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穿越小说 > 人人都能读懂伤寒论 > 第八章(2)揭秘阳明病:“胃家实”的中医病理深度解析
换源:


       原文: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这句话是中医对阳明病病机的高度概括。在中医理论中,阳明病主要指的是里热实证,其中“胃家实”是阳明病的核心病理特征。

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胃家实”的含义。这里的“胃家”,并非仅指现代医学中的胃这一器官,而是中医理论中的广义概念,包括了胃、大肠等消化系统的功能以及与之相关的病理变化。而“实”,则是指邪气盛实、正气不虚的病理状态,具体到阳明病,主要表现为阳明燥热亢盛,肠胃有实热积滞,气机壅塞不通。

阳明病的发生,往往与外感热病过程中,病邪入里化热,或者素体阳盛、内热炽盛等因素有关。当阳明燥热亢盛时,肠胃的传导功能受到影响,糟粕不得下行,于是形成实热积滞。这种实热积滞反过来又加剧了阳明燥热的程度,形成恶性循环。

在临床上,阳明病主要表现为高热、大汗、口渴、脉洪大等热盛症状,以及腹满硬痛、便秘或热结旁流等腑实证候。治疗阳明病,原则上应以清热泻火、通腑泄热为主,根据具体病情选用承气汤等方剂进行加减治疗。

总之,“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这句话,简洁而深刻地揭示了阳明病的病机特点,为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在学习和理解这句话时,我们应结合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全面把握阳明病的病因、病机、症状和治疗原则。

原文:问曰∶何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

阳明病主要是指里热实证,表现为胃家实,即胃肠燥热积滞,其症状包括高热、烦渴、大汗出、脉洪大等。

阳明病的成因往往与太阳病的治疗不当有关。太阳病是外感病的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恶寒、发热、头项强痛等症状。如果太阳病治疗不当,比如发汗过多、误用泻下法或利尿法,就会导致津液大量丧失,使得胃中变得干燥。这种干燥的状态进一步影响了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使得病邪由太阳表证转化为阳明里证。

具体来说,发汗过多会伤及人体的阳气和津液;误用泻下法则会损伤脾胃之气,导致津液下泄;利尿法则会使津液从小便排出。这些治疗不当的方法都会导致津液的大量丧失,进而使得胃中变得干燥。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和腐熟水谷。当胃中干燥时,其腐熟水谷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进而产生内热。这种内热与胃中的燥屎相结合,就形成了阳明病的里热实证。

“不更衣”是中医术语,指的是不大便。当阳明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患者会出现不大便、内实大便难的症状。这是因为胃中的燥屎与内热相结合,使得大便变得干燥而难以排出。这也是阳明病的一个重要症状。

综上所述,阳明病的成因往往与太阳病的治疗不当有关,具体表现为发汗过多、误用泻下法或利尿法导致的津液丧失和胃中干燥。当这些症状出现时,就标志着病邪已经由太阳表证转化为阳明里证。在治疗上,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辨证施治,以清热润燥、通腑泄热为主要治法。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