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吕布搦战,三英扬名
华雄被斩的消息传到洛阳,董卓震怒,当即命义子吕布率三万大军,进驻虎牢关,扬言要踏平酸枣联军。这消息如一盆冷水,浇灭了联军刚燃起的亢奋——吕布的威名,早已传遍天下,“马中赤兔,人中吕布”的说法,让诸侯们再次陷入沉默。
这日清晨,虎牢关方向传来鼓声,探马连滚带爬冲进袁绍大帐:“启禀盟主!吕布在关前挑战,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身披西川红棉百花袍,手持方天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连败我方数将,现在正骂阵呢!”
帐内诸侯脸色煞白。孔融麾下的武安国自告奋勇出战,不过十回合,便被吕布一戟斩断手腕,狼狈逃回。这下再无人敢应声,袁绍急得搓手:“这可如何是好?吕布勇不可当,谁能敌他?”
袁术在旁阴阳怪气:“前日斩华雄,全赖一个马弓手。今日吕布在此,不知又有哪个‘微末之人’能出头?”这话明着嘲讽刘备,实则暗指曹操举荐关羽。
曹操皱眉道:“公路休要意气用事。吕布虽勇,却非不可敌。某看刘皇叔麾下关、张二将皆有万夫不当之勇,若能合力出战,或可取胜。”
刘备起身拱手:“若盟主不弃,备愿与二弟同往。”
袁绍犹豫片刻,点了点头:“既如此,便请皇叔出马。”
张陵带着刘志,与曹操一同站在营前观战。只见吕布立马关前,方天画戟指向前方,赤兔马刨着蹄子,气势凛然如天神下凡。关羽提刀出阵,与吕布战在一处,刀光戟影,看得人眼花缭乱。
“好!”赵烈在张陵身后忍不住喝彩,“红脸将军这刀够劲!”
李忠却低声道:“吕布的戟法更胜一筹,关将军怕是撑不了五十回合。”
果然,四十回合后,关羽渐渐落了下风。张飞见状,大吼一声:“三姓家奴休狂!燕人张翼德在此!”提着丈八蛇矛冲了上去,与关羽合力夹攻吕布。
三匹马在阵前盘旋,枪来刀往,戟影翻飞,看得联军将士目瞪口呆。张陵身旁的曹操抚掌道:“关、张二将之勇,不下吕布!”
刘志紧盯着战场,小手攥得发白:“他们能赢吗?”
“难。”张陵道,“吕布有赤兔马相助,力气又大,久战之下,关、张怕是要吃亏。”
话音刚落,只见刘备拔出双股剑,拍马冲入阵中:“二弟、三弟,某来助你!”
三英战吕布!
这下局势顿时逆转。刘备剑法灵动,专寻吕布破绽;关羽刀沉力猛,牵制吕布主力;张飞矛法刚猛,逼得吕布难以喘息。四匹马搅作一团,从辰时战到午时,吕布渐渐力竭,虚晃一戟,拍马退回关内。
“赢了!赢了!”联军大营爆发出震天欢呼,诸侯们纷纷涌上前,向刘备道贺。连袁术也挤出笑容,只是眼底满是不甘。
张陵看着被诸侯簇拥的刘备三人,对刘志道:“你看,单打独斗或许难胜,但同心协力,再强的对手也能应付。这乱世,不仅要靠勇,更要靠信——刘备能让关、张生死相随,靠的就是一个‘信’字。”
刘志似懂非懂,却把“同心协力”四个字记在心里。
回到营区,王虎带来了新的侦查报告:“先生,袁绍帐里又吵起来了。他想让刘备入驻主寨,袁术却反对,说‘织席贩履之徒,不配与诸侯同列’。曹操在中间调解,说‘英雄不问出处’,双方僵持不下。”
“意料之中。”张陵道,“袁绍优柔寡断,袁术心胸狭隘,他们容不下刘备这等崛起的英雄。”他转向孙勇,“屯田的粟米,再分出两百石,送去刘备营中——不用说是我送的,就说是‘乡勇营感念三英战吕布之功’。”
这是结好刘备的机会。刘备此时势单力薄,雪中送炭更能得其心。
孙勇领命而去。陈猛进来禀报:“先生,咱们的乡勇又练熟了一套新阵法,是模仿今日三英战吕布的配合,三人一组,互相掩护,比单打独斗强多了。”
“好。”张陵点头,“让赵烈多带几队演练,实战中,配合比单打独斗更重要。”
傍晚时分,刘备派人送来答谢的书信,字里行间充满感激,还说“若有需,备必效犬马”。张陵看后,对王虎道:“刘备是个可交之人,但眼下不宜过从甚密——咱们还在张邈麾下,太过张扬,会引火烧身。”
王虎会意:“那我便减少与他们的接触,只暗中记下他们的动向。”
曹操却在此时亲自来访,帐内只有他与张陵两人。“先生觉得,刘备此人如何?”曹操开门见山。
“有雄才,能得人死力,且心怀汉室,是难得的英雄。”张陵坦诚道。
“英雄?”曹操笑了笑,“确实是英雄。只是……他这‘中山靖王之后’的名头,水分不小啊。”
张陵知道曹操在试探,笑道:“乱世之中,名头是虚的,民心是实的。刘备能让关、张相随,能让百姓归附,这便是他的本钱,比任何名头都管用。”
曹操眼中精光一闪:“先生所言极是。只是这联军,怕是容不下这等英雄了。”他顿了顿,压低声音,“董卓派李肃来议和,说愿以献帝为质,与联军中分天下。袁绍竟有些意动。”
张陵心中一凛:“将军打算如何?”
“竖子不足与谋!”曹操一拳砸在案上,“我已决意西进,哪怕只有我一军,也要打到洛阳去!先生若愿同行,操求之不得。”
“将军勇略,陵佩服。”张陵道,“只是我部乡勇多是流民,家小在此,实在难以远走。若将军西进,陵愿以粮草相助,再派王虎带些人手,为将军侦查前路——也算尽一份力。”
这是最稳妥的做法:既支持了曹操,又未脱离联军,还能借机让王虎熟悉西进路线,为将来可能的行动做准备。曹操虽有失望,却也理解,点头道:“既如此,操多谢先生。”
送走曹操,张陵站在帐外,望着虎牢关的方向。吕布虽退,但董卓仍在,联军的裂痕却越来越深。袁绍的犹豫、袁术的傲慢、刘备的崛起、曹操的决心……这盘棋越来越复杂。
刘志捧着一本《春秋》,坐在帐外的石凳上,借着夕阳的光阅读。少年的侧脸在余晖中显得格外沉静,他或许还不懂诸侯间的勾心斗角,却已从三英战吕布的壮举中,读懂了“忠义”与“担当”。
“师父,”刘志抬头,“您说,将来我们会不会也像刘备将军那样,有很多人愿意跟着我们?”
张陵走过去,摸了摸他的头:“会的。但前提是,我们要像刘备待关、张那样待弟兄,像善待自己那样待百姓。”他指向营区里忙碌的农人和操练的乡勇,“你看他们,现在跟着我们,是因为有饭吃、有田种。将来跟着我们,会是因为相信我们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相信我们能让‘汉’字重新挺直腰杆。”
少年用力点头,将师父的话刻在心里。
夜色渐深,虎牢关方向没了动静,联军大营却依旧暗流涌动。张陵知道,平静不会太久,讨董之战的真正考验,还在后面。而他要做的,就是在这风雨欲来的前夜,让自己的根扎得更深,让手中的力量更强,静待风起。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