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穿越小说 > 皇帝的情史有点上头 > 第三十三 杨义臣巧布流亡计,窦建德携女战罗艺,这盘棋下得太野!
换源:


       杨义臣正坐在门口的竹椅上晒暖,眯着眼瞅着门前那条小河泛着金光。忽然瞅见上游漂来只乌篷船,不偏不倚正好泊在自家码头,活像算准了时辰似的。舱里钻出来个老头,上岸就东张西望,手搭凉棚跟找不着北的蚂蚱似的。

杨义臣虽说眼睛花了,可这秦真他熟啊——当年在宫里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老同事。他嚯地站起身,一把攥住老头的手腕:这不是秦公公吗?秦真抬头一瞧,当即噗通跪下磕头,眼泪跟断了线的珠子似的往下掉。杨义臣赶紧把人拽起来:快起来快起来,这是作甚!

秦真往他耳边凑了凑,压低声音说:杨太仆且慢,船里还有小主人和夫人们呢。杨义臣一听,忙喊屋里的小僮:快开正门!自己则转身换了身体面衣裳,站在门首候着。

一行人刚进门,杨义臣正弯腰打恭,忽被个少年扶住胳膊:母舅安好。他抬头一瞅,这后生面生得很啊?正纳闷呢,那少年摘了方巾,露出一头乌油油的发髻——原来是女扮男装的袁紫烟!杨义臣这才认出来,忙拉着外甥女往草堂里走。

见了赵王,众人忙行君臣礼;彼此见过众位夫人,厨房里很快端出几碗糙米饭,配着腌菜豆腐。杨义臣执意站在一旁伺候,说啥不肯入座,活像个门神似的杵着。

饭后沙夫人拉着杨义臣商量安置赵王的事。老将军眉头拧成个疙瘩:我这破屋茅舍的,哪藏得住真龙?万一走漏风声,我可对不起先帝啊!

沙夫人叹了口气:可如今天下大乱,咱能往哪去呢?

杨义臣掰着手指头数:李密在金墉城拥兵几十万,东都杨世充守着洛仓,西京李渊立了代王——可这些人,说白了都是借隋的名头谋私利,成了就篡位,败了就一锅端,靠不住!依我看,两处能去:一是幽州罗艺那里,老将军忠勇得很,手下兵强马壮,就是路上有窦建德这拦路虎,不好走;二是义成公主那儿,虽说远在蛮夷之地,可启民可汗实在,又是亲戚,先帝当年待他不薄,去了保准安稳。

众人听着连连点头,就是发愁路途太远。杨义臣摆摆手:只要殿下拿定主意,我自有办法!只是路太远,人不能多,秦真陪着殿下和夫人去就行。薛贵嫔弓马好,也能跟着;其他四位夫人...

话没说完,四位夫人当场红了眼。夏夫人抹着泪道:老将军莫不是觉得我们女儿家都是贪生怕死的?朱贵儿、袁贵人能殉国,我们就不能共患难?说着噌地抽出佩刀,竟往自己脸上划去!

沙夫人和姜氏吓得赶紧抱住,夏夫人脸上已经添了两道血痕。杨义臣慌忙跪下磕头:是老臣失言!死罪死罪!只是去启民可汗那里,实在太远,夫人們娇弱身子经不住折腾啊!他忽然想起什么,离这儿二里地有个断崖村,村里有座女贞庵,住持是高开道的母亲,守寡后迁来的,地方偏得很,车马都罕至,四位夫人去那里清修,再安全不过。日用开销包在我身上!

赵王忙扶起杨义臣。当晚先把众人安置在草堂。转天杨义臣亲自送四位夫人去了女贞庵,又留袁紫烟作伴。过了几日,听说有登莱来的海船,赶紧悄悄把赵王、沙夫人、秦真和姜氏送上船,往辽阳去了。船开那天,杨义臣站在码头上瞅着帆影越来越小,直到变成个小黑点,才背着手叹着气往回走——这乱世里的人啊,就跟水上的浮萍似的,漂到哪儿算哪儿。

这时候的天下,早跟翻了盘的棋局似的乱成一锅粥。隋朝一倒,各地豪杰跟雨后春笋似的冒出来,你称帝我称王,热闹得像是赶大集。

就说那个窦建德吧,早就拉起队伍闹革命,占了不少地盘,河北一带谁敢不给他面子?人家自称长乐王,日子过得比谁都滋润。先前河间郡丞王琮带着全城人来投降,他大手一挥封了人家当刺史,这下可好,河北地界的郡县跟赶集似的跑来归附,势力越发壮大。

偏巧那年冬天,乐寿城楼上落了只罕见的大鸟,数不清的小鸟围着它飞了一整天,老百姓都嚼舌根说是凤凰来了,是要出真命天子的兆头。更神的是,宗城有个叫张亨的樵夫,上山砍柴砍出块黑玉圭,偷偷摸摸献给窦建德——这可不就是天命所归的意思?窦建德心里的小算盘噼里啪啦响,当即在乐寿城登基称帝,改元五凤,国号大夏,把老婆曹氏立为皇后,日子过得比过年还红火。

可他心里头总惦记着件事:宇文化及那杀千刀的,居然敢弑君称帝,跟自己平起平坐?气得他夜里睡不着觉,总想提兵去收拾那厮,可又愁手下没个能掐会算的厉害角色。这时候祭酒凌敬凑上来嘀咕:陛下忘了杨义臣?那老爷子一肚子锦囊妙计,准能帮您成大事。

窦建德一听拍大腿,赶紧备了一车金银珠宝,让凌敬去雷夏泽请人。杨义臣正恨宇文化及弑君呢,一听有机会报仇,当下就应了,只是提了三个条件:不向大夏称臣,不露真实姓名,报了仇就得让他回家种地。窦建德正求贤若渴,哪有不应的道理?

杨义臣一到,立马帮窦建德招降了曹濮山的强盗头子范愿——这家伙手下几千弟兄,个个凶得像下山猛虎。又帮着招募了几万兵马,天天操练得锣鼓喧天,大夏国的气势一下子就起来了,旌旗往那儿一站,风都得绕着走。

正准备出兵呢,唐朝秦王李世民派纳言官刘文静送来了封信,意思是约着一起去黎阳收拾宇文化及。窦建德看完信拍着桌子说:这狗东西我早想收拾了!你回去告诉秦王,不用劳他大驾,派个将领来跟我一起动手就行。刘文静笑着说:陛下有所不知,我出来时,秦王的大军早就离了长安啦,您可得抓紧出兵啊!

送走刘文静,窦建德立马排兵布阵:封杨义臣当军师,刘黑闼做大将军挂元帅印,范愿当先锋,高雅贤带前军,孙安祖、齐善行押后军,曹旦当参军,裴矩、宋正本管运粮。最让人瞩目的是,他让女儿线娘做了监军正使,凌敬和孔德绍留守乐寿,陪着曹后看家。

说起这位线娘公主,那可是段传奇。她是窦建德发妻秦氏生的,秦氏早早就没了,窦建德疼女儿疼得跟眼珠子似的,自己当了夏王,立马封她为勇安公主。这姑娘别看才十九岁,一手方天画戟使得神出鬼没,金弹丸更是百发百中,配上那苗条身段、秀丽脸蛋,活脱脱一朵带刺的红玫瑰。

多少王孙公子踩着七彩祥云来求亲,窦建德也想给她找个门当户对的,可这位公主眼高于顶,放话说非得才貌武艺都跟自己般配的,才肯点头。就这么着,婚事一直拖着。

她还自己练了支三百人的娘子军,窦建德每次出兵,都让女儿带这支队伍殿后。三百个姑娘围着个花容月貌的公主,那场面别提多亮眼了。可别以为她们是来看热闹的——勇安公主治军比她爹还严,号令一声,谁也不敢含糊。更奇的是,她打仗时只要娇声一喊,将士们都跟打了鸡血似的往前冲,恨不得为她把命都豁出去。一来二去,勇安公主的威名比她爹还响。

先前窦建德还没请到杨义臣的时候,兵力单薄得很,北方的罗艺老来骚扰后路,烦得他头都大了。这回要去打宇文化及,又怕罗艺在背后捅刀子。线娘听了,柳眉一竖,拍着胸脯说:爹您放心,一个小小的罗艺,看女儿去收拾他!窦建德被女儿一激,胆子也壮了,当即点兵,浩浩荡荡往北边开拔——这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巾帼不让须眉啊!

要说那罗艺,可是个实打实的老将,虽说六十四岁了,身子骨却硬朗得像块老松木,跟老夫人秦氏日子过得和和美美。想当年他手下有一两万精兵,怎奈隋朝皇帝东调西遣,硬生生把队伍拆得只剩七八千人。好在他有个儿子罗成,那可是个惊才绝艳的少年郎,论武艺,万夫不当;论枪法,他爹传的罗家枪被他使得跟活过来似的,枪尖上能站人,枪杆上能跑马;论长相,更是眉清目秀赛潘安,齿白唇红胜宋玉。

谁家有姑娘的,见了罗成不眼馋?恨不得立马拉回家当女婿。可这罗成偏有股子倔脾气,老爹想给他做主定亲,他把头摇得像拨浪鼓:除非是我亲眼瞧上的绝色美人,不然这辈子就打光棍!就这么着,婚事一拖再拖。

闲话少提。这边窦建德父女带着人马杀过来,哨探飞报进城中,罗成正陪老爹说话呢,一听这消息,噌地蹦起来:爹,给我五千精兵,趁他们还没扎营,我去杀他们个措手不及,保准打得他们哭着喊爹,不战自退!

罗艺抬手按住他:急什么?转头召集众将,有条不紊地发号施令:左营总帅张公谨,带一千精兵,埋伏在城外高山左边,听城中子母炮响,就杀出拦住建德的前军;右营总帅史大奈,带一千精兵,埋伏在高山右边,炮响后杀出敌住他的中军;罗成,你带一千精兵,去离城三十里的独龙冈下埋伏,要是见建德败了,就冲散他的后队,劫了他的粮草辎重!又留薛万彻、薛万均守城池,三路人马领命而去,跟一阵风似的没了影。

那边窦建德带着大军直抵城下,先锋刘黑闼安营扎寨,见城门紧闭,急得让士兵在城外破口大骂,唾沫星子横飞。等建德带着大队人马赶到,见攻城不下,便架起云梯硬上——谁知城里火箭跟下雨似的射出来,云梯被烧得噼啪响,夏兵只好灰溜溜退下来。刘黑闼又安排几百辆冲车,喊着号子往前冲,城里又扔出铁锁铁锤,冲车被砸得稀巴烂。这么耗了几天,夏兵一个个无精打采,跟霜打的茄子似的。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