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穿越小说 > 人人都能读懂伤寒论 > 第七章(31)炙甘草汤
换源:


       原文: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伤寒”一词,在中医中通常指的是外感病邪,特别是寒邪侵袭人体所引起的疾病。这里提到的“伤寒”,并非特指某一种具体的疾病,而是泛指一类由外感病邪引起的病症。

其次,“脉结代”是中医脉诊中的一种脉象表现。脉结指的是脉象中出现短暂的停顿或间歇,如同打结一般;脉代则是指脉象中出现有规律的停顿,且停顿的时间较长。这两种脉象都反映了心脏功能的异常,可能与心律失常、心脏供血不足等问题有关。

再者,“心动悸”是一种自觉症状,表现为患者感到心跳加快、心慌不安。这通常是心脏功能受损或心脏神经调节异常的表现。

面对这样的病症,“炙甘草汤主之”给出了治疗方案。炙甘草汤,又称复脉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具有益气养血、滋阴复脉的功效。该方剂由炙甘草、生姜、桂枝、人参、阿胶、麦冬、生地、麻仁、大枣等药物组成,各药协同作用,能够改善心脏功能,调节心律,缓解心慌心悸等症状。

炙甘草汤之所以能够治疗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等病症,关键在于其能够益气养血、滋阴润燥。方中的炙甘草、人参、大枣等药物能够益气健脾,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阿胶、麦冬、生地等药物则能够滋阴养血,补充心脏所需的营养物质;桂枝、生姜等药物则能够温通心阳,促进心脏的血液循环。

综上所述,“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这句话,不仅概括了炙甘草汤的适应症,也体现了中医对于病症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原则。在面对类似病症时,我们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合理运用炙甘草汤等中医方剂,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炙甘草汤方

原文:甘草四两(炙)生姜三两(切)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三两(去皮)阿胶二两麦门冬半升(去心)麻仁半升大枣三十枚(擘)

这个方剂中的药材各具特色,协同作用以达到治疗目的:

甘草四两(炙):炙甘草在这里起到了益气补中、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作用。炙制后的甘草药性更为温和,更适合用于需要长时间煎煮的方剂中。

生姜三两(切):生姜能够发散风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在这里,它可能用于辅助调和药性,或是针对某些具体的寒症。

人参二两:人参是补气药中的佼佼者,能够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在方剂中,它通常用于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生地黄一斤:生地黄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在这里,它可能用于清热养阴,或是针对某些热病伤津的症状。

桂枝三两(去皮):桂枝能够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去皮后的桂枝药性更为纯净,更适合用于方剂中。

阿胶二两:阿胶是补血药中的佳品,能够补血滋阴、润燥止血。在这里,它可能用于补血养阴,或是针对某些出血症状。

阿胶,这一传统的中药材,在中医药学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位。关于阿胶的药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了解:

一、阿胶的基本药性

阿胶性味甘平,既非热性也非凉性,而是属于平性药物。这意味着阿胶在服用后不会导致身体出现明显的寒热变化,适合大多数人群服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除外,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

二、阿胶的归经

阿胶能够入肺、肝、肾经。这意味着阿胶对于这三个脏腑的功能有着直接的调理作用。例如,阿胶可以润肺止咳,治疗肺阴虚燥咳;可以滋补肝肾,改善肝肾阴虚引起的相关症状。

三、阿胶的主要功效

1.补血止血:阿胶是补血良药,能够显著升高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含量,改善血虚引起的萎黄、眩晕、心悸等症状。同时,阿胶还具有止血作用,对于咯血、便血、崩漏等出血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2.滋阴润燥:阿胶能够滋阴润燥,对于阴虚引起的口干舌燥、干咳少痰等症状有缓解效果。此外,阿胶还可以治疗阴虚风动引起的手足瘛疭等症状。

3.美容养颜:阿胶富含胶原蛋白等营养成分,能够滋润皮肤,增加皮肤弹性,从而达到美容养颜的效果。这也是阿胶深受女性喜爱的原因之一。

四、阿胶的配伍应用

在中药材的配伍中,阿胶常与白芍、人参、麦门冬等药物共同使用,以增强其治疗效果。例如,阿胶与白芍配伍,可以增强滋阴养血止血的作用;与白术配伍,可以增强补气健脾、补血止血的作用。

五、阿胶的服用禁忌

虽然阿胶具有诸多益处,但并非人人适用。脾胃虚弱者、消化不良者以及有表证的患者不宜服用阿胶。此外,阿胶性质黏腻,不易消化,因此服用时需注意适量,避免过量引起消化不良等副作用。

麦门冬半升(去心):麦门冬能够养阴生津、润肺清心。去心后的麦门冬药性更为平和,更适合用于方剂中。

麦门冬,又称麦冬,是一种在中医中常用的草药,其药性独特,具有多种功效。以下是对麦门冬药性的详细解析:

一、性味归经

麦门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归心、肺、胃三经。这一归经特点决定了麦门冬在中医临床上的应用范围,主要涉及心肺胃三脏的疾病治疗。

二、主要功效

1.滋阴润肺:麦门冬能够滋养肺脏阴液,补充肺阴,缓解秋季燥邪伤肺的不适,对于肺燥干咳、阴虚劳嗽等症状有良好疗效。其甘寒滋润的特性能够养肺阴、润肺燥、清肺热,从而缓解咳嗽、咳痰等症状。

2.养胃生津:麦门冬可滋养胃阴,促进胃液分泌,缓解胃部灼热感,增强消化功能,对于胃阴虚引起的津少口渴、干呕等症状有治疗作用。同时,它还能清胃热,改善胃热炽盛引起的不适症状。

3.清心除烦:麦门冬能够清心火、养心阴,其成分作用于心神,安定情绪,改善睡眠质量,对于心热、内热扰心之证,如心烦失眠、心悸不安等症状有良好疗效。

4.润肠通便:麦门冬富含黏液质,可润滑肠道,增加肠道水分,促进粪便排出,对于阴虚肠燥、大便干结难下的人群有缓解作用,能预防便秘引发的肛裂、痔疮等问题。

5.降血糖:研究表明,麦门冬提取物对血糖有调节作用。糖尿病患者适量服用,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辅助控制血糖水平,减少血糖波动。

三、适用人群与禁忌

麦门冬适用于热病、泄泻、湿疹、便秘、黄疸、肝炎、腹胀腹痛、口渴、急性腹泻等症状的患者。然而,脾胃虚寒泄泻者、风寒感冒者以及痰湿咳喘者不宜单独使用麦门冬,因为麦门冬性寒,易加重这些患者的症状。

四、配伍应用

在中医临床应用中,麦门冬常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以增强疗效或减轻副作用。例如,配沙参、川贝可治肺阴虚干咳;配知母、石膏可治胃热消渴等。

麻仁半升:麻仁(通常指火麻仁)能够润肠通便。在这里,它可能用于辅助调理肠胃功能。

麻仁,又称火麻仁,是桑科植物大麻的干燥成熟种子,在中医药学中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以下是对麻仁药性的详细解析:

一、性味归经

麻仁味甘,性平,归胃、脾、大肠经。这一归经特点决定了麻仁在中医临床上的应用范围,主要涉及胃肠、脾胃等消化系统的疾病治疗。

二、主要功效

1.润肠通便:麻仁质地滋润多脂,含有丰富的脂肪油,这些成分能够刺激肠黏膜,增加分泌,加快肠道蠕动,同时减少大肠对水分的吸收,从而产生润肠通便的效果。这一功效使得麻仁成为治疗肠燥便秘、年老体弱或产妇气血不足引起的排便困难等症状的良药。

2.滋养补虚:麻仁性平,归脾、胃经,具有滋养补虚的作用。它能够滋阴润燥,对于消渴、阴亏、肠燥等病人有调理作用。此外,麻仁还富含蛋白质、Omega-3脂肪酸、维生素E以及多种矿物质,这些营养成分有助于增强体力,改善身体状况。

3.润肺利六腑:麻仁在中医典籍中常被用来润肺利六腑之燥坚。它能够通过润肺作用,缓解因干燥引起的肺部不适,同时也有助于六腑的通畅,进一步促进身体健康。

4.维护心血管健康: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麻仁中的Omega-3脂肪酸含量丰富,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水平,为心血管提供坚实的保护。此外,它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肌细胞的吸氧能力,对心脏受损有修复和保健作用,从而预防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5.改善皮肤健康:麻仁中的Omega-3脂肪酸、维生素E以及多种矿物质对于维持皮肤弹性和光泽至关重要。它们能够中和自由基,减少皮肤老化现象,保持肌肤年轻态。

三、使用注意事项

1.虽然麻仁具有多种功效,但过量食用会带来不必要的负担。因此,在使用时应根据个人体质和医生建议适量使用。

2.孕妇、儿童、虚弱体质者以及湿热体质的病人应谨慎使用麻仁,或在医生指导下适量使用。

3.需要注意的是,误食一定数量之火麻仁(炒熟者),可发生中毒。中毒程度之轻重与进食量的多少成正比。临床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四肢发麻、烦躁不安、精神错乱等。因此,在使用麻仁时务必注意其安全性。

大枣三十枚(擘):大枣能够补中益气、养血安神。擘开后的大枣更易于煎煮出有效成分。

综合来看,这个方剂可能具有益气养血、滋阴润燥、调和药性等多种功效。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方剂的使用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性。不同药材之间的搭配和用量都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进行调整。

原文: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复脉汤。

这段描述出自中医经典文献,详细记载了一个中药方剂的煎煮和服用方法。下面,我将根据这段描述,为大家科普一下这个方剂的相关信息。

“上九味”指的是方剂中包含的九种药材。这些药材各自具有独特的药性和功效,通过合理的配伍,能够协同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以清酒七升,水八升”说明了煎煮这个方剂所需的溶剂。清酒在这里不仅作为溶剂,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能够增强方剂的行气活血作用。同时,加入适量的水,可以确保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能够充分溶解,便于人体吸收。

“先煮八味,取三升”指的是在煎煮过程中,先将其中的八种药材(不包括阿胶等需要后下的药材)放入锅中,用文武火煎煮,直至药液浓缩至三升左右。这个过程需要耐心和细心,以确保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能够充分释放。

“去滓”是指在药液煎煮完成后,将药材渣滓过滤掉,只保留清澈的药液。这一步是为了确保患者在服用时不会受到药渣的干扰,同时提高药液的纯净度和口感。

“内胶烊消尽”指的是将阿胶等需要后下的药材加入已经过滤好的药液中,用文火加热至阿胶完全溶解。阿胶具有滋阴补血、润肺止咳等功效,是方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一步操作,可以确保阿胶的有效成分能够充分溶解在药液中,增强方剂的整体疗效。

最后,“温服一升,日三服”说明了方剂的服用方法和剂量。每次服用一升药液,每天需要服用三次。这样的服用频率和剂量可以确保方剂在体内持续发挥作用,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温服药液可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此外,这个方剂还有一个别名叫做“复脉汤”。这个名字寓意着该方剂具有恢复心脏功能、调和气血、使脉象恢复正常的作用。在临床上,复脉汤常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心悸怔忡、脉结代等症状,具有显著的疗效。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