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穿越小说 > 皇帝的情史有点上头 > 第七十三章 二张风光无限,权势滔天引风波
换源:


       唐宫风月:昭容掌文权倾朝野,双雄救驾惊鸿一瞥

上官昭容打小就爱啃诗赋,肚子里装着满当当的墨水,张嘴就能来段锦绣文章,举手投足间透着股子风雅劲儿,让人越看越爱。则天皇帝天天跟她一唱一和地作诗,说说笑笑形影不离,日子过得别提多惬意了。自从中宗被废黜,上官婉儿就孤零零一个人守在宫里。则天皇帝自己身边围着一群小鲜肉,整天打情骂俏寻开心,瞅着婉儿冷清得可怜,就封她做了修文馆学士,又挑了二十多个像李峤这样有文采的年轻公卿当陪侍。每年召集官家子弟到修文馆考文采,上官婉儿当主考官评名次,还真应了当年天神送秤的梦,成了称量天下人才的主儿。

那班年轻公卿个个长得潇洒又有才,整天陪着上官昭容在宫里宴饮作诗。向来都是才子爱佳人,如今佳人也倾心才子,一来二去,花前月下就免不了闹出些风花雪月的事儿。

则天皇帝对昭容的话向来言听计从,外官有事求她,就得揣着成千上万的银子来孝敬。只要昭容在皇帝跟前随口提一句,事儿准能成。所以上官昭容手头特别宽裕,见了年轻俊朗的小伙子就留在宫里,用绫罗珍宝把他们打扮得花团锦簇。那些小伙子一个个脸上扑着粉、唇上点着胭脂,在昭容跟前撒娇献媚,逗得她眉开眼笑,赏起银子来毫不手软。这股风气一传开,文武百官也跟着往脸上敷粉,个个打扮得油头粉面。

上官昭容有权又有钱,中宗远在房州管不着她,就在京城盖了座气派的府第叫学士第。她在宫里宫外两头跑,每次出门,身后都跟着一群小年轻前呼后拥。不管是宫里还是府里,整天整夜打情骂俏,半点儿不避讳。朝中搞文学的官员,全得经学士第点头才能当官,用的都是斜封的墨敕。

上官昭容还跟安乐、长宁两位公主好得穿一条裙子。两位公主都有驸马,出入没昭容自由,所以她们在外面找的年轻小伙,全藏在学士府里。有时两位公主借着赴昭容的宴,跑到学士府里狂欢,通宵达旦不回家。偶尔则天皇帝兴致来了,也会移驾学士府喝酒取乐。昭容见皇上驾临,就把府里藏着的小伙子全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拉出来陪皇帝喝酒。

则天皇帝挑几个顺眼的带进宫,可没想到这班小子都是中看不中用的货,伺候不到十天就瘦得跟痨病鬼似的。皇帝看他们没用了,就全扔进后宫小屋,结果一个接一个地病死了。皇帝吩咐把尸体丢进昆明池,可怜那池子里,不知沉了多少年轻小伙的尸首。但凡伺候皇帝不如意的,立马被捆起来扔进去淹死。后来玄宗朝疏浚昆明池,只见池底白骨堆得像小山似的,这都是后话了。

再说则天皇帝,前前后后挑了一百多个想带进宫的郎君,却没一个能赶上当年薛怀义和沈南璆的本事。这天,皇帝带着上官昭容和安乐、长宁两位公主到西郊打猎,从土山下突然窜出一头牯牛,东撞西闯横冲直撞。那牛身上中了毒箭还硬撑着不倒,眼看就要扑到御车上来,左右的御林军士正举枪阻拦,忽然斜刺里跳出来两个年轻勇士。

只见他俩既不带枪也不用刀,光着手就冲了上去。一人伸一只手抓住牛角,猛地把牛头往下一按,那牛腿一弯,居然端端正正地对着则天皇帝跪了下来。两个勇士也跟着低头跪下。则天皇帝传旨让他们抬头,凤眼一瞧,顿时心头一动——这俩勇士长得眉清目秀,面白唇红,身材又魁梧,猿臂狼腰的,打扮得英气逼人。皇帝问起姓名,年纪稍大的勇士回道:“小臣张易之参见陛下。”年纪小点儿的接着说:“小臣张昌宗参见陛下。”声音洪亮得像撞钟。

唐宫宠潮:二张风光无限,权势滔天引风波

则天皇帝一眼就相中了这俩小伙,当即就罢了猎,带着张氏兄弟进宫。一夜欢娱下来,居然深得圣心。皇帝立马传旨,封二张为散骑常侍,让他们整天跟着自己,寸步不离。因为宠得实在没边了,则天皇帝管张易之叫大儿郎,张昌宗叫小儿郎。这时候易之二十四岁,昌宗二十二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不仅长得俊,力气还大得像神,两人轮流伺候女皇帝,把皇帝哄得眉开眼笑。

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俩打小没了爹妈,在京城靠赶车过活。易之排行老五,昌宗老六,同伴都喊他们张五儿、张六儿。后来安乐公主嫁给武崇训,他俩被选进驸马府当御人。上官婉儿去探望安乐公主时,见这兄弟俩是有真本事的,就向安乐公主要来,养在学士府当厩长,晚上也照样伺候昭容起居。如今表面上看,张氏兄弟伺候上了则天皇帝,可在宫里有空的时候,他俩还偷偷溜到昭容宫里,续续旧情。

易之、昌宗在朝中仗着皇帝和昭容的势,根本不把文武百官放眼里。那些官员们一个个对着他俩点头哈腰、满脸堆笑,别提多会逢迎了。大家管易之叫五郎,昌宗叫六郎,这称呼渐渐传开,全京城的官民都在背地里这么喊。则天皇帝把五郎、六郎打扮得跟仙郎似的,穿羽衣戴金冠,翩然若仙。还下诏特意设立控鹤监,后来又改成奉宸府,封张易之为府令,这下俩人更显贵了。

兄弟俩偶尔出宫,满朝百官见了,老远就趴在地上磕头,直等他们的车马过去了才敢起来。每到一个地方,王公大臣都抢着上前替他们牵马坠镫。则天皇帝每次召武氏宗室在内殿赐宴,易之和昌宗喝得醉醺醺的,跟武家子弟开玩笑,喊他们好儿子、好奴才,那些武家子弟不光不觉得丢人,反倒觉得挺光荣。

则天皇帝把易之、昌宗留在宫里,怕外人说闲话,就下诏让易之、昌宗和李峤三人修《三教珠英》,在内殿索性连李峤也留着,说是修道,以此掩人耳目。皇帝和上官昭容则没日没夜地在寺观里寻欢作乐。武三思还赶着凑趣,上奏说张昌宗原本是列仙王子晋的后身。则天皇帝就让昌宗穿着仙衣吹笙,武承嗣又献了一只木鹤,皇帝便让昌宗骑着在庭院里翩跹起舞。武三思第一个写诗赞美,说张昌宗仙骨玉容,把谀媚的功夫发挥到了极致。当时搞文学的大臣们也都跟着附和,一时间百官献的诗不下数百首,昌宗把这些诗分册装订,用金匣子装着。一时间,权贵们都跑到张氏兄弟门下奔走效力。

昌宗有个弟弟叫昌仪,被则天皇帝封为洛阳令,在外面卖官鬻爵,想求富贵的人,只要去求洛阳令,没有办不成的。当时有个姓薛的候选人,拿了五十两黄金,押着名帖投到昌仪门下,求着注册当个郎官。昌仪收了黄金,把名帖交给天官侍郎张锡。过了好些天,张锡把姓薛的名帖弄丢了,四处找也找不到,没办法只能再去问昌仪。昌仪说:“谁能记得那么多名字,只要是姓薛的,就给他们注册呗。”张锡连连答应,回到衙署一查,姓薛的有六十多人,没辙,只能给他们全注册成郎官。昌仪的权力都这么大,易之和昌宗的权势就可想而知了。

昌仪平日的起居用度极其奢侈,出入的警卫跟王公似的。有一天昌仪乘车回府,见府门上有人题了一行字:“一絇丝能得几日络。”昌仪拿笔在下面接着写道:“一日即足。”因此人们背地里都传说:“张家兄弟的势力长不了。”但这时候昌宗和易之的权势正炙手可热,他俩仗着自己长得帅,在宫里到处奸淫,只要是年轻貌美的宫女,都暗暗被他们欺侮,宫女们只能忍辱含垢,不敢声张。他们兄弟俩整天敷粉涂朱,穿着锦绣衣裳,许多武家子弟整天陪着他们游玩宴乐。他俩高兴的时候,就把皇帝赏赐的各种珍宝转赏给武家子弟,武承嗣、武三思、宗楚客、宗晋卿一班亲贵都候在他们门下,争着献媚讨好。有一天张氏兄弟在府中荷花池畔宴客,大家想讨他们欢心,都说六郎长得像莲花,武三思却大声说:“各位错了!不是六郎像莲花,是莲花像六郎啊。”昌宗听了,乐得哈哈大笑,把手中一个则天皇帝赐的玉如意赏给了三思,三思赶紧趴在地上磕头谢恩。

张易之因为住在宫里太拘束,就在宫门外造了座府第,里面有个大堂特别壮丽,花费在六百万以上,用红粉涂墙壁,文柏贴柱子,四处装饰着琉璃和沉香。新屋刚建成,就有鬼在墙上题字:“能得几时。”易之让人刮掉,第二天一看,又写上了,易之又让人刮掉。这样刮了六七次,鬼也写了六七次,不肯罢休。易之恼了,亲自在下面接着写:“一月即足。”从此就没再见到鬼写字了。后来易之和弟弟昌仪说起这事,昌仪也说自己大门上有鬼题字,兄弟俩觉得十分诧异,但他们仗着则天女皇帝的宠爱,也毫不畏惧。

则天皇帝在宫里待久了,觉得闷得慌,易之和昌宗就趁机劝说皇上在寿安县的万安山上造兴泰宫。易之和昌宗被封为大总管,监督工程。从长安到万安山,沿途一百里开了康庄大道,路旁种着四季不断的花木,用黄砖填路,铺出龙凤花纹。路旁五里一亭,十里一阁,画栋雕梁,十分华丽。那座兴泰宫更是造得层楼杰阁,高出云霄。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