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穿越小说 > 人人都能读懂伤寒论 > 第七章(32)结脉与代脉:中医脉诊中的疾病预警信号
换源:


       原文:脉按之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又脉来动而中止,更来小数,中有还者反动,名曰结,阴也;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者,名曰代,阴也,得此脉者必难治。

在中医的脉诊理论中,“脉按之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这句话,描述了一种特定的脉象——结脉。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结脉的知识。

一、结脉的定义

结脉,顾名思义,就是脉搏在跳动过程中,时而出现一次停歇,然后又恢复跳动的脉象。这种停歇并不是规律的,而是时而出现,给人一种“结”住的感觉,因此得名结脉。

二、结脉的特点

1.来势缓慢:结脉的跳动速度相对较慢,给人一种从容不迫的感觉。

2.停歇不定:在脉搏跳动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定时的停歇,这种停歇不是规律的,而是随机的。

3.恢复跳动:停歇之后,脉搏会再次恢复跳动,但恢复的速度和力度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三、结脉的成因

结脉的成因多种多样,可能与心脏功能异常、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等因素有关。在中医理论中,结脉往往被视为气血两虚、阴阳失调、痰瘀互结等病理状态的表现。

四、结脉的临床意义

1.诊断疾病:结脉的出现往往提示着患者体内存在某种病理状态,如心脏疾病、气血两虚等。因此,医生在诊病时,可以通过观察脉象来辅助诊断疾病。

2.指导治疗:根据结脉的特点和成因,医生可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如调理气血、疏通经络、调和阴阳等,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判断预后:结脉的轻重程度和变化情况,还可以作为判断疾病预后的重要依据。如果结脉逐渐减轻或消失,说明病情正在好转;如果结脉持续加重或出现其他异常脉象,则可能提示病情恶化。

五、注意事项

虽然结脉在中医理论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但需要注意的是,脉象的判断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因此,在自我诊断或寻求治疗时,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中医专家,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有效性。

在探讨中医的脉象时,“代脉”无疑是一个值得深入理解的概念。“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者,名曰代,阴也,得此脉者必难治”,实际上是对代脉特征及其临床意义的高度概括。

首先,我们来解析一下这句话的具体含义。当脉搏在跳动过程中突然出现中止,且这种中止并非短暂性的,而是持续时间较长,以至于脉搏不能自行恢复跳动,需要等待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间隔后,才能再次跳动,这种特殊的脉象就被称为“代脉”。这里的“不能自还”,形象地描绘了脉搏中止后的无力回跳状态,而“因而复动”则说明了在经过一段时间后,脉搏能够再次启动跳动,但这种跳动的恢复并非自然而然,而是需要一定的时间间隔。

从中医理论的角度来看,代脉与阴气偏盛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中,阴气代表着寒凉、收敛、沉降等特性,当阴气偏盛时,人体的生理功能往往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脉象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代脉的出现,往往预示着人体内阴气过盛,气血运行受阻,病情较为严重,治疗起来也相对困难。

当然,我们也需要明确一点,中医的诊断并非仅凭脉象就能确定病情的全部。在实际的临床实践中,医生还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等多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因此,在面对代脉时,我们既需要重视其临床意义,也需要结合其他诊断信息进行全面的考量。

总的来说,代脉作为一种特殊的脉象,其出现往往预示着人体内阴气过盛,病情较重,治疗难度较大。但中医的精髓在于辨证施治,针对不同的病情和体质,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当然,需要强调的是,中医脉诊是一种复杂而精细的诊断方法,它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医生的临床经验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判断。因此,在面对具体的患者时,我们不能仅凭脉象就作出绝对的诊断结论,而应该全面考虑各种因素,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