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橄榄枝
两艘船在海上犁了整整一天,翻遍了浪花、检查了鱼肚,连海龟打嗝都怀疑过是不是吞了罗家的货,结果——啥也没捞着。这搜寻力度,别说货物了,连个倭寇的假牙都没捡回来。
罗铁牛一家坐在沙滩上,脸比海带还绿。命是捡回来了,可钱没了,回老家怎么交代?总不能跟乡亲们说:“咱出海发财去了,结果发了个‘没’!”那不得被编成民谣传唱三百年:“罗家出海空手归,只剩裤衩一条腿。”
叶小丰一看这情况,心说再陪他们找下去,怕是要把大海捞成干锅了。于是他果断决定:京城,我来了!临走前,他找到罗老先生,一脸真诚地递出两套“人生重启方案”。
“罗老先生,咱不绕弯子了。我有两个建议,您挑一个:第一,您继续在这儿大海捞针,我借您点银子应急,以后有钱再还,利息嘛——友情价,按心跳计;第二嘛,让您的船员开着那艘刚缴获的倭寇船回高卢,我替您把工钱结了,顺便,我想请您全家来我那儿上班。”
罗铁牛一听,心里咯噔一下:这年头,救人还能带“售后就业推荐”的?他小心翼翼地问:“叶公子,选第二条……是不是得签卖身契?我可不想我孙子将来在族谱上写着‘此子售于叶氏,附赠锅铲一把’。”
叶小丰哈哈大笑:“卖身?您误会了!我这是正经企业,不卖身,只卖才!不仅不签卖身契,我还包办户籍——在凌州府给您全家上户口,名字直接写成‘叶家特别外聘高级智囊团’,听着就体面!”
“当然,工作嘛,要签个保密协议——比如不能把我发明的‘自动喂猪机’图纸拿去卖给隔壁王屠户。工钱嘛,看能力定,虽然比不上您在高卢当‘跨国集团董事长’,但在凌州,保证您家过年能吃上三顿肉,孩子上学能买得起橡皮擦。”
罗铁牛这才松了口气,又问:“那具体干啥呢?”
“我办了个新式学堂,教的不是四书五经,是物理、化学、数学,还有‘如何用杠杆原理撬动你家猪圈门’。我想请您儿子儿媳来当老师。以后嘛,可能还得搞点‘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项目,比如造水泥、炼钢、搞发明,全凭自愿,绝不强迫——除非您自愿想加班。”
罗铁牛一听,眼睛都亮了。他带子孙回国,不就图这个吗?自家孩子学了十几年西洋知识,总不能回来只教人怎么用叉子吃面条吧?现在叶小丰这活儿,简直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报国就业直通车”。
他忍不住问:“叶公子,您除了是读书人,还干点啥副业?”
叶小丰微微一笑:“副业?咳,家父做煤炭,我开了两家水泥厂,还有点小作坊,比如生产‘防潮火柴’‘自动磨豆浆机’,顺便研究研究蒸汽机能不能拉黄包车。”
罗铁牛听得一愣一愣的。煤炭?水泥?这玩意儿在高卢也是大生意啊!他顿时觉得,眼前这位叶公子,怕不是个低调的“工业巨头”,而是“大荣版钢铁侠”!
他赶紧表态:“叶公子,我们全家愿意效劳!不过……能不能先回福州看看老娘?我娘要是知道我失踪几十年,现在带着一船‘海归精英’回来,怕是要激动得把祠堂门槛踩塌。”
叶小丰一拍大腿:“没问题!这样,你们先跟我进京,我正缺翻译——万一来的洋人说的是高卢语或佛朗基语,我可只能靠比划加猜拳了。您大儿子懂多国语言?那太好了,以后就让他负责‘国际外交事务’,工资另算,外加每月两斤猪肉票!”
罗铁牛和儿子们一合计,立马点头:“行!我们现在是‘身无分文,全靠叶总养’,您指哪儿,我们打哪儿,哪怕是去皇宫门口跳广场舞,我们也绝不含糊!”
叶小丰大喜,心说这哪是救人?这是捡到一支“海归天团”啊!穿越小说主角的金手指也不过如此了,别人靠系统,我靠捡人!
临行前,叶小丰豪气干云:“不管你们在京城里帮不帮得上忙,回去时每人预支一千两银子!先回老家团聚,再来凌州找我。”
罗铁牛一家感动得差点当场给他磕一个。一千两!这可不是小数目,够在福州买条街了!他孙子立马掏出小本本,开始规划:“爷爷,咱们拿这钱先修祠堂,再开个‘罗氏海归学堂’,主打一个‘从海外归来,到为国发光’!”
而另一边,叶小丰拉着罗思荣三兄妹聊科学,一开口就是“量子纠缠”“相对论”“元素周期表”,三兄妹越听越懵,仿佛自己那几年大学白上了,书都用来垫桌脚了。
罗思福忍不住问:“叶公子,你们大荣人都这么厉害?我们去您那儿教书,会不会被学生问倒啊?比如问‘为什么铁会生锈’,我只能说‘因为它心情不好’……”
叶小丰笑道:“放心,我那儿的学生还没进化到会问这么深的问题——目前最难题是‘鸡为什么过马路’。你们去了,就是教授级待遇!”
众人哄堂大笑,海风拂面,夕阳西下,一艘大船缓缓启航,载着一群“海归精英”和一个“民间科技狂人”,驶向京城,也驶向一场即将震惊朝野的“知识风暴”。
而历史,往往就从一次“捡人”开始。
叶小丰仰天大笑,笑得那叫一个豪气干云,仿佛刚从武侠小说里穿越出来的主角:“哈哈哈!不瞒你们说,我这人吧,天生就是个异类——你们西洋人不是最爱说‘genius’吗?对,我就是那个能让他们集体破防的‘大荣牌天才’!等以后你们见识多了,就会发现,你们这水平,在大荣已经算高学历了,够格去我开的‘叶氏精英速成班’当讲师了,包吃包住还送连弩体验课!”
……
再说那群官兵,打完仗后一个个像刚看完魔术表演的观众,满脸写着“我是谁?我在哪?我干了啥?”——他们终于意识到,自己在这场战斗里的作用,大概就跟路边的石狮子差不多:威武,但没输出。真正carry全场的,是岳彪那队人手里闪着寒光的连弩,射得敌人怀疑人生,连风都带着“嗖嗖”的BGM。
于是,这群官兵开始集体上演“无间道”,明着巡逻,暗地里围着岳彪他们打转,眼神飘忽,话里藏钩:“哎,岳大哥,这玩意儿……哪儿淘的?能拆开看看不?就看一眼,保证不拿走,顶多摸一摸,拍个照发朋友圈……”
可叶小丰早有严令:连弩是机密,泄露者罚抄《大荣兵器管理条例》一百遍,外加禁足三天,不准听他讲《三国演义》。
叶小丰得知后,眼珠一转,计上心头,立马召集官兵,摆出一副“慈善企业家”派头,语重心长道:“兄弟们,这连弩的威力,你们也见识了——十步之外,人仰马翻;五步之内,鬼哭狼嚎。目前全天下,只有我这十个护卫配有,那是我请了十位隐居山林的顶级匠人,闭关十多年,耗尽毕生内力,才打造出的‘叶氏神机弩·限量尊享版’。保密级别,比知府大人的私房菜谱还高!”
他顿了顿,压低声音:“不过嘛……如果你们愿意加入我的护卫队,回去我亲自向知府大人求情,保你们‘编制外调,待遇翻番’。到时候,每人一把神机弩,天天练手,月月升级,还能参加‘叶小丰年度射击大赛’,冠军奖品是一只活的波斯猫,会打呼噜的那种。”
官兵们一听,眼睛瞬间亮得像夜市摊上的LED灯串。
岳彪趁机补刀:“顺便说一句,我们工钱……嗯,比府衙一年俸禄还多点。”
“多点?”旁边人追问。
“也就多十倍吧。”岳彪轻描淡写,仿佛在说“今天午饭吃了个鸡蛋”。
叶小丰再添一把火,神秘兮兮道:“不瞒你们,我这些护卫,以前可都是御林军里的顶尖高手!有的能徒手劈开西瓜,有的能在马背上写草书,还有的……能在箭射出去之前预判它的弹道!这么牛的人都来给我打工,你们还不心动?难道你们的梦想是老了以后在茶馆吹牛说‘当年那场仗,我站得离敌人最近’?”
这话一出,全场寂静三秒,紧接着——“我报名!”“我也要!”“大人,我祖上三代都是忠良,我能吃苦!”“我连早起都不用闹钟!”
就这样,叶小丰几句话,硬生生把一支官府编制队伍,策反成了“叶氏安保集团”预备役,连思想汇报都写好了。
他心里美滋滋:等这事办完,回去找张德才要人,就说“借去培训”,反正培训完也不还——这叫“人才引进,润物无声”。
大船继续北上,沿途停靠小镇补给淡水、咸菜、以及最重要的——叶小丰私藏的桂花糖藕。船员们一边啃藕一边听他讲《三国演义》,如今听众已从五人扩到二十多人,连厨房老王都搬着小板凳来听“诸葛亮空城计”,听到精彩处,锅铲一扔:“退下!我要焚香!”
最麻烦的是,船上不知何时多了几位女眷——是某位富商的家眷顺路搭船。这一下,船上的生态彻底变了:护卫们走路开始挺直腰板,说话带文言词汇,“此乃大事也”“不可轻举妄动”;船员们洗澡得排队,还得挂“净衣阁”牌子;连叶小丰讲“吕布戏貂蝉”那段,都得临时改成“忠义篇精选”,以免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
总之,这艘船,已从战斗舰,悄然转型为“大荣首艘文化巡航舰”,附带恋爱模拟器功能,即将靠岸,敬请期待下一季《叶小丰航海记:北方有佳人》。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