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短篇小说 > 北宋包工头:召唤梁山好汉造巨城 > 第157章 洛口的船,半夜自己烧了!
换源:


       林川立于望河楼最高处,目光穿透浓雾,落在洛口方向。

他手中握着一盏铜灯,灯芯跳动,映出他眼底冷峻的火焰。

“火油炼成了?”他低声问。

张顺跪在阶前,双手捧着一只青瓷坛,坛中黑油似血,泛着幽光。

“使君,十艘归心舟的龙骨灰,混了张横哥哥的甲片铁锈,七日七夜炼于英灵泊水底,已成‘引魂火油’。此油不沾凡火,只待招魂曲起,便自燃不灭。”

林川点头,将铜灯轻轻放在案上。“那就,点火。”

话音未落,江面远处,第一声渔歌悠悠响起。

“梁山高,义旗飘,兄弟魂,归晚潮……”

苍老嘶哑的嗓音划破夜幕,从第一个村落传来。

紧接着,第二声、第三声,九个村落,九位老艄公,九曲《梁山招魂曲》在月下连成一片。

歌声不高,却如针入耳,直刺人心。

那些被强征来的船工蜷缩在船舱里,本已昏昏欲睡,此刻却猛地惊醒,耳边仿佛响起无数兄弟的哭喊。

“谁在唱?”一名监工怒喝,提刀冲出舱门,却见江面雾气翻涌,隐约有红影踏波而行。

他揉眼再看,什么都没有。

可就在这时,第一艘官船的船底,渗出了一缕黑油。

那油自木缝中缓缓溢出,如血蠕动,遇风即燃,却不爆不烈,只静静舔舐船板,像一只无声的鬼手在撕咬。

“着火了!”有人惊叫。

水手提桶泼水,水落火上,非但不灭,反而“嗤”地一声炸开,火舌反卷,烧得更旺。

沙袋掩埋?

沙下火苗如蛇钻出,复燃如初。

“邪门!这是河底鬼油!”有人瘫坐在地,面无人色。

越来越多的船底渗出黑油,越来越多的火光在黑暗中亮起。

没有轰鸣,没有呐喊,只有火苗静静燃烧的声音,像某种古老的审判在低语。

忽然,一名老船工瞪大双眼,死死盯着船头——那里站着一个红脸虬髯的巨汉,披着破旧战甲,胸口一道裂痕渗着血。

他嘴唇未动,声音却直接钻进脑海:

“这船……压过兄弟的尸。”

老船工浑身一颤,猛地跪下,老泪纵横:“张横大哥……是你吗?”

巨汉未答,身影渐渐淡去,唯有火光更盛。

一夜之间,百艘官船化为焦炭,残骸浮江,如葬礼的纸船。

余者船工心胆俱裂,天未亮便纷纷弃船而逃,连监工都顾不上喊人,只知抱头鼠窜。

而千里之外的邗沟深处,江心漩涡突起,一道残魂自水底浮现——正是张横。

他虽未亲至洛口,却在冥冥中感知百船焚毁,胸甲剧烈震动,心口旧伤竟渗出血珠,滴入江中,化作一圈赤纹。

“兄弟们……”他喃喃,声音如雷滚江底,“我张横的恨,今日……有人替我烧了。”

与此同时,张顺伏在英灵泊岸边,双耳贴地,倾听千里水脉。

泪水无声滑落。

“哥哥,你不是在烧船……你是在烧他们的命脉。”他低声说,“朝廷靠漕运活命,我们,就断它的血脉。”

林川站在高处,望着洛口方向升起的浓烟,神色平静。

他转身,对传令兵道:“放出风声——此乃‘梁山火罚’。”

“凡助纣为虐者,船焚,人不诛;凡弃暗投明者,船修,人免罪。”

命令如风,瞬息传遍黄河两岸。

三日后,洛口残烟未散,江面却已悄然生变。三日之内,黄河如沸。

自洛口那场无声无火的焚船之夜起,整个漕运命脉便开始剧烈抽搐。

起初是零星船工夜半弃船,驾舟顺流南下,说是“投火自焚”,可人船俱无损,反在暗夜中悄然驶向郓城外的英灵泊——那里,林川早已命人设下九曲引航灯阵,以招魂曲为号,接引归心之舟。

一夜之间,归附船只竟达百艘。

两日之后,六百余船工携船南下,沿途焚去官旗,换上黑底赤纹的“火儿旗”,旗上绘一跃浪红影,正是张横生前战袍轮廓。

他们不再称自己为“漕役”,而自称“梁河遗脉”,言称:“吾等非叛,乃归。”

更令人震动的是洛口本地漕帮。

这群常年受监工欺压、背负重债的底层船夫,在一名老舵头带领下,趁乱斩杀三名朝廷派驻的漕官,剖其心祭江,宣告“洛口水道,自此归梁山旧主”。

他们不劫财、不屠民,只焚簿册、毁令符,将百年积压的账契投入江心,任其随流而去。

“我们不是造反。”那老舵头站在残火未熄的码头上,声音嘶哑,“我们只是……不再做牛马了。”

消息传开,千里漕线震动。

河北诸仓,船工夜夜耳闻渔歌,晨起则见船底渗黑油,未燃者亦心惊胆寒。

有人私语:“梁山英魂归来,专烧压尸之船。”更有传言,深夜江面常见红影踏波、白影潜流,乃是张横引魂、张顺巡河,谁若助纣为虐,必遭“火罚”。

朝廷震怒,急调禁军三千沿河镇压。

可大军抵达洛口时,却发现——无船可渡。

三百焦船残骸横亘江面,如巨兽尸骨堆积,阻断航道。

禁军欲清障,奈何焦木坚硬如铁,斧凿难入;欲绕行,两岸泥沼遍布,舟楫不通。

更诡异的是,每有兵卒靠近残船,便觉寒风扑面,耳边似有低语:“此船载过冤魂,汝敢动?”

士卒胆寒,未战先溃。

有司急报东京,称“洛口已成鬼域,水路断绝,北粮难运”。

而此时,义基城头。

林川立于新筑的“望河楼”最高处,披风猎猎,目光如炬。

北方火光点点,那是归附船只沿途点燃的信灯,连成一线,宛如星河倒流入黄。

他手中轻抚一本古册——《英灵簿》,其页间水军诸将星位熠熠生辉,张横、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十余星连成一线,金光流转,竟似天河垂野,气势磅礴。

吴用缓步而来,羽扇轻摇,眼中却无笑意:“使君,九策已行三,‘逆招安’总攻,可启。”

林川未答,只是凝视远方。

烧的不是木,是千万船工心头的枷锁。

“人心已动,大势已起。”他低声说道,“他们以为是鬼火,其实是光。”

他转身下令:“传令各坞口,整备修船工坊,备好龙骨铁钉,等他们来。”

风起于河上,火种已播天下。

而在那洛口焦烟未散的江面,残船如坟,静默矗立。

林川终将亲赴此地——

焦木之间,尚有未毁龙骨,深埋灰烬之下,仿佛沉睡的巨龙脊梁,只待一声召唤,便可重踏波涛。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