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借道三县,暗筑根基
天刚蒙蒙亮,曹操与刘备的西进队伍已拔营出发。马蹄声踏碎晨露,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在朝阳下泛着冷光,张飞的丈八蛇矛斜指长空,刘备与曹操并辔而行,低声商议着进军路线。联军大营的其他诸侯多是隔岸观火,唯有张陵派去的陈猛带着百名乡勇,伪装成粮队,远远跟在后面。
张陵则带着赵烈,前往张邈的营区辞行。
“太守,曹操将军西进,粮草消耗巨大。”张陵拱手道,“我愿率部前往陈留三县,收纳流民,开垦荒地,为将军筹备粮草,也为联军稳固后方。”
张邈正愁如何安置这支日益壮大的“附属乡勇”,闻言大喜:“先生有此心,甚好!三县经战乱荒芜,正需有人打理。只是……”他话锋一转,“袁绍盟主那边,怕是要知会一声。”
“太守放心,”张陵道,“曹操将军已与盟主沟通过,允我等暂代三县事务。我此去只为屯田储粮,绝不敢擅动兵权,待联军讨董功成,自会交还郡县。”
这番话打消了张邈的顾虑。他笑道:“既如此,先生尽管去。若有需,尽管向我开口。”说着,还调拨了二十名熟悉三县情况的小吏,算是“支援”。
离开张邈营区,赵烈忍不住道:“这张邈倒好说话,莫非他看不出咱们的心思?”
“他看得出,却不在意。”张陵道,“对他而言,三县是弃地,咱们是客军,能替他打理烂摊子,还不用他费心,何乐不为?”他翻身上马,“走,去接刘志,咱们去考城。”
营区里,刘志正跟着孙勇清点最后一批物资。少年拿着竹简,一笔一划记录着粮袋数量,虽略显生疏,却一丝不苟。见张陵回来,他连忙迎上前:“师父,都清点好了,粟米三百石,农具五十套,还有刚织好的麻布二十匹。”
孙勇在一旁笑道:“小殿下学得快,昨日教的记账法子,今日就用上了。”
张陵点头:“承汉做得好。从今日起,你要学着看地契、查户籍,这些都是治理地方的根基。”
队伍出发时,王虎从陈留方向赶回,带来了三县的详情:“考城、己吾、雍丘三县,人口不足千户,多是老弱妇孺。豪强地主或逃或死,留下不少无主荒地,正好开垦。只是县府积弊甚多,小吏们多是敷衍了事,还有些与黄巾余孽暗中勾结。”
“意料之中。”张陵道,“王虎,你带五十人,先去考城清剿黄巾余孽,震慑宵小;李忠,你率弓箭手巡查三县要道,确保粮道畅通;孙勇,你随我和刘志进入考城,立刻组织流民登记,划分荒地。”
三日后,队伍抵达考城。县城残破,城墙多处坍塌,街上行人稀疏,见张陵带着乡勇和流民到来,多是惶恐躲避。
“先生,县尉带着人在县衙门口等着,看样子不太欢迎咱们。”王虎低声道。
张陵抬头望去,只见十几个县吏簇拥着一个肥头大耳的县尉,正一脸倨傲地站在衙门前。“刘志,随我过去。”张陵道。
少年深吸一口气,跟着张陵走到县尉面前。张陵亮出张邈的文书:“我等奉陈留太守令,前来治理三县,还请县尉配合。”
县尉瞥了眼文书,又打量着刘志,阴阳怪气道:“这位便是‘汉室宗亲’刘殿下?恕我直言,三县残破,怕是养不起这么多‘贵人’。”
刘志上前一步,虽年少却声朗:“我等不是来享乐的。县尉若有良知,便该知道百姓流离之苦。从今日起,开仓放粮,登记流民,划分荒地——有不从者,以通黄巾论处。”
这番话带着少年人的锐气,竟让县尉一愣。赵烈适时上前一步,桑木矛顿在地上,发出“咚”的一声闷响,吓得县吏们纷纷后退。
“看来县尉是应了。”张陵淡淡道,“王虎,带人接管县府库房和户籍册;孙勇,去张贴告示,凡流民归附者,分田一亩,免赋税一年。”
政令迅速铺开。考城的百姓起初半信半疑,直到看到真的有粮食发放,荒地被丈量划分,才渐渐放下戒心。不少流民从周边赶来,短短几日,考城便聚集了近五百户人家。
刘志每日跟着张陵巡查村落,看孙勇教农人耕种,听王虎审案断狱。有一次,两个流民为争夺一块良田争执不休,刘志想起张陵教的“均分法”,提议将田分为两块,抓阄决定,竟让双方都服了气。
“这法子虽简单,却能息讼。”张陵对少年道,“治理地方,不在于多复杂的道理,而在于公平二字。”
与此同时,西进的曹操和刘备遭遇了麻烦。董卓派徐荣率军在荥阳设伏,曹操的队伍陷入重围,虽奋力突围,却损失惨重。陈猛派人传回消息:“曹操将军中箭,刘备三兄弟断后,正往陈留方向撤退。华雄残部在后面紧追不舍。”
“华雄的人?”赵烈摩拳擦掌,“先生,俺去接应,顺便斩了那厮,为之前的弟兄报仇!”
“不可。”张陵道,“曹操需要教训,才能看清联军的真面目。咱们派李忠带弓箭手去荥阳外围,若华雄赶尽杀绝,便放几箭示警,不必真介入——既要卖人情,又不能暴露实力。”
李忠领命而去。果然,华雄的追兵在荥阳外围遭冷箭袭击,虽未折损多少,却也不敢再贸然追击,给了曹操喘息之机。
消息传回考城,刘志不解地问:“师父,为何不全力相助?”
“因为咱们现在的根基还不稳。”张陵指着窗外正在开垦的农田,“三县是咱们的盾,粮食是咱们的矛。盾不坚、矛不利时,不可轻举妄动。”他看向曹操撤退的方向,“曹操经此一败,定会更重视陈留的根基,这对咱们而言,是机会。”
少年似懂非懂,却将“根基”二字刻在心里。他拿起竹简,开始记录今日新归附的流民数量,笔尖划过竹片,留下深深的刻痕——那是属于他们的,在乱世中悄然生长的痕迹。
考城的夜色渐深,县衙的灯火却亮至深夜。张陵对着地图,标注着三县的水源、荒地和可能的匪患;刘志在一旁整理户籍册,偶尔抬头,便能看到师父专注的侧脸,和窗外渐渐多起来的万家灯火。
他知道,这里不是终点,却是他们在这乱世中,亲手筑起的第一块基石。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