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现言小说 > 美食内卷:古代厨娘修炼手册 > 第四十四章 清和龙须素面
换源:


       暖阁里药香与果香氤氲在一处,鎏金猊兽吞吐着安神香的薄烟。

戚萝跟着梁绾转过十二幅缂丝花鸟屏风,见老夫人正歪在紫檀嵌螺钿的贵妃榻上,身后垫着两个秋香色金钱蟒引枕。

一位嬷嬷正捧着药盏,见了来人,笑着低声回话:“老夫人方才用了半盏燕窝,听说戚姑娘来了,精神头都好了几分。”

老夫人笑着招手让戚萝近前,目光慈和地落在她身上:“好孩子,难为你想着我这老婆子的口味。那银鱼蒸蛋嫩得像豆腐,茨菰也蒸得化渣,我竟比平日多进了半碗粥。”

梁绾在旁笑着凑趣:“祖母喜欢就好。戚姑娘还说,若合口味,往后常换了花样做来孝敬您。”

赵燕绥安静地立在梁绾身侧,目光快速扫过榻边小几上搁着的空瓷碗,碗底只剩些许凝固的蛋羹残迹。

老夫人拉过戚萝的手,指尖温暖干燥:“绾儿同我说了,你开的那个‘味真馆’就在国子监旁?真是好地方,清净又透着文气。生意可还忙得过来?我听着今日外头动静不小,可是遇着什么难处了?”

她言语间满是关切,分明已知晓柳荫巷风波,却只委婉提点。

戚萝心下一暖,忙垂首应道:“劳老夫人挂心,不过是些市井常有的小磕绊,都已处置妥当了,馆子里有邻里帮衬,还能应付。”

“小小年纪,独自撑持门户不易。有什么难处,莫要自己硬扛着。”老夫人拍拍她的手背,忽又想起什么,转头问那老嬷嬷,“我记得库里是不是还有支老山参?放着也是白放着,拿出来给戚姑娘带回去。开馆子耗神费力,合该补补元气。”

老嬷嬷笑着应了声“是”,便转身去开匣取参。

戚萝连忙推辞:“这般贵重的物事,晚辈实在不敢当。”

“给你就拿着。”老夫人语气温和却不容拒绝,“我这身子骨,虚不受补,白放在库里虫蛀了才是可惜。给你们年轻人正合适。”她顿了顿,看向戚萝的目光愈发慈爱,“你那馆子既开着,往后逢年过节,府里需用的节礼点心,我便让管事去你那儿订。手艺好,又干净,我吃着放心。”

这时,赵燕绥忽然轻声开口,声音依旧清淡,却比方才在院中软和了些,目光里带着丝兴致:“方才听绾姐姐说,西山那处的山庄茶舍,是交由戚姑娘一同筹办?”

她稍作停顿,仿佛不经意般提起。

“家母早年曾听闻,郡主那山庄后头圈着一大片草场,景致开阔,本是极好的跑马地,只是以往从不对外开放。如今既是要正经做起茶舍生意,不知后头那片马场,可会一并修缮了,允客人们饮茶之余,也能纵马舒散一番筋骨?”

梁绾闻言,眼中笑意更深,瞥了赵燕绥一眼:“就你耳朵尖,惦记着我那点家当。那片草场确是荒废了些时日,不过地势极好,修缮起来也不难。既然燕绥妹妹都有此意,戚姑娘,你看呢?若将茶舍与跑马结合起来,倒是个新鲜主意,或许能吸引些如燕绥这般好动不好静的客人。”

戚萝心念微动,立刻领会这其中蕴含的新机遇,从容应道:“赵小姐这主意极好,品茗静心,骑马畅意,一动一静,相得益彰。若真能成行,不仅茶舍多一重特色,或许还能与城中马行合作,提供些温驯良驹,让不擅骑术的客人也能体验一番野趣。”

她看向赵燕绥,语气真诚。

“届时,还要请赵小姐这等行家来试试场子,指点一二。”

赵燕绥耳根微红,别开视线,嘴角却几不可察地弯了弯:“…若真有那时,来看看也无妨。”

老夫人看着几个年轻人言笑晏晏,脸上笑意愈深:“好好好,你们年轻人有想法,是好事。我这老婆子就等着日后去你们的茶舍坐坐,看看马,喝喝茶,享享清福。”

又说笑一阵,见老夫人面露倦色,戚萝便适时告退。

梁绾亲自送她到暖阁门外,青禾早已捧着那支装在锦盒里的老山参在廊下等候。

回到味真馆时,暮色已深。

铺子里却亮着灯,宋修正站在灶台边,手持火钳仔细拨弄炭炉,见她们回来,眉头微松:“路上可还顺利?”

阿桃抢着将柳荫巷的事比划着说了,又献宝似的举起那支老山参。

宋修听完,目光落在戚萝身上,沉静道:“冯掌柜睚眦必报,今日失利,恐不会善罢甘休。他既勾结了赵三,手段只会更阴狠,这两日你出入务必当心,我已让阿呆去查赵三近日动向。”

“多谢宋公子提醒。”戚萝将锦盒收进柜中,神色平静,“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便是。”

她看了看冷清的灶台。

“公子可用过饭了?若不嫌弃,我下碗素面,正好试试万记清晨送的那点余下新米熬的粥底。”

宋修还未答话,戚萝便转身走向灶台。

她先将新米熬成绵密如乳的粥底,另起锅烧水,取细如发丝的龙须面抖散入锅。

待两滚后捞出,在清水里一汆,使面条根根分明、弹而不硬。

将面盛进浅口青釉碗,舀入一勺温热的粥底,铺上焯得翠嫩的青菜心。

撒上细细的姜丝与葱花,滴两滴芝麻油,再缓缓注入一勺素高汤。

那是用黄豆芽、香菇、冬笋和海带,加少许陈皮,慢火熬了一夜的清汁,颜色澄亮,入口回甘。

热气一冲,葱花与姜丝的香气被瞬间激出来,碗面上浮起一层薄薄的油光,衬得面条愈发莹润如玉。

戚萝端到宋修面前,微笑道:“这道‘清和龙须素面’,公子尝尝看。”

宋修看着碗中素面,先闻了闻,眉眼间的倦意淡了几分。

他夹起一筷,面条在筷尖微微颤动,送入口中。

先是米香的温润裹住舌尖,随后是素汤的清甜与姜葱的微辛交织开来,面条筋道却不生硬,仿佛在齿间轻轻弹了一下便化开。

戚萝也端着自己的那碗,小口啜汤。

正要同宋修说这面的汤头是按江南做法改良的,忽听巷口传来一阵慌乱的脚步声——

老许扛着半袋炭,气喘吁吁地冲进来,衣襟上沾着黑灰,身后还跟着满脸煞白的万记掌柜。

两人几乎同时喊:“戚姑娘!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