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灵异小说 > 追源者不弃 > 第三章 神秘人
换源:


       河风带着水汽的腥味拂面而来,远处城市的灯火在夜色中朦胧如星。迟雪领着刘臻穿过废弃的码头区,来到一处隐蔽的停车场。她的车是辆毫不起眼的灰色轿车,停在最角落的位置,车身上已经积了层薄灰。

“上车吧,青山镇离这里有两个小时车程。”迟雪拉开车门,动作干脆利落。

刘臻犹豫了一下,“我需要先回公司一趟,有些东西必须取。”

迟雪看了看时间,“给你二十分钟。我在对面咖啡馆等你。”她递来一把钥匙,“走后门,你的办公室在几楼?”

“十二楼。但为什么...”

“直觉告诉我,你的公司可能已经被监视了。”迟雪的眼神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深邃,“小心点,刘臻。从现在起,信任可能是最奢侈的东西。”

刘臻接过钥匙,点头离去。他的步伐在空旷的街道上回响,心中却思绪万千。父亲、昊天、赵源,还有突然出现的迟雪——这些碎片似乎正在拼凑成一幅他看不懂的图画。

公司的写字楼依然亮着零星的灯光,加班的身影在窗后晃动。刘臻从地下车库的货运电梯直上十二楼,钥匙打开后门时发出轻微的咔嗒声。

办公室内一片黑暗,只有服务器机房的指示灯在远处闪烁。他借着手机光亮走向自己的办公室,脚下地毯吸走了脚步声。

突然,他停住了。办公室门虚掩着,一道光线从门缝中漏出——他清楚地记得早上离开时锁了门。

轻轻推开门,眼前的景象让他心头一紧。文件被翻得乱七八糟,抽屉全部拉开,电脑主机箱被打开,硬盘不翼而飞。有人先他一步来过了。

刘臻迅速扫视房间,目光落在书架顶部的旧茶叶罐上。那是父亲送给他的礼物,让他加班时泡茶提神。他踮脚取下罐子,拧开底部——一个微小的U盘藏在夹层中。

就在此时,外面传来电梯到达的叮咚声。刘臻迅速关灯躲到门后,屏住呼吸。

两个身影出现在走廊尽头,手电光束扫过地面。“都搜干净了?”一个低沉的声音问道。

“嗯,硬盘拿了,其他地方也翻了。没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另一个声音回答,带着些许不耐烦。

“老板要的是那个账本,刘建明肯定留了副本。继续找,特别是隐蔽的地方。”

脚步声渐远,刘臻这才轻轻呼出一口气。账本?是指父亲铁盒里的那本吗?为什么这些人如此确信父亲留下了什么?

他悄无声息地从后楼梯离开,心中沉重如铅。不仅父亲的家被搜查,连他的公司也未能幸免。对方在找的东西一定非常重要。

咖啡馆里,迟雪坐在最里面的卡座,面前放着两杯已经凉掉的咖啡。见刘臻进来,她抬眼看了看他的表情,“被翻过了?”

刘臻点点头,坐下后将U盘推到迟雪面前,“他们拿走了硬盘,但这个他们没找到。”

迟雪拿起U盘仔细端详,“这是什么?”

“公司服务器的离线备份密钥,每周更新一次。”刘臻压低声音,“里面有所有员工的通讯记录和访问日志,包括昊天的。”

迟雪若有所思地转动着U盘,“我们需要个安全的地方查看这个。走吧,路上再说。”

夜色中的高速公路像一条黑色的河流,延伸向远方的山峦。雨点开始敲打车窗,在玻璃上划出蜿蜒的水痕。迟雪专注地驾驶,刘臻则望着窗外飞逝的夜景,思绪万千。

“能告诉我你的真实身份吗?”刘臻突然开口,“刑侦顾问这个头衔太模糊了。”

迟雪轻轻挑眉,目光仍注视着前方道路,“为什么这么问?”

“你的身手太专业了,不像普通的顾问。而且你知道的细节太多,连我父亲老家的地名都清楚。”

迟雪沉默片刻,雨刷器在玻璃上划出规律的弧线。“我是国际刑警组织金融犯罪部的顾问,专门调查跨国洗钱网络。你父亲的案子可能与我们追踪的一个集团有关。”

刘臻坐直了身子,“赵源?”

“不止他一个人。”迟雪的声音变得严肃,“赵源可能只是这个网络中的一环。我们怀疑有一个庞大的犯罪组织在国内活动多年,利用合法企业洗钱,涉及金额巨大。”

“和我父亲的死有什么关系?”

迟雪瞥了他一眼,“你父亲可能无意中发现了这个网络的某个秘密。根据我们的情报,他退休前审计的几家公司都与这个网络有关。”

雨越下越大,车轮碾过积水的声音在车内回荡。刘臻想起父亲最后几个月时常若有所思的样子,有时接到电话后会神色紧张地走进书房。当时他只以为是工作压力,现在想来另有隐情。

两小时后,他们驶离高速公路,进入蜿蜒的山路。青山镇坐落在群山环抱中,是个依山傍水的小镇。夜雨中的镇子安静得几乎沉睡,只有几盏路灯在雨中散发着昏黄的光晕。

迟雪将车停在一处僻静的民宿前,“这是我提前安排的落脚点,相对安全。”

民宿老板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人,睡眼惺忪地为他们办理入住,似乎对深夜来客已习以为常。木结构的房子在雨中发出轻微的吱呀声,空气中弥漫着老木头和茶叶的混合气息。

房间简单但干净,窗外可以看到镇子的轮廓和远处黑黝黝的山影。刘臻放下简单的行李,感到一阵疲惫袭来。

“明天我们去哪里找线索?”他问迟雪,后者正仔细检查房间的每个角落。

“先找你父亲的老宅,然后去镇上的档案馆。”迟雪拉上窗帘,“根据记录,你父亲家的老房子还在,虽然多年没人住了。”

突然,她的动作停顿了,眼神锐利地看向窗外。“楼下有车来了。”

刘臻凑到窗边,小心地掀开窗帘一角。一辆黑色轿车缓缓停在民宿不远处,车灯熄灭后,两个身影下车,站在雨中观察着四周。

“是追我们的人吗?”刘臻压低声音。

迟雪摇头,“不像。看起来像是本地人。”她指着其中一人手中的手提箱,“那种箱子通常是用来装测量或采样设备的。”

两人注视着楼下的动静。那两人在车旁交谈片刻,然后走向民宿后面的一条小路,很快消失在雨夜中。

“奇怪的方向,”迟雪皱眉,“那条路通往老矿区,已经废弃多年了。”

刘臻忽然想起什么,“父亲曾经提过青山镇的矿。说是八十年代就关闭了,因为...”他努力回忆,“因为什么事故来着。”

迟雪转身面对他,“矿?什么矿?”

“钨矿,我记得父亲说过。他小时候那里还很繁荣,后来发生事故就关闭了。”刘臻走到桌边,拿出父亲的那张码头合影,“你看,照片背景里有些箱子,上面是不是有标识?”

迟雪拿出放大镜仔细查看,“像是某种矿石标志。而且...”她突然停顿,抬头看刘臻,“赵源的老家也是青山镇。他和你的父亲是儿时的朋友。”

信息像拼图一样在刘臻脑中拼接。童年的朋友,后来的合伙人,涉嫌走私的杂货店,现在可能涉及的洗钱网络...还有这个偏远的矿山小镇。

“明天我们去矿区看看。”迟雪做出决定,“现在先休息,明天可能会很漫长。”

但刘臻难以入眠。雨声敲打着屋顶,老房子的木结构不时发出细微的声响。他拿出父亲的那首加密诗,在台灯下再次研读:

“流水三千只取一瓢,源头活水何处来。若见纷扰遮望眼,拨开迷雾见青山。”

“源头活水”——是否暗指“赵源”?“见青山”——不只是地名,还有什么深意?

凌晨时分,雨声渐歇。刘臻终于有了一丝睡意,却突然被远处传来的一声闷响惊醒。像是爆炸声,来自矿山方向。

他起身看向窗外,远处山间有一闪而过的亮光,随后归于黑暗。几分钟后,他听到汽车引擎启动的声音,那辆黑色轿车离开了。

第二天清晨,山间笼罩着薄雾。迟雪和刘臻早早起床,向民宿老板打听去老矿区的路。

老板闻言神色略显紧张,“矿区?那里已经封了很多年了,没什么好看的。”

“我们是地质爱好者,就想看看废弃矿洞的样子。”迟雪微笑着说,递上一张钞票。

老板犹豫了一下,收了钱,指了方向,“但别靠太近,那里不太安全。尤其是最近,听说有人在那搞什么活动。”

告别老板,两人沿着泥泞的小路向山区行进。晨雾中的青山镇显得宁静而古老,青石板路两旁是木质结构的民居,炊烟袅袅升起。

走出一段距离后,迟雪突然拉住刘臻,指向路边草丛中的一块标识牌。牌子上写着“青山钨矿”,但被人用红色油漆画了个大大的叉,下面还有一行小字:“危险勿近”。

“看来有人不想外人接近矿区。”刘臻皱眉。

继续前行半小时后,矿区入口出现在眼前:锈迹斑斑的大门上挂着锁链,警告牌随处可见。但仔细看,锁链有新近被撬开的痕迹,泥地上也有车辙印。

两人小心地绕过大门,沿着一条杂草丛生的小路进入矿区。废弃的矿洞像一张张黑黝黝的大口,散落在山腰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金属味和潮湿的泥土气息。

“看那里。”迟雪突然指向一个矿洞入口。洞口的障碍物被人为移开,地面上有新鲜的脚印和拖拽痕迹。

他们打开手电,小心地进入矿洞。洞壁湿漉漉的,渗着水珠,越往里走空气越浑浊。走了约百米后,前方出现一个较大的洞室,里面堆放着一些设备和物资。

“这是近期的活动。”迟雪检查着设备上的标签,“地质勘探设备,但型号很新。”

刘臻在洞室角落发现了一个临时工作台,上面散落着一些图纸和文件。拿起一看,是矿洞结构图和采样数据分析。但其中一张纸引起了他的注意——是张手绘的地图,标注着几个点,旁边写着“源流”二字。

“源流...”刘臻喃喃道,想起父亲诗中的“源头活水”。

突然,远处传来碎石滚落的声音。迟雪立即关掉手电,拉着刘臻躲到一堆箱子后面。脚步声由远及近,两个男人走进洞室,用手电四处照射。

“确认干净了吗?”一个声音问道,带着明显的外地口音。

“嗯,昨晚都处理好了。采样数据已经传回,设备今晚转移。”另一个回答,“老板说不能再留下任何痕迹。”

“那老刘家的儿子呢?听说他来了镇上。”

“有人盯着。等拿到我们要的东西,就处理掉。”

刘臻感到迟雪的手轻轻按在他手臂上,示意保持冷静。

那两人检查一番后离去脚步声渐远。等完全安静下来,迟雪才轻声说:“我们得尽快离开这里。看来你父亲的秘密与这个矿有关。”

回到镇上,两人决定分头行动。迟雪去镇档案馆查矿区的历史资料,刘臻则去找父亲的老宅。

根据民宿老板的指示,刘臻找到了镇子边缘的一处老房子。木结构的两层小楼已经十分破旧,院子里杂草丛生,但门锁却是新的。

他设法打开后门进入屋内。灰尘覆盖了一切,空气中弥漫着霉味。但在一楼书房里,他发现了不寻常的痕迹——书架有被翻动的迹象,地板上有几个清晰的脚印,似乎有人最近来过。

在书房桌子的暗格里,刘臻找到了一个旧笔记本。扉页上是父亲的笔迹:“青山矿场记录,1982-1984”。

正在翻阅时,手机震动——是迟雪发来的信息:“档案馆有发现,速回。”

刘臻将笔记本藏入外套,正准备离开,突然听到前门传来开锁的声音。他迅速躲到走廊的储物柜后,屏住呼吸。

两个人影进入屋内,开始系统地搜索房间。他们动作专业而高效,显然在找什么东西。

“确定是在这里吗?”一个人低声问。

“情报显示刘建明退休前回来过一次,肯定留下了什么。”另一个回答,“特别是关于矿场的记录。”

刘臻小心地后退,试图从后门溜走,却不小心碰倒了一个空花瓶。响声在寂静的屋子里格外清晰。

“谁在那里?”脚步声迅速逼近。

刘臻毫不犹豫地冲向后门,撞开它冲入院中。身后传来追赶的脚步声和喊声。他翻过院墙,钻进镇子错综复杂的小巷中。

在一处拐角,他突然被一只有力的手拉进一间屋子里。黑暗中,一个低沉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别出声,跟我来。”

那人领着刘臻穿过几个相连的院落,最终进入一个地下室。点亮油灯后,刘臻看清对方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人,脸上刻满岁月的痕迹,但眼神锐利。

“你是刘建明的儿子?”老人直接问道,口音带着浓重的本地腔。

刘臻警惕地点头,“您是谁?”

老人叹了口气,“和你父亲一起下过矿的。听说你回来了,就知道麻烦也不远了。”他指着窗外,“那些人已经找了这个镇子好几个月了,在找你们家留下的东西。”

“什么东西?”刘臻追问。

老人眼神复杂地看着他,“关于矿难的真相。1984年那次不是意外,有人故意引爆了瓦斯,掩盖了某些东西。”

他凑近刘臻,压低声音,“你父亲和赵源当时都在矿上工作。事故后不久,赵源就离开了镇子,而你父亲也开始变得沉默寡言。”

老人从抽屉里拿出一张泛黄的合影,上面是十几个年轻矿工,其中包括刘建明和赵源。照片背面写着一行字:“青山矿场第三班组,1983年夏”。

“事故发生后,公司掩盖了真相,只说是因为瓦斯爆炸。”老人指着照片上的几个人,“但我们知道实情。有人在深层矿脉发现了别的东西,不想上报。”

“什么东西?”刘臻感到心跳加速。

老人正要回答,外面突然传来汽车急刹车的声音。老人脸色一变,吹灭油灯,“从后面走,快!找到你父亲留下的账本,那里面有答案!”

刘臻被推向后门,老人塞给他一个纸条,“去找照片上的李师傅,他知道全部真相!”

冲出后门,刘臻钻进巷子中。回头望去,只见几个身影已经闯入老人的屋子。他握紧手中的纸条和父亲的照片,心中明白,父亲的故事远比他想象的复杂,而这座迷雾重重的小镇,隐藏着揭开一切真相的钥匙。

雨又开始下了起来,青山镇在雨雾中若隐若现,仿佛在守护着一个被时光埋藏太久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