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轩将半截蛇首领针用密封袋收好,指尖残留着泥土的粗粝。南宫雪发动汽车,车轮碾过荒野碎石,发出沉闷的摩擦声。两人一路无言,但彼此都清楚,那枚罗盘、那张地图、那截断针,已将他们推向一条无法回头的路。然而此刻,最紧迫的不是追查,而是回归日常——诊所的门不能关。
回到市区时已是午后。车停在诊所后巷,林轩刚推开车门,便听见前厅传来嘈杂的人声。他与南宫雪对视一眼,快步穿过走廊。推开诊室侧门,眼前的景象让他脚步一顿:候诊区挤满了人,椅子坐满,不少人站着,甚至有人席地而坐,手里攥着病历本,目光齐刷刷投向内诊室的帘子。
“林医生回来了!”一名护士惊喜地喊出声。
人群瞬间骚动起来。有患者起身想上前,被保安拦住。南宫雪迅速接手调度,声音冷静:“按号排队,家属在外等候,急诊优先。”她一边指挥护士重新排号,一边低声对林轩说:“从早上开始,人就陆续来了。有媒体报了你治好的几个病例,还有人拍了视频发上网。”
林轩点头,没多问。他脱下外套,换上白大褂,径直走向第一间诊室。第一位患者是位中年男子,胸口闷痛多年,西医检查无果,中医调理也未见效。林轩先调出他的CT与心电图,快速扫过数据,随即闭目凝神,望气术悄然展开。患者体表浮着一层灰浊之气,心脉处有细微裂纹状黑线,正是《九幽渡厄针》所载“郁结蚀心”的征兆。
他取出银针,三针落于“膻中”“内关”“神门”,针尾轻捻,灵力顺针而下,疏通淤堵。又开方配药,主药为丹参、三七,辅以一味青冥藤提取物——剂量极轻,却能在经络中引动微弱灵流,助药力渗透。
“三天后复诊。”林轩收针,“若症状减轻,可逐步停用西药。”
男子起身时脚步已稳,连声道谢。第二位患者是位年轻女孩,运动后膝盖剧痛,核磁显示半月板轻度损伤。林轩检查后,施以古法“导引正骨术”,手法精准推拿,再以特制药油外敷,配合短时针灸刺激局部气血。治疗结束,女孩试着蹲下站起,疼痛明显缓解。
“这比打封闭针舒服多了。”她笑着说。
诊室外,几位年轻医生站在观察窗后,目不转睛。其中一人手持笔记本,快速记录林轩的每一个操作步骤。他是新来的规培医生陈锐,曾在市一院实习时听说过林轩的名字,却不知他竟有如此手段。
第三位患者是位老人,慢性哮喘,常年依赖吸入剂。林轩结合呼吸功能检测数据,发现其肺经气机紊乱,根源在肾阳不足。他开出温补肾阳的汤药,同时在“肺俞”“命门”等穴施针,引火归元。针毕,老人深吸一口气,竟觉得胸腔前所未有的通畅。
“几十年没这么轻松过了。”老人眼眶微红。
一天下来,林轩连水都顾不上喝。南宫雪安排轮班,让护士和助理医生分担基础问诊,自己则统筹药材调配。药房库存告急,几味常用灵药已见底。她立即联系老吴头的渠道,加急补货。
傍晚,最后一位患者离开。林轩靠在椅背上,肩颈僵硬,指尖微微发颤。连续施针数十例,灵力消耗巨大,但他并未动用《长生诀》强行恢复,而是静坐调息,让经脉自然回流。
就在这时,陈锐敲门进来,手里捧着笔记本。
“林医生,我能问几个问题吗?”
林轩抬眼。
“您今天给那位哮喘老人扎针时,针感传导的方向和教材完全不同。您是怎么判断穴位激发顺序的?还有,您开的药方里,那味‘青冥藤’,我在药典里查不到对应成分,它是……?”
林轩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意外。这问题不浮于表面,而是直指核心。
“你学过中医基础?”他问。
“本科时选修过,但后来主攻现代医学。”陈锐坦诚,“可今天看您治病,我觉得有些东西,课本上根本没写。”
林轩沉默片刻,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笔:“望气,不是看,是感知。人体气血运行,有迹可循。你们学的经络图是死的,但病是活的。今天那位心脏病患者,心脉淤堵,但根源在肝气郁结。治心,先疏肝——这是古法‘上病下取’的思路。”
他边写边讲,从气血运行到灵力引导,从药性归经到针法变通。陈锐听得入神,不时点头,又提出疑问:“那如果患者体内有现代医学检测不到的‘浊气’,我们该怎么判断?”
“靠经验,也靠直觉。”林轩道,“但直觉不是瞎猜。它是无数案例积累后的本能反应。你若真想学,我可以教你一些基础辨证方法。”
陈锐眼睛一亮:“我可以加入吗?我是说……有没有可能组织一个学习小组?不止我,还有几个同事也想了解。”
林轩回头,看见门口站着另外两名年轻医生,手里也拿着笔记。其中一人小声说:“我们不是想放弃现代医学,只是觉得,您这套方法,或许能补上我们缺失的那一块。”
林轩看着他们,忽然想起师父当年在山中收徒的情景。那时他也曾问过同样的问题,也曾被一句“医者,当兼收并蓄”点醒。
“可以。”他说,“每周三晚上,诊室开放两小时,我来讲课。内容不限于针法,也包括药理、诊断思路,甚至现代医学如何与古法结合。但有一点——”他目光扫过众人,“不准录音,不准外传。这些知识,只传给真正想学的人。”
众人郑重点头。
当晚,林轩整理完病历,正准备离开,陈锐又追了上来。
“林医生,其实……我家有本旧书,是我爷爷留下的,叫《玄医辑要》。我一直以为是民间偏方集,可今天听您讲‘九幽渡厄’,书里有段文字,提到了‘渡厄三针,引魂归位’……我不知道是不是巧合。”
林轩脚步猛然顿住。
“书带过来了吗?”
“在车里,我这就去拿!”
林轩站在原地,脑海中闪过罗盘背面的符文、手绘地图上的七个点、买家玉佩上的“归墟引”篆字。一切线索尚未串联,但此刻,他第一次感到,古仙医的传承并非孤立的碎片,而是一张正在缓缓展开的网。
陈锐跑回停车场,打开后备箱翻找。林轩站在诊所门口,夜风拂面。街灯下,一只飞蛾扑向玻璃窗,翅膀拍打出轻微的响声。
陈锐抱着一本泛黄的线装书跑回来,封面墨迹斑驳,依稀可辨“玄医辑要”四字。他双手递上,指尖因激动而微微发抖。
林轩接过书,翻开第一页。纸页脆黄,边角卷曲,但字迹清晰。首页题跋写道:“庚子年夏,得于西山古庙残碑旁,疑为前朝遗卷,录者不详。”
他继续往下翻,忽然停住。
一页插图上,绘着一座九宫格状的阵图,中央标注“归墟之眼”,四周八方各有一枚罗盘指向阵心。图旁小字注解:“九宫引脉,通幽之钥,七点成环,一针渡厄。”
林轩的手指停在“七点成环”四字上。
与买家地图上的七个标记点,完全吻合。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