将大唐推向深渊。
一场风暴,正在悄然酝酿,只待时机成熟,便将席卷整个天下。
每到华清宫,杨贵妃姊妹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都陪同前往。
她们为了标榜自己的地位,竞为车服,车上“饰以金翠,间以珠玉,一车之费,不下数十万贯”。
如果骑马,就竞购名马,“以黄金为衔”,长长的车马队伍,引起天下百姓的反感。
他们在华清宫都有豪华的住处,生活用费非常惊人。杨国忠说:“某家起于细微,因缘椒房(皇后)之亲,以至于是。
吾今未知税驾(归宿)之所,念终不能致令名(美名),要当取乐于富贵耳。”
于是,他更加骄奢淫逸,擅权弄法了,表面的升平,掩盖不了潜在的危机,各种矛盾的不断激化,祸乱已经近在眼前。
如果李隆基死的早的话,决定是一代明君可惜,在位后期逐渐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宠爱杨贵妃,这时候安禄山任平卢兵马使。
安禄山秉性机灵聪慧,人们大多称赞他。朝廷授予他营州都督、平卢军使官衔。他用厚礼贿赂往来官员,要求在朝廷为他多说好话,李隆基更加信任喜爱他。
后来安禄山请求当了杨贵妃的养子,进宫朝见李隆基都先拜望杨贵妃,李隆基觉得奇怪就问原因,安禄山回答说:“臣是胡人,胡人把母亲放在前头而把父亲放在后头。”
李隆基听了非常高兴,于是命令杨銛以下的杨家兄妹们一起同安禄山结为兄弟姐妹。
安禄山晚年更加肥胖,肚子掉到了膝头下边,体重三百三十斤,而在李隆基面前跳旋舞,动作却快得像旋风一样,安禄山进宫朝拜李隆基,又请求担任河东节度使,李隆基就授给了他。
安禄山在暗夜的掩护下,紧锣密鼓地筹备着那场足以撼动大唐根基的叛乱。范阳郡城之北,一座雄浑壮丽的城池~~雄武城,悄无声息地拔地而起。
城墙高耸,砖石间透露出森严与不可侵犯的气息,仿佛一头沉睡的巨兽,静待觉醒的那一刻。表面上,这座城池被宣扬为抵御外敌的坚固防线,但实际上,它却是安禄山精心策划的叛乱之心。
城内,深藏的兵器库内,寒光闪烁的刀剑、锋利无比的箭矢堆积如山,每一柄武器都承载着对未来的血腥预谋。
粮仓内,稻谷与小麦堆积得如同小山,足以支撑长时间的围困与战斗。而那些健壮的战马,一万五千匹之众,在城外的广阔草原上奔腾,它们的蹄声,宛如战鼓,预示着风暴即将来临。
牛羊的数量与之相当,它们在围栏内悠闲地吃着草,却不知自己已成为叛乱计划中的重要一环。
右相杨国忠,这位朝中重臣,眼中闪烁着对安禄山野心的洞察。他多次在李隆基面前慷慨陈词,言辞恳切地预言安禄山必反。
然而,李隆基,这位曾经英明神武的帝王,此刻却陷入了犹豫与迷惘。为了验证杨国忠之言,他派遣了中官辅璆琳前往范阳,执行一项至关重要的侦察任务。
辅璆琳踏上了前往范阳的征途,心中却早已被贪婪所吞噬。当他踏入雄武城,面对安禄山的热情款待与重金贿赂时,忠诚与原则瞬间崩塌。他收下了那些沉甸甸的金银财宝,心中暗自盘算着如何向皇帝汇报,才能既保全自己,又取悦于安禄山。
回到长安,辅璆琳在李隆基面前大肆渲染安禄山的忠心耿耿,言辞之恳切,仿佛亲眼见证了安禄山对大唐的无限忠诚。
这一番话,如同温水煮青蛙,让李隆基对安禄山的疑虑逐渐消散。
与此同时,安禄山的贿赂之网悄然铺开,不仅限于朝廷官员,就连杨玉环身边的人也未能幸免。
金银财宝、珍稀珠宝,如同流水般涌入这些内侍的腰包。他们的心,在金钱的诱惑下渐渐偏移,开始在杨玉环耳边吹起安禄山如何忠诚、如何敬仰贵妃的风。
杨玉环,这位无脑又就知道享乐的女子,听着这些甜言蜜语,心中不禁对义子安禄山产生了莫名的好感。
每当夜幕降临,李隆基依偎在杨玉环身旁,轻声细语时,她总会不经意间提起安禄山的种种好处,为安禄山在皇帝心中的形象增添了几分光彩。
这一场暗流涌动的较量,如同紧绷的弦,随时可能断裂,释放出毁灭性的力量。而大唐的命运,正悬于这一线之间。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