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在战国当公务员:技能点全加民生 > 第21章 残魂终章·千古名吏
换源:


       车轮滚滚,碾过关中平原干燥的尘土。

我坐在颠簸的轺车里,身旁是面无表情的王贲将军。

他的铠甲在阳光下反射着冰冷的光,那是我只在梦里见过的、属于真正秦国上将军的威仪。

我,杨端,不过是边郡一个靠着些许“小聪明”才从刀笔吏爬上来的微末人物,此刻却被这位未来的灭国大将亲自“护送”往咸阳。

我的心脏在胸腔里擂鼓,不是因为恐惧,而是一种混杂着不安与狂热的悸动。

脑海中,那个冰冷的系统界面依旧清晰:“【阶段性任务:声名鹊起】已完成。获得奖励:‘百里之才’声望。解锁咸阳召见剧情。”

这趟行程的起因,是我用来自后世的法医学知识,推翻了一桩牵连甚广的伪证大案,又凭借水浒群雄残魂赋予我的那种奇特的亲和力,安抚了数千因征役而躁动的民夫。

这些事,在旁人看来是奇谋,只有我自己知道,那是林冲的谨慎、鲁智生的豪爽、吴用的智计在我身上交织出的结果。

可这些“结果”,竟真的传到了咸阳,传到了那位年轻秦王的耳中。

咸阳城墙的黑影终于吞噬了我们。

那是一种令人窒息的宏伟,每一块砖石都仿佛浸透了百年的霸业与血腥。

我被带入咸阳宫,走过一级又一级冰冷的石阶,四周的甲士目光如炬,他们的戈锋比我见过的任何武器都要锐利。

大殿空旷而威严,巨大的梁柱支撑着仿佛能压垮人心的穹顶。

王座之上,端坐着一个年轻人。

他比我想象的还要年轻,目光却深邃得像是藏着一片星空。

那不是少年的锐气,而是一种洞察一切的平静,平静之下,是即将喷发的火山。

他就是嬴政,秦孝公之孙,未来的始皇帝。

王贲单膝跪地复命,我则深深地躬身,连头都不敢抬。

“抬起头来。”一个声音响起,不响,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穿透力。

我依言抬头,与他的目光对上。

那一刻,我感觉自己仿佛被彻底看穿,无论是穿越者的身份,还是脑中系统的秘密,都无所遁形。

“朕闻,汝一介小吏,能辨经年伪证,能察汹湧民情,还能于沙盘之上,布出连老将都赞许的阵型。”他的声音很平缓,像是在陈述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那些,是你的本事?”

我喉咙发干,水浒群雄的残魂之力在体内微微骚动,仿佛在给我壮胆。

“回大王,皆是为大秦效力之本分。”

他笑了,那笑容里没有温度,只有审视与权衡。

“本分?”他重复了一遍,微微前倾身体,“一个出身微贱的小吏,有这样的本分。那么,你可愿用你的‘本分’,随朕去做一件大事?”

我的心跳几乎停止。

“朕要这四海归一,要这天下再无战火,要这日月所照,皆为秦土。”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如同金石相击,在大殿中回荡,“杨端,你可愿随朕,灭六国?”

我的脑海中仿佛炸开一道惊雷。

也就在这一刻,那个冰冷的系统提示音,以前所未有的威严与肃穆,骤然响起:

“【终极任务】辅佐秦帝,完成天下一统。”

“任务要求:以任何形式,协助秦王嬴政消灭六国,建立统一王朝。”

“任务时限:十年。”

“任务奖励:解锁终极称号‘千古名吏’,并激活最终残魂融合。”

我的呼吸瞬间急促起来。

终极任务!

这就是我来到这个时代的终极意义吗?

我不再是那个浑浑噩噩的现代人,也不是一个简单的系统宿主,而是要亲手参与并铸就这段波澜壮阔历史的一份子。

我没有丝毫犹豫,双膝跪地,额头重重叩在冰冷的地面上:“臣,杨端,愿为大王之戈矛,为大秦之基石,粉身碎骨,万死不辞!”

声音在大殿中久久回响,王座上的君王露出了此行第一个满意的微笑。

我的官职很快被定了下来,郡吏参议。

一个听起来不大,却能直接参与郡一级军政要务的职位。

而我接到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任务,就是前往长平前线,协助武安君白起,筹备军需。

长平!

这两个字像一座大山压在我的心头。

那是人间炼狱,是血流漂杵的代名词。

而白起,更是能让小儿止啼的杀神。

为他筹备后勤,稍有差池,人头落地都是轻的。

但我别无选择。这是嬴政对我的第一次考验。

当我抵达前线时,看到的是一片愁云惨淡。

秦军虽众,但与赵国的对峙已持续数月,士气有些低落,而后方的粮草转运更是因道路泥泞和民夫懈怠而日渐迟缓。

白起的中军大帐里,气氛压抑得能滴出水来。

我见到了传说中的武安君。

他只是平静地坐在那里,擦拭着自己的佩剑,可整个大帐的空气都仿佛凝固了。

他甚至没看我一眼,只是对传令官说:“告诉新来的参议,十日之内,我要看到后续一个月的粮草全部入库。否则,提头来见。”

十日!

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地的民力几乎被榨干,百姓怨声载道,仓库里的存粮甚至撑不过五天。

所有人都用同情的目光看着我,仿佛在看一个死人。

但我没有慌乱。

我深吸一口气,脑中吴用的计策,卢俊义的统率,燕青的机敏,宋江的交际能力,如同无数条涓涓细流汇入我的思维。

我没有立刻去催逼民夫,而是先一头扎进了堆积如山的案牍之中。

我将后世的表格管理法和流程优化概念,用这个时代的笔墨重新绘制出来。

我将复杂的征粮文书简化成数个关键指标:户、丁、田、产、途。

然后以十里为一格,绘制出了一张巨大的网格化地图,将所有村庄、道路、仓库标注得一清二-楚。

“案牍效率”开始发挥作用。

原本需要数名文吏几天才能核算清楚的物资缺口,在我这里,半天就能得出精确到“石”和“斗”的数字。

随后,我带着亲兵,亲自下到乡里。

我没有像其他官吏那样呵斥与鞭打,而是带着从军中省下的些许盐和布。

我用鲁智生那般的直爽和百姓拉家常,用宋江那样的名望(虽然是借来的)向他们讲述此战对秦国、对他们子孙后代的重要性。

我告诉他们,这不是无休止的徭役,而是为了结束战争的最后一战。

我公布了新制定的“贡献-酬劳”法。

凡是能提前超额完成运输任务的乡里,不仅能获得布匹食盐的奖励,他们的名字和事迹,将被我亲笔记下,刻在石碑上,立于县城中央,称之为“大秦功石”。

“民心亲和力”在这一刻爆发出了惊人的力量。

当第一个村庄因为提前送达粮草而获得奖励,当他们的乡老名字真的被我一笔一划刻上石碑时,整个郡的民心都被点燃了。

百姓们不再视运粮为苦役,而是一项可以光宗耀祖的荣耀。

他们自发地组织起来,修补道路,甚至拿出家中仅有的存粮。

粮车开始像血脉一样,源源不断地涌向长平军营。

第八天,当我向白起汇报所有粮草军械全部超额入库时,那位杀神终于第一次正眼看我。

他那双古井无波的眼睛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

“你,很好。”他只说了这三个字,却比任何赏赐都让我心安。

长平之战的胜利,天下震动。

而我,杨端,也因后勤调度之功,正式进入了秦国高层的视野。

真正的考验,接踵而至。

在接下来的数年里,我随军转战,参与了伐韩、灭赵等一系列关键战役。

而最凶险的一次,莫过于邯郸攻城。

那是一场惨烈的围城战。

赵国都城坚固,军民同心,秦军久攻不下,伤亡惨重。

维系着数十万大军命脉的,唯有那条从河内郡延伸而来的漫长粮道。

就在攻城最关键的时刻,噩耗传来——一支赵国精锐骑兵绕后突袭,截断了我们的粮道,并且焚毁了三个最大的中转粮仓!

消息传到我负责的后营,瞬间引发了巨大的恐慌。

军心动摇,甚至出现了小规模的哗变。

主将派来的传令兵满身是血,嘶吼着:“杨参议!稳住后营!无论如何要稳住!否则全军崩溃就在眼前!”

我站在高高的望车上,看着下方混乱的人群,听着远处传来的厮杀声,一股前所未有的压力扼住了我的咽喉。

我的命令已经无法被有效执行,亲兵们也开始面露惧色。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系统提示音在脑海中炸响,那声音不再冰冷,而是带着一种决绝的意味:

“【残魂终极融合】条件已触发。进度已达100%。是否融合所有残魂力量?”

一行血红色的字幕紧随其后:“警告:融合为永久性、不可逆操作。代价:宿主将永久失去独立召唤残魂之能力。”

失去召唤能力?

这意味着我将再也无法随时借用林冲的枪法,鲁智深的蛮力,吴用的奇谋……我将失去这张最大的底牌。

可眼前的局势,已经没有给我选择的余地。

如果大军崩溃,我所谓的“终极任务”也将化为泡影。

我双目赤红,用尽全身力气,在心中咆哮出一个字:“召!”

刹那间,我的整个识海都沸腾了!

林冲的豹子头、鲁智深的禅杖、武松的戒刀、燕青的灵巧、卢俊义的威严、吴用的羽扇……一百零八将的虚影在我脑中飞速旋转,最终轰然一声,尽数碎裂,化作亿万点金光,疯狂地涌入我的四肢百骸!

一道前所未有的金色光芒从我体内迸发而出,仿佛为我披上了一层神圣的甲胄。

我感觉不到力量的暴涨,却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明与镇定。

林冲的战术直觉,吴用的全盘布局,卢俊义的统帅气度,鲁智深和武松那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胆魄……所有的一切,不再是“借用”,而是彻底化为了我自己的本能!

我猛地睁开眼,目光扫过下方混乱的营地。

“全军听令!”

我的声音不大,却像一道惊雷,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那声音里蕴含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与力量,瞬间压制了所有的嘈杂与恐慌。

所有人都下意识地望向我,望向那个站在望车上,仿佛被金光笼罩的身影。

“弓弩手上前,结三段阵,封锁营门!长矛手两翼列阵,构筑防线!其余人,随我亲兵,扑灭营中火头,稳定军马!溃退者,杀无赦!”

我的命令清晰、简洁、精准,不带一丝犹豫。

混乱的士卒们仿佛找到了主心骨,开始下意识地执行命令。

原本濒临崩溃的后营,在我的调度下,奇迹般地在短短一炷香时间内重新稳住了阵脚,甚至组织起了一支有效的防御力量,成功抵挡住了敌军的后续冲击。

那一战,我守住了秦军的命脉,为大军最终攻破邯郸,赢得了最宝贵的时间。

七年光阴,弹指飞逝。

当六国的王旗尽数在咸阳宫前被付之一炬,当身穿玄色龙袍的嬴政在泰山之巅宣告自己“始皇帝”的身份时,我站在百官的行列中,心潮澎湃。

十年之约,我提前完成了。

大朝会上,我的名字被最后一个念出。

“宣,御史中丞,杨端,觐见!”

我走出队列,一步步踏上那九十九级台阶,最终停在距离皇座十步之遥的地方。

始皇帝的目光依旧深邃,但多了几分岁月的沉淀与真正的帝王威仪。

“杨端。”他缓缓开口,“七年前,朕问你,可愿随朕灭六国。你没有让朕失望。”

他挥了挥手,内侍官将一方沉甸甸的金印呈上。

“今日,朕封你为御史中丞,掌监察百官之责。朕把帝国的纲纪,交到你的手上。”他站起身,俯视着我,一字一句地说道:“卿,乃帝国之柱石,朕之股肱。”

【终极任务完成。】

【恭喜宿主获得终极称号:千古名吏。】

【残魂之力已完全与宿主灵魂融合,系统开始消散……】

脑海中,系统的声音逐渐远去,直至彻底消失。

那一夜,我没有待在御赐的府邸,而是独自一人登上了咸阳城最高的观星台。

夜凉如水,星汉灿烂。

我仰望苍穹,感觉身体里有什么东西正在缓缓地、温柔地离去。

耳边,仿佛传来了一阵熟悉却又遥远的喧闹声。

是林冲的叹息,是鲁智深爽朗的大笑,是武松豪迈的饮酒声,是吴用从容的纶巾挥动……最后,所有的声音汇成一句清晰的话语,在我心底响起:

“兄弟……我们,做到了……”

声音渐渐飘散,如同烟尘归于天地。

我闭上眼,再睁开时,心中一片空明。

那些陪伴我一路走来的水浒残魂,终于在见证了一个大一统王朝的诞生后,得到了最终的安息。

他们走了,却把最重要的东西留给了我。

那份江湖的义气,那份兄弟的情谊,已经与我身为秦吏的担当和责任,彻底交织在一起,熔铸成我灵魂的一部分。

我,杨端,不再是那个需要系统和残魂庇护的穿越者。

我是大秦的御史中丞,是始皇帝口中的帝国柱石。

天下已定,四海升平。

我原以为,接下来将是漫长而枯燥的文书与朝会。

然而,就在我以为可以稍稍喘息,去真正履行我监察百官的职责时,一卷来自章台宫的诏书,却在深夜被悄然送到了我的府上。

那是一道极为简单的任命令,没有褒奖,没有繁琐的仪注,只有寥寥数语。

看着那竹简上熟悉的墨迹,我的心,却陡然沉了下去。

那上面写着的,不是让我在京畿监察,也不是什么荣耀的封赏,而是一个我从未听闻过的,偏远小县的名字。

风,从观星台的另一头吹来,带着一丝凉意。

我握着那卷冰冷的竹简,它在我手中,感觉比我曾经握过的任何刀剑都要沉重。

帝国的战争结束了,但我自己的战争,似乎才刚刚开始。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