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谍战赴死 > 第174章 入职76号
换源:


       当导师将一枚小小的铜质徽章交到她手上时,郑苹如知道,自己终于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地下抗日工作者。她站在镜子前,看着镜中穿着素色旗袍的自己,眼神里再没有半分青涩,只剩坚毅与果决。指尖摩挲着徽章上的纹路,她在心里默念:从今天起,我就是刺破黑暗的光。

很快,她就出现在上海的社交场合。酒会上,她穿着华丽的织金旗袍,领口别着珍珠胸针,流利的日语让她与日本官员谈笑风生。杯盏碰撞间,她笑着听对方吹嘘“大东亚共荣”的美梦,眼角却悄悄留意着周围人的谈话。有一次,两名日本军官在邻桌讨论“下月有军火从吴淞口运入”,她不动声色地端着酒杯走过去,用几句俏皮话岔开话题,却将关键信息记在心里。

她曾两次在酒会上捕捉到汪精卫与日方密谈的蛛丝马迹,连夜将消息整理成密信,通过秘密渠道上报给重庆。每一次传递情报,都像是在刀尖上行走,可她从未退缩。灯红酒绿的场合里,她的笑容依旧灿烂,只是那笑容背后,藏着一颗为家国跳动的炽热心脏,和一双能穿透虚伪、捕捉真相的锐利眼睛。

上海的街头连风都透着紧绷的气息,阳光明明亮得晃眼,落在石板路上却没半分暖意。郑苹如独自一人走在人行道上,藏青色旗袍的下摆被风掀起小小的弧度,她的影子被阳光拉得细长,孤零零地贴在地面,像根随时会被折断的芦苇。

掌心攥着的通行证边缘已被汗浸湿,她能清晰地感觉到纸张的粗糙。心里像揣了只乱撞的兔子,紧张得发慌,可更多的是沉甸甸的使命感——从踏入法租界咖啡厅接下任务那天起,她就知道,自己的每一步都牵着前线同志的性命,容不得半分差池。

穿过几条窄得能碰着两边屋檐的巷弄,“76号”的铁门终于出现在眼前。这栋西式建筑外表看着普通,白墙已经有些斑驳,可门口的岗哨像钉死的桩子,荷枪实弹的日本宪兵和汪伪特工来回踱步,靴底踩在地上的声响,在寂静的街道上格外刺耳,连空气里都飘着让人不寒而栗的压迫感。

郑苹如深吸一口气,抬手理了理旗袍的衣领,指尖拂过领口绣着的细白梅——那是母亲生前教她绣的,如今成了她藏在心底的念想。她攥紧通行证,指尖用力到泛白,脑子里飞速过着陈宝骅为她准备的身份细节,还有军统上海站送来的76号内部调查报告:丁默邨多疑,李士群狠辣,底层特工多是见风使舵的角色……每一个信息都像刻在脑子里,提醒她必须步步为营。

她缓缓走向大门,心跳快得几乎要撞开胸膛。离岗哨还有三步远,一个日本宪兵立刻端起枪,眼神像钩子似的扫过她全身,带着毫不掩饰的怀疑。郑苹如强迫自己稳住,脸上绽开一抹温和的笑,用流利的东京腔开口:“您好,我是新来的翻译官,这是我的通行证。”

宪兵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这个看似柔弱的女人能说出如此标准的日语。他接过通行证,凑到旁边昏黄的路灯下仔细翻看——照片上的“中村美惠子”笑容温婉,与眼前的郑苹如别无二致,证件上的印章也清晰完整。

郑苹如的手心沁出冷汗,指甲悄悄掐进掌心,她能感觉到时间像被冻住了,每一秒都漫长得煎熬。她不敢低头,也不敢多说话,只维持着得体的微笑,目光平静地落在宪兵的肩章上。

终于,宪兵合上通行证,递还给她,生硬地说了句:“进去吧。”

郑苹如长舒一口气,微微鞠躬道谢,转身走进大门。刚迈过门槛,一股浓重的压抑感就扑面而来——大厅里灯火通明,白炽灯的光刺眼得很,穿着黑色制服的特工们来来往往,脚步匆匆,没人说话,只有皮鞋踩在瓷砖上的声响,沉闷得让人窒息。

她正站在原地适应环境,一个身影突然挡在面前。抬头一看,是个穿黑色西装的男人,头发梳得一丝不苟,面容冷峻,眼神像淬了冰的刀子,上下打量着她,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郑苹如心里一紧——是丁默邨!调查报告里写得清楚,这位“76号”头目最是多疑,手段狠辣。她立刻低下头,维持着恭敬的姿态,等着对方开口。

“你是新来的翻译官?”丁默邨的声音低沉而冷硬,没有半分温度。

“是的,”郑苹如抬起头,笑容依旧温和,语气却带着恰到好处的谦逊,“我叫中村美惠子,精通中文和日语,希望能为您效力。”

丁默邨挑了挑眉,眼神里的审视更浓了。他见过不少想在“76号”谋差事的日本人,要么谄媚讨好,要么紧张得语无伦次,眼前这个“中村美惠子”却异常从容,连眼神都没半分闪躲。他沉默了几秒,点了点头:“很好,去行政科报道吧。希望你能在工作中证明自己的能力,别让我失望。”

说完,他转身就走,黑色西装的衣角扫过郑苹如的手臂,带着一股淡淡的烟草味。

丁默邨回到办公室,关上门,坐在宽大的皮质转椅上,微微闭上眼睛。脑海里却反复浮现出郑苹如的身影——那从容的笑容,流利的日语,还有眼神深处藏着的一丝不易察觉的坚定,都让他心里隐隐发慌。

他猛地睁开眼,伸手拉开抽屉,从里面拿出一份文件——那是“中村美惠子”的详细资料,是日本宪兵队那边提供的。上面写着:出生于东京,母亲是日本人,父亲是早年留日的中国学生,后随父亲定居上海,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部,精通两国语言……每一条信息都天衣无缝,可丁默邨的直觉却在尖叫:不对劲。

他翻来覆去地看,手指划过“东京大学”几个字,眉头越皱越紧。他见过不少东京大学的毕业生,身上都带着一股书卷气,可这个“中村美惠子”,看似温婉,骨子里却透着股韧劲,更像个受过训练的人。

“咔嗒”,他把文件扔在桌上,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外面渐渐沉下来的夜色。街灯亮了,昏黄的光映着“76号”冰冷的铁门,他的眼神也变得阴冷:“这个中村美惠子,到底是什么来路?”

“头儿,您找我?”助手敲门进来,看到丁默邨脸色难看,不由得愣了一下。

丁默邨指了指桌上的文件,语气冷得像冰:“查查这个女人的背景,从她在东京大学读书的时候查起,每一个细节都别放过。”他顿了顿,补充道,“我总觉得她没表面上那么简单。”

助手拿起文件看了一眼,连忙点头:“好,我马上去办,明天一早就给您结果。”

助手走后,办公室里又恢复了寂静。丁默邨坐回办公桌前,拿起一支钢笔,指尖轻轻敲打着桌面,“嗒、嗒、嗒”的声响在空荡的房间里格外清晰。他的眼神越来越沉,心里的疑云也越来越重——这个新来的翻译官,到底是日本宪兵队推荐的得力助手,还是藏在暗处的敌人?

天刚蒙蒙亮,上海的街头还裹着层薄晨雾,连路灯的光都透着虚浮。“76号”特工总部的办公楼却已亮起灯,惨白的光线从窗口漏出来,在雾里晕开一小片冷色。

丁默邨的助手小陈攥着份文件,脚步匆匆地穿过走廊。皮鞋踩在光滑的瓷砖上,“噔噔”声打破了清晨的寂静,他额角沾着层薄汗,衬衫领口也湿了一小块——为了赶在上班前把“中村美惠子”的调查结果整理好,他几乎通宵没合眼,连早饭都顾不上吃。

办公室的门没关严,留着道指宽的缝,透出里面的灯光。小陈轻轻推开门,先探了半个身子进去:只见丁默邨坐在办公桌后,指尖夹着支没点燃的香烟,眼神直直盯着桌上摊开的资料,眉头还微微皱着,指节无意识地敲着桌面。

“头儿,调查结果出来了。”小陈快步上前,把文件轻轻放在丁默邨面前,不敢多喘口气。

丁默邨抬眼瞥了他一眼,目光里带着熬夜后的疲惫,却没说话,只伸手拿起文件,手指飞快地翻着页面。文件里夹着厚厚的附件:最上面是东京警视厅提供的户籍记录,白纸黑字写着“中村美惠子”出生在东京杉并区,母亲浅田静子是土生土长的日本人,父亲“中村健一”早年在东京帝国大学留学,两人婚后定居三年,后以“回国经营家族生意”为由举家迁回上海;往下翻是东京大学的学籍档案,照片上的姑娘梳着齐耳短发,笑容青涩,成绩单上每门功课都标着“A”,导师的评语里写着“精通中日双语,语言天赋出众,性格沉稳,做事严谨”;最后几页是邻居的证词,用日文写就,翻译过来大意是“这家人在日本时很低调,从不参与邻里纠纷,也没见过陌生人上门,看着就是普通的留学生家庭”。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