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穿越小说 > 人人都能读懂伤寒论 > 第九章(2)太阳病转少阳,小柴胡汤解胁满干呕
换源:


       原文: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

我们来理解一下条文的大意。原本患者患有的是太阳病,但病情未能得到及时或有效的治疗,病邪进而传入少阳经。少阳经循行于胁肋部,因此当少阳经受邪时,患者往往会出现胁下硬满的症状,即胁肋部感觉胀满不适,甚至触之有形。同时,少阳病邪影响脾胃功能,导致胃气上逆,患者会出现干呕不能食的症状。往来寒热,则是少阳病邪半表半里,正邪交争于少阳经络与脏腑之间的表现,患者会感到时而恶寒,时而发热,寒热往来不定。

值得注意的是,条文中还提到了“尚未吐下”,这意味着患者在接受此次治疗之前,并未经历过吐法或下法的治疗。吐法是通过涌吐作用,使停留在胃脘、胸膈、咽喉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下法则是通过泻下作用,使停留于胃肠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痰结、水饮等从大便排出的一种治法。在少阳病的治疗中,若过早使用吐下之法,往往会损伤正气,加重病情。

此外,“脉沉紧”也是少阳病的一个重要脉象。沉脉主里病,紧脉主寒邪或疼痛。在少阳病中,脉沉紧往往提示病邪已入少阳之里,且伴有寒邪或气血瘀滞的病理变化。

针对这种情况,《伤寒论》提出了“与小柴胡汤”的治疗原则。小柴胡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具有和解少阳、疏利肝胆、调理脾胃的功效。方中柴胡为君药,能够疏散少阳之邪;黄芩为臣药,能够清泄少阳之热;半夏、生姜为佐药,能够和胃降逆止呕;人参、大枣、甘草为使药,能够益气健脾,调和诸药。全方共奏和解少阳、调和气血、调理脾胃之功,对于少阳病的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

小柴胡汤方

原文:柴胡八两人参三两黄芩三两甘草三两(炙)半夏半升(洗)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小柴胡汤,源自《伤寒论》,是中医临床上用于治疗少阳病的一首经典方剂,其药物组成及用量精确,体现了中医方剂的配伍精髓。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些药材的具体功效:

柴胡:作为方中的君药,柴胡具有疏散少阳之邪、和解表里的功效。它能够透邪外出,引导病邪从少阳经外出,是治疗少阳病的关键药物。八两的用量,凸显了其在方中的主导地位。

人参、甘草:这两味药共同起到益气健脾、调和诸药的作用。人参大补元气,甘草则能缓急止痛、调和药性。三两的用量,既不过于峻猛,也足以发挥药效。

黄芩:黄芩作为臣药,能够清泄少阳之热,与柴胡相配,一散一清,共奏和解少阳之功。三两的用量,恰到好处地平衡了方中的寒热药性。

半夏、生姜:这两味药具有和胃降逆止呕的功效。半夏能够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生姜则能温中止呕、发散风寒。半夏半升(洗)、生姜三两(切)的用量,既能够和胃止呕,又不会过于辛散伤正。

大枣:大枣作为佐使药,能够益气养血、调和药性。十二枚(擘)的大枣,既能够增强方中的益气功效,又能调和药性,使全方更加平和。

将这些药材按照一定比例配伍使用,便构成了小柴胡汤这一经典方剂。它主要用于治疗少阳病,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等。在临床上,小柴胡汤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不仅限于少阳病,还可用于治疗多种内科杂病,如感冒、咳嗽、肝炎、胆囊炎等,只要辨证准确,均可取得良好疗效。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小柴胡汤疗效显著,但并非人人适用。在使用前,一定要咨询专业中医医师,进行辨证施治,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原文: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这段描述,是关于中药汤剂煎煮方法的一段经典表述,常见于中医古籍之中。这里所说的“上七味”,指的是前面所列出的七味药材,即柴胡、人参、黄芩、甘草、半夏、生姜、大枣。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段描述中的煎煮步骤和注意事项。

首先,“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这是指将七味药材放入锅中,加入足够的水(一斗二升,古代容量单位,换算成现代单位大约相当于2400毫升左右),然后用武火(大火)煮沸,再用文火(小火)慢煎,直到药液浓缩到大约六升(1200毫升左右)。这一步的目的是将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溶解到水中。

接下来,“去滓”,是指将煎好的药液过滤掉药渣,只保留清澈的药液。这一步是为了去除药材中的杂质和不可溶成分,确保服用的药液纯净无杂质。

然后,“再煎取三升”,是指将过滤后的药液再次放入锅中,用文火继续煎煮,直到药液进一步浓缩到大约三升(600毫升左右)。这一步的目的是进一步浓缩药液,提高药效,同时也有利于后续的分次服用。

最后,“温服一升,日三服”,是指将煎好的药液分成三份,每次服用一份(大约200毫升左右),并且要在药液温度适中时服用(避免过热或过冷刺激胃肠道),一天服用三次。这一步是为了确保药效能够持续发挥,同时也有利于身体对药液的吸收和利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煎煮中药时,一定要遵循医嘱或药典中的煎煮方法,确保用药安全有效。同时,也要根据药材的性质和病情的需要,适当调整煎煮时间和火候。此外,在服用中药期间,还要注意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改善,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