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玄幻小说 > 功德负熵,我在修仙界反向飞升 > 第43章 铸兵试选
换源:


       三日后,谢家举行的铸兵试选如期举行。

铸兵堂的广场此刻人声鼎沸,炉火高悬。灵阵交织成一道半弧形光幕,将试选场地与外界隔开。会场中央立着三座试炼台,台上分列三位评测长老,皆是谢家声名在外的器修,而最西侧,正是姜昭假扮的周鹤。

姜昭转头望去竟然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人:之前拍卖场里那个裹得像棉被成精的老头。原来老头名叫蒋白山,也是谢家招揽的器修。平日很少示人,一直把自己裹在衣服里面,甚至有许多谢家子弟都没见过他的真面目。

倒是有机会可以问一下他当时为什么会参与那个残卷的竞价,也许他也知道一些事情。

与此同时,她面前的长案上,摆着一块墨色的测纹石盘与一柄细长的测力灵尺。

三长老谢辰忠亲自来主持此次铸兵试选,他高声宣布:“今日试选,取前三十名入谢家外堂,前三名可获谢家直接供养之名额。评测标准分三部分为——锋锐、稳固、魂契。”

一名谢家弟子在台下维持秩序,依次将参试者的剑递到三位评测长老案前。今日来参加铸兵试选的,并不全是谢家内部弟子,还有不少外来散修与小宗门的年轻器匠。对他们来说,这不仅是一次出人头地的机会,更是踏入谢家内堂的捷径。

台下分成两列:左侧是谢家本族或附属家族的弟子,衣衫整齐,腰佩统一制式的灵工牌;右侧则是外界前来的参赛者,衣饰各异,神情间带着几分紧张。

流程极为严苛,先由炉堂弟子检查在规定时间铸成的剑器成色与材料等级,检验合格者才会被递至评测长老台前,依次由三位长老进行锋锐、稳固、魂契的三项评分,并最后进行核验来保证试选的公平性。

外来参赛者的剑器多在锋锐度上取得高分,但魂契一栏往往不及格;谢家本族弟子的剑器在稳固性和魂契度上表现突出,且不少剑器的魂纹结构十分相似。

这也是人人都想进入世家的原因,其实也跟资本的垄断很像。每个阶级的人所接触到的资源是不同的,很不公平,却也很公平。

姜昭接过一柄细剑时,表面上只是伸出两指轻轻抚过剑脊,灵识淡淡探入,实际上,她的神魂早已化作一道极细的感知丝线,沿着剑骨暗暗捕捉魂纹的流转方向。

这柄剑的外形中规中矩,材料选用也称得上上乘,但魂纹运转呈现出一种不自然的回环式折返,仿佛在等待某个外力的激发才会真正运行。

姜昭眸色一暗。她已经在数柄谢家弟子的剑上发现了同类特征:一种极细微的灰色符痕,藏在魂纹深处,不影响平日使用,但一旦被人为触发,整柄剑的魂能便会被瞬间牵引至某个未知的汇聚点。这些剑器所积蓄的能量会在瞬间爆发出来,会聚在一起。

很可疑啊……

而外来选手的剑器几乎没有这种异常。哪怕做工粗糙、纹理散乱,其中的雕刻痕迹也显得自然多了。

姜昭眸光微暗,却不动声色地在评测石盘上落下一笔“锋锐二、稳固三、魂契一”,其实远低于它真实的性能评分。

另一位长老抬头疑惑地看了她一眼,姜昭只是面无表情地将剑递回去,沙哑道:“魂纹杂乱,后期难成大器。”

谢家弟子接剑时神情微僵,却不敢多言,躬身退下。

这种冷淡的态度,很快让参试弟子们对她敬而远之,也让她更易在试选中隐蔽观察——不少剑器虽然是不同人所铸,但在魂纹里都带着同样的灰色符痕,数量之多,令她心底暗生警兆。

下一位是一名外来女修,双手奉上的剑器虽然材料普通,但魂纹流转顺畅,姜昭在台下心里给了个七分的暗分,表面依旧只是淡淡写下:“锋锐三、稳固二、魂契二”。

姜昭清楚,这场所谓的铸兵试选已不单是器修较技,而是谢家筛选、标记、甚至预先布置某种术式的过程。而她,要弄清楚这背后的真正目的。

蒋白山在最东侧,厚厚的毛毡披风几乎将整个人裹成一团,只有一双细长的眼睛从衣襟缝隙里露出来。他动作极慢,接剑时仿佛要用半天,等剑器稳稳放到案上,他才伸出一双戴着粗布手套的手,指尖沿着剑脊缓缓滑过。

姜昭原以为这老头只是刻意装腔作势,但很快她就注意到,蒋白山的触摸轨迹,比正常的锋锐检测路线多绕了半圈,而且停留的位置,正好与她方才发现灰色符痕的所在——只是他的手指轻轻一抖,便迅速收回,像是无意掠过。

“锋锐二、稳固三、魂契一。”蒋白山的嗓音沙哑而干涩,与姜昭给出的分数几乎一模一样。

两人的目光隔着案几短暂交会,彼此心底都明白——这并非巧合。

接下来的几柄剑器里,蒋白山在面对谢家弟子的作品时分数普遍压低,尤其是魂契一栏,几乎全是最低分;但面对外来选手的剑器,他偶尔会抬一抬评分。

一次换剑的间隙,蒋白山忽然低声开口,语气带着若有若无的探问:“周老,你觉得,这些年轻人……剑里都干净吗?”

姜昭低着头,手中灵尺轻轻敲了敲石盘,慢悠悠道:“蒋长老,我们只看剑,不管人。”

蒋白山“呵”了一声,没有再问,整个人又缩回毛毡里,仿佛什么都不关心。

试选后半段,台下人声渐渐压低,不少外来器匠面露紧张,而谢家本族弟子却面色镇定,似乎对流程了然于心。姜昭借着交接剑器的瞬间,留意到谢辰忠偶尔会用极轻的眼神示意炉堂弟子,对特定几柄剑格外留心。

而在长老席的最东与最西两端,两位看似风格迥异的“老怪物”,却在心底默默记下了同样的一批名字。

姜昭心里明白——蒋白山也察觉到这场试选背后另有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