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现言小说 > 吴白扬 > 第17回 薛素素激将促假恋 沈德符强娶成真婚(2)
换源:


       春二月,于玉嘉又来到怡香阁,单独会见了薛素素。有了第一次见面,这次就熟悉多了,直接扣门报出大名,素素把他迎进茶室。

于玉嘉这次来,给素素带来一些上乘文房用品,有宣城的纸,湖州善琏镇的毛笔,徽州的漆烟墨,作为礼物送给素素。薛素素当然非常高兴。道:“带来这么多贵重‘宝贝’,花费自然不少吧。”于玉嘉笑道:“润娘这是哪里话?文房四宝中,没有太金贵的,比起黄金、玉器,那是便宜多了。但‘黄金、玉器’是奢侈、庸俗的象征;文房四宝是儒雅、文质的标志,二者可谓是一地一天,一俗一雅,无法比拟。润娘声名远扬,既有侠士风骨,又有文士标格,同时润娘又是‘视金如土’的人,故带来这些文房四宝。”

薛素素道:“于大人太了解女人心思和所想了。不娶三妻四妾,就太亏了。”素素这大胆的说话风格,说罢连自个也笑起来。于玉嘉嘉:“润娘太高估我于某人了!为这句话,我给润娘端茶。”说着,满上一杯,双手捧到素素面前。

素素接了茶,一饮而尽,干了杯底,豪爽劲不减当年。道:“于大人敬茶,没有不喝之理,必须一口干了。就算是烈酒一杯,素素也要一饮而尽。”喝闭,她也给于玉嘉斟满一杯,捧到他面前,道:“来而无往,非礼也,于大人也受素素一敬!”

于玉嘉马上站起来,有点受宠若惊的味,双手接了杯,一饮而尽,整个过程饱含谦谦风度,显得彬彬有礼。他倒悬着茶杯,道:“干净利索,一滴不剩。天地尽知我于某心情!”他看素素满脸笑容,便接着道:“润娘今日看来心情很好,是不是你的伯谷哥哥捎来好消息了?”薛素素道:“几个月了,没有收倒伯谷哥哥的任何音信,很是失望!”她明显不高兴。于玉嘉道:“伯谷兄是大忙人,整日官场、民间两头跑,哪有那么多闲功夫?润娘要体谅他呀!”于玉嘉为友人王稚登开导道。

薛素素道:“再忙,写封墨书,问个好,找个私邮寄出去,连这个时间也没有吗?依我看,他是‘没人抢,心不慌;太过执着坏了汤’。”于玉嘉见润娘说话一套一套的,笑道:“润娘这句话很有道理。农谚说‘一头猪娃不吃糠,两头猪娃吃得香’。不过这‘糠’字,今日应改为‘糖’字。因为润娘是个比‘糖’不知道还要甜多少倍的侠士才女。如此说来,伯谷兄是少一头‘猪娃’跟他竞争呀!”于玉嘉说完,自个呵呵笑起来。由于这个比喻实在是有点戏谑雷人。

薛素素也跟着笑了。她边笑边道:“我打算再找一头‘小猪’跟王伯谷比一比,看看这位大哥到底急不急。”于玉嘉道:“润娘这个办法,实在是‘高’,看看,还是咱老祖宗留下的‘农谚’有用。”于玉嘉没有说完,素素便接了茬道:“于大人,你说找头‘小猪’,找谁更合适呢?”于玉嘉道:“找个比伯谷兄厉害的‘小猪’,让他感受到泰山之压,这样对他来说,才有逼迫感,更容易就范。”薛素素道:“如此说来,我看于大人很合适。”

于玉嘉有点意外,愣了半刻方回过神来。马上道:“我不合适,我不合适!王大人是大才子,我算什么呀!差距太大,没有可比性,也没有竞争性。”他边说边摆动着手掌,意思是自己不行。薛素素道:“于大人相貌堂堂,举止优雅,学识斐然,虽不敢说超过伯谷哥哥,但也不比他差呀。”素素这夸奖之言,虽有拔高之势,但着实让于玉嘉高兴一番。

其实,从第一次见到薛素素,于玉嘉早被她的美丽外表和高雅气质所折服,故而才有这第二次单独登门造访。素素如此夸他,也让于玉嘉内心的自信心暴涨。于是不再推托,大胆问道:“润娘让我充当‘小猪’的,于某人欣然接受。至于如何做,怎么个当法?请指教。”薛素素道:“这还用指教?是个大老爷们,长大了自然就会。”于玉嘉道:“不明白润娘的意思!”他故作不知,装作有点傻头傻脑的样子。

薛素素道:“就是让全世界的人知道,咱俩定了婚约,你要娶我。借此让王稚登吃醋,气死他。懂了吗?”素素说完瞪了他一眼。于玉嘉“唉哟”一声,道:“是这样呀!这活还真是好干。不要说现在这把年纪了,我年方二八时就会干了。”于玉嘉贫嘴,薛素素剜了他一眼,二人心照不宣的都笑起来。

这时候,门外响起扣门声。那扣声轻轻,略显几分温柔。待侍女春红开了门,方知来的是一位二十出头的青年公子。只见他浓发乌眉,大眼高鼻,面庞白皙,背挺颀峻。身穿绢绫外罩,脚蹬缎面浅靴。举止间谦谦有让,言辞间彬彬有礼。入厅见了素素,便首先礼貌道:“本人姓沈名德符字景倩,初次来到怡香阁,给润娘找麻烦了。我是慕润娘的侠士才识美名而来,若有不周之处,多多涵谅。”素素夸奖道:“多么有礼貌的孩子!听口音是京口人氏吧。”沈德符道:“我已二十出头,不是个孩子了,润娘称我‘公子’才对。少时在京都长大,故而带北方口音,实际为浙江秀水人氏。”

这些平铺真叙的言语恳切诚实,把自己圆满的介绍给素素,还是第一次遇到。薛素素很赞赏和满意这个年轻人。招呼他坐下后,问:“公子来怡香阁,有什么事吗?”素素比他年长一大截,在心理上总感觉他仍是个孩子。沈德符道:“我是春试后,闲来无事,慕名来看看润娘。都说这秦淮艳地,就属润娘最美丽。”素素笑着回道:“哦——公子小小年纪,挺会捡好听话说的。谢谢公子的美言。”

由于素素比他年长的太多,二人彼此之间,可聊的话语实在太少了。沈德符喝了几杯茶,然后就告辞了。临别时,沈德符道:“再来时,一定给润娘带来些具有纪念意义的画本。”薛素素没有把这句话当真,仅是随声附道:“若是这样,太谢谢沈公子了!”然后起身把他送出门。

这天的午饭,薛素素亲自动手,与侍女春红一起,包了春饺,做了香葱芫荽汤,于玉嘉吃的满足惬意。

于玉嘉边吃边心思:“润娘不仅长的美,有侠骨柔情,还做得一手好饭好菜,实在是难得呀!”慢慢的在心理上,他对素素有了更深层次的真情实意,不觉春心荡漾,心绪难平。饭后二人在茶室聊天时,借端茶的机会,他悄悄把手按压在她那白皙绵软的手背上。素素见此情景,道:“于大人知道吗?夸奖和肯定一个女人,最好的举动就是娶她,给她一个聪明可爱的孩子,给她一个美好安定的家。而不是逢场作戏,游戏人生。”

于玉嘉听到此言,立马将手收了回来。他听懂了素素的话中话,轻轻凑到她耳边,半真半假的道:“我要假戏真演,娶润娘为娇!”他停了停,接着道,“不过这样,对伯谷兄有点不仗义。”薛素素马上接茬道:“我又不是谁的妻妾,你有什么不仗义?”她打个比喻,“如同这春日里,山上盛开的一朵小花,谁都有采摘它的权利。但是,你若真的采摘了它,就一定要好好呵护它,不要让它因你而枯萎!”

于玉嘉知道润娘是旁敲侧击,说给他听的。于是道:“既然与润娘有了婚约,那就会好好待你,这次我回家后,开始收拾家舍,找个恰当的良辰吉时,把润娘你娶过去。”素素听着这些话,内心很高兴。看样子为她的伯谷哥哥设计的“激将法”即将得逞。

于玉嘉要回了,临分手时,素素告诉他:“你与伯谷哥哥是半个老乡,地域接近,又彼此熟悉,把咱们‘婚约’的事,一定要通过恰当的渠道传给他。一则给他造成‘二娃抢糠’的紧迫局面,观察他下一步的行动;二则毕竟由他介绍,你才认识我,免得他说‘引狼入室’,给你带来骂名。”于玉嘉更赞润娘的细心周到。在恋恋不舍中与她道别。

几个月而过,薛素素在盼望等待中,既没有等来王稚登的回音,也没有等来于玉嘉的喜迅。二人都似石沉大海,杳无音讯。花开花落,春来春去,转眼又到了秋季。

一日午后,薛素素在朦胧午睡中听到有人扣门。遣春红把他领进阁来,素素一眼便认出是几个月前曾经来的沈德符。只见他肩挎一个荷花褡裢,坠得袍衣都歪斜了,感觉挺重似的。素素折身起来,道:“哦——是沈公子呀,茶室请吧。”沈德符道:“没成想到打扰润娘午休了,实在抱歉!”

沈德符欠身落座,解下褡裢,从中取出许多古本。有唐诗宋词的宋版本,有王羲之的《神龙兰亭》唐代摹本,有宋代的《群玉堂帖》,这全是文人雅士所爱之物,堪称无价之宝。

薛素素抚摸这些册卷,有点爱不释手。道:“沈公子真是言而有信之人,记得上次你离开时曾说,要给我带些古册古本来,我还认为仅是随便之言,这次真带来了。”沈德符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自古以来,男子汉言而有信方可成就大器,岂能戏言?”

在素素的陪侍下,二人饮茶论道。沈公子翻开这些册卷,给素素讲起这古史诗、古文画、古音曲、古书法来。他从三黄五帝讲到唐宗宋祖;从《诗经》讲到《离骚》;从《太史公记》讲到《资治通鉴》;从《唐宫仕女图》讲到《清明上河图》;从《高山流水》讲到宋版《平沙落雁》;从俞伯牙讲到姜夔,从王羲之讲到苏轼。言语滔滔,如数家珍,才思敏锐,条理清晰。如此渊博的文识水平,让薛素素听得是目瞪口呆。内心禁不住对这个青年公子刮目相看。

薛素素道:“沈公子虽然年少,但博古通今,不得不令人钦佩!当年一定是苦读史书充栋,下过一番苦功夫的。”沈德符笑道:“谢谢润娘褒奖,我家是几代仕宦,家教甚严。故而今天才小有成就,不足称道。”素素道:“沈公子小小年纪,当树立家国情怀,以进取功名为重。怎能留恋这秦淮风月膏糜,影响你的锦绣前程?”沈德符闻此,道:“润娘之言,确实有理。人们常说‘温柔乡里忘烦恼;旖旎园里不知年’,说的就是像秦淮这类尘地。它虽只有方寸之大,却是个可以引人入胜、令人无限遐想的地方。容易让人迷失方向,迷失自我,丧失斗志。”沈公子呷口茶,润润喉,接着道,“润娘如此提醒,说明你是个劝人向善、心底善良之人。这种性情良德,犹如灿灿光芒的金子,会让你永远展现得那么的美丽迷人。这也是我更加仰慕你的地方。”

薛素素道:“谢谢沈公子高抬。刚才之言说的是现实百态。有多少人不远千里慕秦淮而来,有的本不富有,却挥金如土。最终求功不成,求名不可,落个身败明裂。但愿沈公子不是这类‘打肿脸充胖子’的人。”素素给沈公子满了茶,接着道,“素素虽为青楼贱籍,只因出身贫苦,误入红尘。内心仍如白玉般无暇。见不得世间不平事,看不惯红尘恶欺弱。平时为人处事坦坦荡荡,不偏不倚。正如‘六如居士’所言‘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我是‘为人不做亏心事,夜半敲门心不惊’!”

请看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