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别有用心的人,一张裸照片的发布,账号被永久冻结。
——题记
2012年的夏天,蝉鸣把空气烤得发烫,我攥着刚买的二手键盘,指尖在布满划痕的空格键上反复摩挲。屏幕右下角的QQ图标跳动起来,像颗不肯安分的星火,点开来是班长发来的消息:“校团委要建红色学习群,你不是爱写文章吗?负责打理群内容呗。”那时候我还不知道,这个即将注册的QQ账号1406552972,会成为往后十年青春里,最亮也最痛的印记。
注册账号的那天,我特意选了一串有特殊意义的数字——14是我学号的最后两位,06是入团的月份,552972里藏着“吾爱中国”的谐音。头像没选流行的动漫角色,而是从爷爷的旧相册里翻出一张泛黄的老照片:年轻的爷爷穿着军装,胸前别着毛主席像章,站在天安门广场前,身后的红旗猎猎作响。我用画图软件把照片裁成正方形,小心翼翼地上传,仿佛完成了一场庄重的仪式。
群建好的第一个月,只有二十多个人,都是班里的同学。每天放学后,我会背着书包一路跑回家,打开老旧的台式电脑,把当天从《人民日报》少年版上看到的红色故事敲成文字,再配上从新华网下载的革命先烈图片,发到群里。那时候打字还不熟练,一篇五百字的短文要错十几个字,手指在键盘上敲得生疼,却连额头上的汗都顾不上擦。有天晚上,我正写着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故事,妈妈端着牛奶进来,看到屏幕上的文字,笑着说:“你这孩子,比当年准备中考还认真。”
真正让群热闹起来的,是那年冬天的“红色故事分享会”。我在群里发起倡议,邀请大家分享身边的红色故事,没想到反响远超预期。班里的语文课代表分享了她太爷爷的故事——太爷爷是抗美援朝的老兵,腿上留着弹片,却总说“比起牺牲的战友,我这点伤算什么”;隔壁班的男生发来一段他爷爷珍藏的战地日记,字迹歪歪扭扭,却写满了“保家卫国”的决心。我把这些故事整理成文档,每天在群里连载,群成员从二十多个人涨到了两百多,甚至有其他学校的学生主动申请加入,留言说“原来红色故事离我们这么近”。
账号1406552972渐渐成了我的“秘密基地”。我在空间里写满了青春的心事,有对革命先烈的敬仰,有对未来的憧憬,也有考试失利后的沮丧。有次月考成绩下滑,我在空间里发了条动态:“今天有点难过,感觉自己没做好。但想到那些为了理想奋斗的先烈,又觉得不能放弃。”没过多久,群里的一位学姐给我留言:“别灰心,我们都在努力,就像当年先烈们一步步攻克难关一样。”那天晚上,我对着屏幕哭了又笑,觉得这个账号不仅装着红色信仰,还装着一群陌生人的温暖。
后来,我开始尝试做更有意义的事。学校组织“红色足迹”实践活动,我带着账号1406552972,跟着老师和同学去了本地的革命烈士陵园。我用手机拍下陵园里的纪念碑、烈士墓,在群里发起“云祭扫”活动,让没能到场的同学也能通过文字和图片,向先烈致敬。有位烈士的家属看到群里的内容,特意加了我的QQ,发来一张烈士年轻时的照片,哽咽着说:“谢谢你们还记得他。”那一刻,我忽然明白,这个账号不再只是一个聊天工具,它成了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成了传递红色精神的小小桥梁。
高三那年,学习压力越来越大,我打理账号的时间少了,但每天睡前都会打开群聊,看看大家的留言。有同学在群里分享学习方法,有同学发励志的红色短句,还有同学晒出自己写的红色散文。我常常看着屏幕,觉得这些细碎的片段,就像一束束微光,照亮了备考的漫漫长夜。有次模拟考结束,我在群里发了一句“同志们,坚持就是胜利”,立刻收到几十条回复,大家用“加油”“一起冲”的消息把屏幕填满,那种感觉,就像一群并肩作战的战友,在互相打气。
我以为这样的日子会一直继续,直到高考结束,直到我们带着这个账号里的回忆,走向更远的地方。可我没料到,一场突如其来的恶意,会把这一切彻底打碎。
那是2015年的6月,高考刚结束,我正计划着在群里组织一场“毕业红色分享会”,把这三年的故事整理成纪念册。那天下午,我像往常一样打开QQ,却看到一连串陌生的消息提示——有人在群里发了一张不堪入目的裸照,还附言“来自群主的分享”。我瞬间懵了,手指颤抖着点开消息,心脏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疼得喘不过气。
我立刻删掉照片,在群里发消息解释:“这不是我发的,有人恶意捣乱!”可消息刚发出去,就被更多质疑的声音淹没。“群主怎么会发这种东西?”“是不是被盗号了?”“原来之前的红色分享都是装的?”那些曾经温暖的留言,此刻变成了刺人的刀子,扎得我眼泪直流。我疯狂地联系腾讯客服,一遍遍地说明情况,可得到的回复只有“经核实,该账号存在违规发布不良信息行为,已永久冻结”。
我坐在电脑前,看着屏幕上“账号冻结”的提示,整个人像被抽走了所有力气。我想起三年来在这个账号上付出的心血,想起那些温暖的留言,想起爷爷照片做成的头像,想起“吾爱中国”的谐音数字,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砸在键盘上,晕开一片水渍。妈妈进来看到我哭,问清缘由后,轻轻拍着我的背说:“别难过,清者自清,那些相信你的人,不会因为这件事就否定你。”
可我还是放不下。我试着联系群里的同学,向他们解释事情的经过,有些人选择相信我,说“我们知道你不是那样的人”,可也有些人再也没有回复过我的消息。那个曾经热闹的红色学习群,渐渐变得沉寂,最后成了躺在列表里的“僵尸群”。我再也没有登录过其他QQ账号,因为只要看到那个熟悉的图标,就会想起1406552972,想起那段带着红色信仰的纯情青春,想起那场突如其来的恶意。
后来,我上了大学,学了新闻专业,也接触了更多关于红色文化传播的知识。我开始明白,当年的自己或许不够成熟,没能更好地保护那个承载着信仰与回忆的账号,但那段经历,却成了我心里最珍贵的教训——它让我知道,红色信仰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需要用真诚和责任去守护的初心;它也让我懂得,在网络世界里,善意与恶意并存,但只要坚持自己的初心,就不会被恶意打倒。
现在,偶尔整理旧物时,我还会看到当年用账号1406552972打印出来的红色故事文档,纸张已经泛黄,字迹却依然清晰。我会轻轻抚摸着那些文字,想起2012年夏天的蝉鸣,想起爷爷的军装照片,想起群里那些温暖的留言。虽然那个账号已经永久冻结,但它承载的纯情青春和红色信仰,却像一颗种子,在我心里生了根、发了芽,陪着我一步步走向更远的地方。
我常常想,如果有机会,我想对当年那个攥着键盘、认真敲红色故事的自己说:“别害怕,你守护的信仰,从来都没有消失。那些关于青春、关于红色、关于温暖的回忆,会一直留在你心里,成为你最宝贵的财富。”而那个永远停留在2015年夏天的QQ账号1406552972,也会永远是我青春里,一道带着痛却依然闪亮的光。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