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现言小说 > 吴白扬 > 第19回 王稚登高调贺古稀 赵今燕妙联戏众公(3)
换源:


       飞絮园已是人山人海,举手如森林,扬袖赛浮云。每个小道、角落,每个台榭、亭阁,都站满了人。这些人中间,有王稚登的旧友远朋,也有近邻四居,也有因饿来混饭吃的穷窘孤鳏叫花子。就算远一点的大商贾、大名士也来捧了场。如:徽商汪然明从杭州西湖而来,潘之恒从金坛来,董其昌、陈继儒从松江华亭而来,他们都不辞舟船之劳,为王稚登庆贺。

当马四娘、赵四娘及她的戏底家班们步入飞絮园时,整个园子沸腾起来。有尖叫的,有打手势的,有吹口哨的,乱如市井。他们都想一睹马四娘、赵四娘那清秀如水如花的芳容。看得心里直痒痒,面容直发烫,诡心歪脯直荡漾。

宴会如时展开,划拳行令的一波又一波,端菜送汤的一阵又了阵。整个飞絮园变成了酒香肉味园、香汤甜羹园、寻乐找趣园。酒过三巡,寿星王稚登开始粉墨登场,只见他换身酱色蚕丝绢衣,软如风飘,盈盈喜色,面带微笑。举着酒杯,杯中盛满了寒潭香与秋露白的两叉酒,挨个桌子轮番敬起酒来。

歌舞弹唱在宴后按时开始。大家都吃的油光满面,喝得脸红如烧,把歌台围得水泄不通。因为众望所归,马湘兰第一个走上台献艺助兴。

马湘兰在王稚登的劝说下盛情难却,也喝了不少酒。此时她是面带淡粉,眼泛红光,举止端雅,神韵高涨。在酒力的助力下,仿佛再现了桃李之年的雅肢倩影。她怀抱柳琴,大大方方的在台中就座,采用北曲之调,边弹边唱起来:

春来春去梭十年,行云流水未觉然。

尘事沧桑朝夕变,唯有痴心稳如磐。

梨蕊带雨润片片,彩瓣含露湿点点。

栖栖默默空等盼,岁岁年年颓人颜。

娇娆滢滢君不见,秋后惨惨百事完。

待到它月欲摘取,抬眸忽闻花已阑。

红美香韵仍消敝,人生韶华有几天?

莫等身枯似灰朽,空望凋败啼悔观。

王稚登坐在台下正位,沉浸在马湘兰的美妙弹演之中。这句句唱词,犹如个个锥尖,冲撞着他那“心有所属,却无力冲破世俗偏见娶她成亲”的狼狈而又矛盾的心态。此刻,他的内心有丝丝遗憾,也有丝丝悲哀,更有丝丝自我谴责。良心上对不住马四娘,亏欠她太多。

马湘兰刚刚演唱完毕,王稚登立即站起来,拼命的鼓掌以示敬意。并伸出右手,让马湘兰拉着,引领她徐徐入座,然后亲自为她满了花茶。像是在恕罪,也像是在求她宽容。

这时,张幼于在台下起哄了,道:“赵四娘快快上台,给大家献艺助兴。”赵今燕无动于衷,仍然稳塔似的坐着。她在想:“马四娘的家底戏班还没表演,自己上台合适吗?”

张幼于可不管这么多,他见赵四娘没动,干脆来到赵四娘身边,双手拉住她的双手,硬生生把她拽到舞台上。道:“二位‘四娘’先演唱,那是众望所归,你不上台演唱,王寿星不答应,吴门的乡亲们也不答应。”然后凑到她耳边轻声道,“我张献翼也不答应。”这时台下已是疯动逛喧,此起彼伏。

赵今燕被张幼于拉到台上,已没有退回的可能性。她也凑到张幼于耳边轻声道:“张献翼不答应是小事,乡亲们不答应才是大事。”然后面观众们大声道:“今天是王大人七十寿诞,本应弹上几曲,唱上几句。但为了不落于俗套,我想改换风格口味,给乡亲们好好逗个乐。”

台下有人发问道:“赵四娘不想弹唱,给大家玩花样,耍花招,怎么个玩法?怎么个花样?给大家讲讲。”赵今燕静思片刻道:“咱们来个对‘对联’。我出上联,大家对下联。对的严谨、工整的,我去他家专场弹唱,做客三天。”

赵今燕可是秦淮名角,在名气上仅次于马湘兰,她是聚高雅、气质、美丽于一身,能弹、能歌、能诗、能文。是一个“万人迷”级别的青楼台柱。虽已年长色衰,但仍是追者无数,应者云集。

赵今燕此言既出,台下是气氛高涨,呼声不断。王稚登既是文坛老将又是尊辈,今天来为他祝寿的书生、文士及晚辈们是特别多,都认为自己满腹经纶,学富五车,读书汗牛充栋。有绝对的实力和把握,让赵今燕去自己家做客三天。想到胜利在望,且有美女作陪,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神情。

在万众瞩目中,赵今燕娓娓道来:“我的上联是:‘人活世上,要献翼虚怀百谷;’哪位对下联?哪位对下联?”上联既出,台下嘈杂声一片,彼此交头接耳谈论起来。谁也不敢贸然高吟下联,以免自己在众人面前出丑。可以看出,这上联内容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其实,大家都听出来,上联虽简单,却有埋伏。联中的“翼”字有“帮助、辅佐”之意,“献翼”二字明意是“贡献自己的匡辅之助”,暗埋着“狂诞人张幼于的字”;联中“虚怀百谷”四字,明意是“谦虚谨慎,心怀若谷”,暗埋着“寿星王稚登的字”。

在一片“炸锅”嘈杂声中,冯梦龙年轻气盛,第一个站起来。自从侯慧卿离他而去后,他心情从未好过,少有这样的喜颜。面对美人赵今燕的挑战,冯梦龙虽不敢保证必赢,但也绝对不会出多大丑。他走上舞台,面对观众大声吟道:“僧入佛海,遵八戒更应悟空。”

冯梦龙吟完还没落座,张凤翼第一上站起来反对。张凤翼是张献翼的哥哥,字伯起,号灵墟,吴门三张之一,为人狂放,擅写词度曲,有诸多作品问世。他缓缓走到台中央,说道:“上联中的‘献翼’、‘百谷’,都是当下的实际人物,你却吟个小说中的神化虚构人物,不够严谨。”

观众中有人吵吵道:“既然如此,灵墟先生吟个有实际人物的下联,让乡亲们听听?”

这时,张凤翼表情有点木讷,没想到会“引火烧身”,大家明显能感觉到他是毫无准备。但毕竟是文士大家,他很快稳了阵脚,稍加沉思便张口吟道:“豹入水泊,笑林冲真是吴用。”

冯梦桢立马站起来道:“灵墟先生这个下联也不行。先前的‘八戒’‘悟空’绝对是小说虚构出来的神化人物,不容置疑。但‘林冲’‘吴用’这两个《水浒》中的人名,虽未被神化,但谁也不敢保证他们是不是曾经存在的‘真人’。所以灵墟先生所吟与刚才冯梦龙所吟是异曲同工。”

观众中有人又道:“冯大人藏书甲冠江南,胸藏墨海滔滔,进士出身,曾任国子祭酒,一定是胸有成竹。何不来个下联?让大家开开眼界!”冯梦桢似是有备而来,他不瘟不火,不急不燥,张口便来:“鸟闭笼中,恨关羽不能张飞。”

此语既出,台下一片唏嘘,掌声雷动,都认为冯梦桢的下联对的不错,格式工整、严谨。大有赢得“赵今燕去他家做客三天”之势。这可急坏了张幼于。谁都知道张幼于与赵四娘二人是“锦上添花——好上加好”,二人早已眉来眼去,传情抛俏。这么好的机会,张幼于岂能让别人抢了魁?于是,他急匆匆的登上台道:“冯大人的下联确实不错,但瑕疵也是秃子头上的虱——明摆着的。”

“嘘——”观众席有人认为张幼于是鸡蛋里面挑骨头——找毛病的。张幼于看到大家不服气,干脆解释道:“格式确很严谨,但人物方面就不敢苟同了。《三国演义》大家都熟烂于胸,在此不再多表。关羽与张飞确有此人,但他们都是古人,岂能跟现场‘大活人’放在一起相提并论?再说了关羽与张飞为结拜兄弟,我与王伯谷虽是兄弟,但未结拜。在人物关系和生活年代上不够严谨。”

张幼于刚刚说完,人群中便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见来。道:“既然张大人说冯大人对的下联不严谨,请张大人当着大家的面,对个严谨的。并且要求含有现场‘大活人’——在飞絮园现场的‘大活人’。”说着,用手扫指台下四周观众,脸上现出诡秘的笑容。

这难度是明摆着的,既要“工整、严谨”,又要是现场“大活人”。没有金钢钻,谁敢揽这瓷器活?台下观众都是噤着寒蝉,默不做声,谁也不敢打这无把握之仗,在众人面前丢脸。

张幼于却不同,他是拼了老命也要上,决不能让别人夺冠抢魁,在他眼皮底下抢走赵四娘。赢得“赵今燕去曲水园做客三日”,他是志在必得,毫不含糊。

台下观众席兵静一般,彼此的呼吸声似乎都能听到。大家都在等着张幼于拿出他的看家本领,吟出既工整、严谨,又含有现场“大活人”名号的绝妙下联来。张幼于平时虽无正形,嘻嘻哈哈,但今日他是严肃的。表情有点冷峻,面含丝丝彷徨。他暗暗思量道:“该怎么吟?才能给自己找个台阶下,度过这个难关。”

时间不容他过多的思考,其实他心中一点把握也没有。他该怎么应付这个随时会让他“出尽丑态,彰显尴尬”的场面呢?“丑态与尴尬”的场面正向他步步紧逼而来。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