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仙侠小说 > 神机豪侠传 > 第十章 救火
换源:


       李伯卿、阿尔娜与李靖庙中共患难,义气早已深种,此时知李靖有难,一刻也不耽搁,纵马直奔绥州而去,自从知道可能被玉婵娟暗中监视后,二人一路小心了许多,全力赶路中途不敢停留,只见沿路尽是来往换防的士卒和押运粮草的官队,往的皆是愁眉紧锁,来的确是轻松畅快。

往北行了数日,眼看离绥州越来越近。那绥州境与突厥部落不远,秋季常遭犯边抄掠,突厥人来去甚快又野蛮狠辣,百姓往往丧命。此时只见巡逻的军士与牧羊人沿路甚是懒散,只因到了冬日突厥人北去窝冬,便放松下来。二人行了数日,眼见行程太紧,马乏人困,便在路边找了家客栈,准备休整片刻再赶路,往绥州方向不及中原诸道,客栈只有熟肉、干粮,二人饿了只顾餐狼吞虎咽,却听得旁桌窃窃私语。

“听说了吗?陛下要来绥州了”一人说道。

“陛下跑到这鸟不拉屎的地方作甚?”另一人继续答道。

“说是要巡边”那人继续说道。

“巡边?往年不都是太子巡吗?怎地今年成了当今陛下。”另一人问道。

“据说太子也来,咱这地方靠近突厥,万一突厥人再来一手“劫隋帝”怎么办?”

“劫隋帝?大话!陛下文治武功,管教那突厥人来一个死一个,听说还有定襄道行军总管李靖保驾”

李伯卿一听李靖打起瞬间打起精神,再也顾不得邻桌,与阿尔娜对视一眼,吞了口中干粮,喝了一口水同时出门,跃马继续赶路,又行了三四个时辰,远远一座土城走入视野,正是绥州。

二人待要入城,忽见东面一队人马疾驰而来,甚是威严雄壮,领头军士扛着一杆大旗,赫然写着定襄道李靖,二人见此大喜,纵马奔去,李伯卿大喊“大哥!小弟李伯卿”,李靖在队中听见呼喊,惊喜不已,赶忙与亲随骑马迎将过来,三人见面格外高兴。

“怎地不见杰尔尼斯先生”李靖问到。

“先生去长安了”。随后李伯卿将这一路遭遇详细讲给李靖,待说到纪君威信中内容时,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李靖觉周围人杂,便使了个眼色,说了声“兄弟稍待。天色晚了,进城再说”,李伯卿与阿尔娜会意,众人骑马一同进了城。

绥州不比中原安康之地,只见街道中尽是铁匠铺、裁缝铺之类店铺,来往的要么是军士,要么是牧牛马的百姓,显是常年与突厥征战所致。李靖领众人进了都督府,随即换了官服,安顿了李伯卿二人,先快步往行宫拜见大唐皇帝去了,原来唐皇已经到了绥州。

二人一直等到夜深,李靖才姗姗回府,显是和唐皇谈了许多,脱了官服,又招待亲随上了茶、肉干等吃食,几人边吃边聊。听李伯卿二人说了信中内容及鬼仆玉婵娟之事,李靖神色黯然,当即嘱咐二人不可将此事说出去,自己自有安排,又说后天便是检阅大典,邀二人一同观看唐军演武。二人见李靖不愿说,也不再多问。

第二天一大早,二人随李靖一同巡营,期间又问阿尔娜是否愿意觐见唐皇,阿尔娜说道“有使团在,李大哥就让我当个百姓快活几天吧”,李靖会意,不再多问。

众人到了大营,营中官兵与那一路遇到的戍卒精神面貌大有不同,皆着黑甲,骑黄骠马,强挚壮猛,目光如电,显然都是唐军精锐,为皇帝巡检而聚。李靖向二人介绍道,“兄弟,妹子,这便是我大唐玄甲军!”。

“军容壮盛,了不起”。阿尔娜不禁赞叹。

三人说话间,一着黑披风汉子下马快步向李靖走来,待近了行礼说道“李将军,太子殿下询问起阅时辰”。

“请回禀太子,天寒地冻,当在未时”。李靖恭敬说道。

那使者“嗯”了一声,拜别李靖就要转身离去,起初李伯卿并未在意,结果那使者转身一瞬间,一阵西风刮来,将那脖子处披风一角掀开,衣领上绣的字露了出来,这字似曾相识。

李伯卿当即问李靖这人身份,李靖答道此人乃太子亲随。正值此时,阿尔娜忽然说了一句“大唐的骑兵可比那突厥人厉害多了!”

李伯卿一听“突厥”二字,突然“啊呀”一声,待要说出,又看周围有人,忙将李靖拉到一旁,这才说道“大哥,我在义男营帐中见到的那几个人,衣领上绣的也是这个字”。

李靖闻言大惊,但思忖片刻,随即长叹一口气说道“天要下雨,这中间半分挽回不得,不想他陷溺到如此境地”。

李伯卿待要问“他是谁”,见李靖此时皱眉头,知有难言之隐,也不再问。

到了第三天清晨,正是皇帝巡检的日子,李伯卿阿尔娜起了个早,扮作亲随与李靖一同往军营而去,到了军营三人与军士一同用过肉干、粟米饭,饱餐一顿,随后快步到了校场中军帐。

忽然锣声一响,李靖知是皇帝来了,忙出账拜见,又引其上了将军台。李伯卿与阿尔娜站在一旁,二人侧眼看去唐皇身材修长,脸型瘦削,须发微白,身披赤黄袍,眉宇间神采飞扬,举手投足中气十足,俱是王者风范。

李伯卿心想早年间常听人说当今皇帝英明神武,能治国又善战,古今只此一人,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其旁边一人俱穿赤黄袍子,面目白皙,与那皇帝长得极像,但英姿之气却差了一筹,显然是太子,又看那太子转身时步子微慢了几步,才知这太子有足疾,是个跛子。

一炷香的功夫,一队列兵入了校场,唐皇一摆手,破阵乐响起,山呼海啸般万岁声过后,一队队兵马演动起来,只见外围分作六军,环绕中军行动,形状便如六片花瓣,大阵包小阵,变化机动协调,忽方、忽圆、忽曲、忽直、忽锐,看的入了迷,直叫眼花缭乱,忽地又埋伏突然杀出,让人心惊,原来这便是唐军六花阵。

眼看唐军如此强大,李伯卿身为唐人,心中自豪。阿尔娜也是赞叹不已,她受封公主以来父母宠溺,剑客骑士见了不少,于战阵也曾多次目睹,但如这般数百人结阵便如一人一心一意,确是头一次见,想到此处,又不禁感叹好在西方国与唐国是东西两端,要是作邻居遇上了,只怕败多胜少,她却不知唐皇心中也有顾虑,原来唐军善战,却无良器。

此时众人皆在沉浸于校场将士演武,完全忘了周围情境,却不想战鼓声中忽然冒出“嗖”的一声,眼看一根箭矢急速向将军台飞来,侍卫反应不及。李伯卿心绪飞转,眼疾手快便要上前接住,却不想李靖已先行一步,一把竟将这箭矢牢牢抓在手中,侍卫这时才反应过来,上前围住唐皇,演武场顿时乱作一团。

这时李靖举起令旗,众军士齐出,不多时将那射箭之人五花大绑至皇帝面前,一切仿佛预先演练知晓似的。原来那日李伯卿说道纪君威信中内容时,李靖已然暗中启奏唐皇并作出安排。

李靖待要问出幕后主使,唐皇眉头微蹙,瞥了一眼身旁太子,却说“突厥奸细,妄图刺杀朕,拉出去砍了”,李靖顿了一下,霎时会意,使了个眼神,两个壮汉上前,将刺客拖了出去,那刺客也是颇为硬气,也不喊叫。

李伯卿感觉事有蹊跷,又想不出缘由,他却不知唐皇早已猜出此事与太子大有干系,但念及父子之情与朝局稳定,只能作此敲山震虎之举,却不知太子却因此愈陷愈深,引发另一场风波。

李靖陷于朝堂,经历无数大风大浪,回府路上沉思片刻,忽然对李伯卿叹道,“兄弟武艺好,人品也极好,将来出将入相不成问题,只是无论将来现在,切勿参与帝王家事“,李伯卿待要回话,阿尔娜抢答道“他不参与,怎能娶我做媳妇”,李伯卿要说的话瞬间胀了回去,三人哈哈大笑。

好在眼前这场风波平了,二人心系使团安危欲要赴长安,不待行动,驿站忽然送来一封信,打开来看,是杰尔尼斯用西方文书写,阿尔娜翻译过来,大意是众人平安,二人这才放了心。李靖难得喘息,待第二天唐皇一行人返京,换了便衣领二人在绥州城游玩。

绥州常年兵祸,城内大大小小铁匠铺林罗满布。不似中原诸州皆以打造农具为主,此处店铺连门口挂的尽是些尽是长剑、弯刀之类兵器,任人挑选。街上最多的也是叫卖兵器之声,几人一路穿过街道,甚么“大唐第一刀”、“远远胜过”不绝于耳,李靖与李伯卿生在中土,早早便知“矛与盾”寓言,对此类言语早已习惯。阿尔娜却不知此理,待听到有人喊叫“我的刀剑不光中原难寻,遥遥胜过西方精钢”,阿尔娜来了兴趣,过去拿起刀剑,耍弄了几下,却直皱眉头说道,“这等刀剑也敢与西方精钢相比”,店主听了甚是不高兴,待要发作,低头见李靖腰牌,再不敢多说,原来此地铁匠铺常年与军士打交道,凡事最善看人底细。

李靖却来了兴趣,问道“妹子,此剑为何不行?”

阿尔娜这时已粗通中原人情世故,拱手说道“小妹说话粗,大哥不要介意,中原战士军纪、战意无出其右,但此剑却却并非好剑,过刚易折,与我国精钢铸剑术铸成的刀剑尚有不及。而且贵国想要铸出好刀剑,尚需时日?”

“为什么?“李靖问道。这句“为什么”显然问的是为什么说“尚需时日”。

“我国刀剑不一定当世最强,但却如中原孔子说的那样,日日新,所以能的“器利”的便宜。中原重农耕,论粮草人口,比我国强多了,但却轻工商。偏偏工匠最善精雕细琢、钻研创新,商人又极喜冒险,交流获利,制造利器,得靠这些人。恕阿尔娜斗胆,要是净是街上这般自吹自擂,断断造不出好刀剑,就算造出来,只怕也会多遭旁人倾轧,不多少年便落后成为古旧”阿尔娜边比划手里的刀剑边说。“倾轧”显然说的就是那药仙派欺压木清子的往事。

“胡言乱语,商人喜逐利,品行卑贱不喜仁义,靠他们能出甚么利器”李伯卿说道。

“你们的孔老先生不也常说,草上之风必偃君子么,工商不喜仁义,是你们教化不到,莫因此否了他们的善新善闯”阿尔娜反驳道。

李伯卿见说不过阿尔娜,回了一句“士农工商,古人之理,数千年的规矩,又有什么可辨驳的。”阿尔娜听了,撺手成拳就要去砸李伯卿,李伯卿快步躲过,二人又嬉闹起来。

原来一路走来,李伯卿,阿尔娜看见商人、铁匠甚是卑微,有时客栈吃完饭商人往往能丢出一锭银子,穿的却是破皮袄,阿尔娜初时只道是中原风俗,后来经李伯卿讲述,才知中原轻商,有士农工商之说,商人禁止穿绫罗绸缎,阿尔娜受西方之理,甚是尊重商人,李伯卿习儒学,却轻视商人,二人常常为此争论,谁也不让谁。

嬉闹间阿尔娜见李靖陷入沉思,当即说道“大哥不必灰心,我使团中大卫极善于熔铁铸剑之术,将来我可以求他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