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短篇小说 > 四合院:傻柱的悠闲签到人生 > 第17章:初识牛爷
换源:


       何雨柱揣着两毛钱,装作闲逛的样子,

这是他第三次来委托商店。前两次都是来打探行情,今天却有个意外收获——系统日签给了张“信托商店优惠券”,能以八折价格买下一件商品。

柜台后的伙计趴在桌上打盹,对进来的顾客毫不在意。困难时期,能来这儿当“冤大头”的人寥寥无几。何雨柱的目光扫过一堆破损的瓷器,突然停在角落里一个豁口的青花碗上。

碗口缺了块瓷,釉色发灰,但碗底那行模糊的“同治年制”款识,却让他心头一跳——这是清晚期的民窑货,虽不值钱,但年份摆在那。

“小伙子,也懂这个?”一个苍老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何雨柱猛地回头,见一个穿深蓝色对襟褂子的老者站在身后,头发花白却梳得整齐,手里拄着根枣木拐杖,正饶有兴致地盯着那只破碗。老者眼神锐利,扫过碗底时,眉头微不可察地动了一下。

“不懂,就是看着玩。”何雨柱装傻,指了指碗底,“大爷您看这字,歪歪扭扭的,像是小孩画的。”

老者被逗笑了,声音带着沙哑的质感:“这叫款识,同治年的民窑,工匠没文化,写得是糙了点。”他顿了顿,反问,“你刚才盯着碗沿那圈缠枝莲看了半晌,不是懂行,是啥?”

何雨柱心里一惊,这老头眼光够毒的。他刚才确实在观察纹饰——那缠枝莲的画法带着明显的晚清特征,花瓣肥硕,线条死板,是典型的同治风格。

“听厂里老会计说过两句,瞎蒙的。”何雨柱挠挠头,露出憨厚的笑,“大爷,您是行家?”

“谈不上行家,就好这口。”老者拿起破碗,对着光端详,“这碗胎质还行,就是残得厉害,也就值个三瓜两枣。”他放下碗,打量何雨柱,“你是附近厂的?”

“嗯,红星轧钢厂的,食堂做饭的。”

“厨子?”老者更意外了,“厨子还懂这个?”

“瞎琢磨呗。”何雨柱顺势请教,“大爷,您说这老物件,破成这样还有啥用?”

“用处大了。”老者慢悠悠道,“这碗上的花纹,能看出当时的手艺;这胎土,能看出是哪个窑口的。就算破了,也是段历史。”他指了指碗底,“尤其这款识,虽糙,却真。现在市面上,假的可比真的多。”

何雨柱心里透亮,这是在点拨他。他装作茅塞顿开的样子:“原来是这样!那您看这碗……”

“买回去当个笔洗还行。”老者笑了笑,没再多说,转身走向另一个货架。

何雨柱看着他的背影,心里有了数。这老头绝非凡人,对古董的见解深入浅出,说不定就是大纲里提到的“牛爷”。他没敢贸然搭话,走到柜台前,指着那只破碗:“伙计,这碗多少钱?”

打盹的伙计揉了揉眼:“破烂货,给五毛吧。”

何雨柱掏出优惠券和四毛钱,付了钱,把破碗裹进怀里。转身时,正好对上老者的目光,老者冲他微微点头,没说话,转身离开了商店。

走出委托商店,阳光刺眼。何雨柱摸了摸怀里的破碗,心跳有点快。这不仅是他第一件有意识收藏的古董,更可能是接触收藏圈的敲门砖。

他没直接回四合院,绕到废品站,把破碗藏进系统空间,又淘了几本旧书——其中一本《明清瓷器鉴定浅说》,封面都烂了,却让他如获至宝。

回到家,关紧门窗,何雨柱拿出破碗仔细擦拭。碗底的“同治年制”四个字在灯光下模糊不清,却像有魔力似的。他想起老者的话,突然明白收藏的意义——这些老物件,藏着的是被遗忘的时光。

窗外传来贾张氏的骂声,何雨柱却没心思理会。他翻开那本旧书,指尖划过泛黄的纸页,第一次觉得,这悠闲日子里,除了应付四合院的破事,还能有点更有意思的盼头。

【读友们,收藏,小鲜花走一波,存稿多多,会多多更新的】

【读友们,收藏,小鲜花走一波,存稿多多,会多多更新的】

【读友们,收藏,小鲜花走一波,存稿多多,会多多更新的】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