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都市小说 > 年代:我靠道法被国家征用了 > 第四十五章 钱局长带来的材料
换源:


       “戴组长,这里面……是份举报材料。”

“实名的。”他补充道,字字从牙缝里挤出来。

“里头牵扯的人……位置很高,手段……很黑。”钱局长说话时,眼睛死死盯着桌上凝固的油渍,不敢看人,“有人放话,我要是敢把这东西交出去,就让我全家……从这个世界上消失。”

他的身体开始无法控制地微微颤抖,那是浸入骨髓的恐惧。

“我……我没路了。快被逼疯了。”

他说完,像被抽干了力气,双手抖得厉害,将那个抱了半天的牛皮纸袋,轻轻推到桌子中央。

动作很轻,落在油腻的桌面上,却发出沉闷的一声。

仿佛那不是纸袋,是块烧红的烙铁。

张晨和王建国停下了咀嚼,目光像被焊住,死死锁在那牛皮纸袋上。他们清晰地感受到,从钱局长身上散发出的那种绝望和恐惧,与周遭欢快的气氛割裂得如此诡异。

空气,在他们这张小小的方桌上凝固了。

然而,戴华的反应却出乎所有人意料。

他甚至没多看那纸袋一眼。

他只是拿起酒瓶,给钱局长空了的杯子重新满上,泡沫细细地溢出来。

“喝酒。”他说。

然后,他才伸出手,拿过那个牛皮纸袋。

他没有打开,没有检查。就那么自然地,随手塞进了自己那个磨得发白的黑色公文包。动作干脆利落。

做完这一切,他重新拿起筷子,夹了块凉拌黄瓜,嚼得脆响。

“钱局长。”戴华的目光终于落回他身上,平静得像深潭,“打现在起,这东西,跟你没关系了。”

一句话,轻飘飘的,却砸得钱局长猛地抬起头,难以置信地看着戴华。

“后续,调查组会找你谈话。”戴华继续说,语气不容置疑,“你要做的,就是把你知道的一切,原原本本,一字不漏,全倒出来。记住,全力配合调查,就是你眼下唯一该做的事,也是你最大的功劳。”

他顿了一下,把一盘刚烤好的肉串推到钱局长面前。

“至于你和家人的安全,我们负责。”

“天塌下来,有我们顶着。”

“吃吧,吃饱了,才有力气说话。”

戴华的话,没有一句是拍胸脯的保证,却字字砸在钱局长心窝上。

那根紧绷了数月的弦,断了。

钱局长再也撑不住了。他低下头,肩膀剧烈地耸动起来。没有哭声,但那压抑的、仿佛困兽般的抽噎,比嚎啕更让人心头发紧。

他颤抖着手,抓起一串肉,胡乱塞进嘴里,也分不清是泪是汗,混着肉汁和调料,囫囵咽了下去。

那味道,又咸又涩,却让他尝到一丝久违的踏实。

张晨和王建国默默看着,心里翻江倒海。

直到这一刻,他们才真正咂摸出组长选这地方的深意。

饭局在一种诡异的沉寂中结束。

钱局长那压抑的抽噎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掏空后的麻木。他机械地吃着,仿佛不是为了果腹,而是为了执行一道命令。

酒足饭饱,戴华用餐巾纸擦了擦嘴。

他站起身,对着旁边同样起身的王建国,语气平淡却不容置疑:“建国,你送钱局长去咱们在东城的点。务必亲眼看他进去,安顿好。”

王建国魁梧的身躯站得笔直,只一个字:“是。”

戴华又转向钱局长,后者茫然抬头,眼神像个迷路的孩子。

“老钱,”戴华的声音放缓了些,“今晚先好好睡一觉,天塌不下来。你家人的事,也别操心,天亮之前,我们的人会到位。记住,从现在起,你唯一要做的,就是配合。”

钱局长嘴唇哆嗦着,想说什么,却一个字也吐不出来,最终只能重重点了下头。

王建国没有多余的话,扶着几乎要站不稳的钱局长,一前一后,很快消失在烧烤店门口的夜色里。他们走向巷子深处,那里停着一辆不起眼的军绿色吉普。

张晨看着他们的背影,心里那股翻腾劲儿还没过去。

“组长,我们……”

“我们走另一边。”戴华说着,拎起那个黑色的公文包,率先迈步。

夜风带着孜然和炭火的香气,吹在脸上,却吹不散那股凝重的寒意。

街道上人声鼎沸,灯火通明。自行车铃铛清脆,孩童追逐打闹,情侣们在路灯下窃窃私语。

戴华和张晨汇入人流。

张晨跟在戴华侧后方,满脑子都是那个牛皮纸袋。他忍不住想开口,问问里面的东西到底有多烫手。

可戴华的步伐很稳,甚至可以说有些悠闲。

就在张晨以为自己多心时,戴华在一个卖画报的小摊前停了下来。

他拿起一张印着电影明星的画报,随口道:“这女娃,眼睛挺大。”

张晨凑过去,心不在焉地“嗯”了一声。他的注意力,全被摊位后那块肮脏的橱窗玻璃吸引了。

玻璃上,模模糊糊映出他们身后的街景。戴华的目光,看似落在画报上,余光却死死钉在玻璃的反射里。

在那片扭曲的影像中,有两个穿着灰色工装的身影,在不远处一个卖橘子的水果摊旁,假装挑拣,视线却像钩子,一下下往他们这边甩。

太刻意了。

张晨的后背瞬间绷紧。

戴华却像没事人一样,放下画报,拍了拍手。

“走吧,这印刷质量,不行。”

他转身,带着张晨拐进了一条更窄的巷子。巷子里光线昏暗,只有几户人家的窗口透出微弱的灯光。

“组长?”张晨的声音压得极低。

“跟紧。”

戴华只吐出两个字。他的脚步陡然加快。

张晨不敢再问,立刻收敛心神,紧紧跟上。

七拐八绕,前方忽然传来一阵喧闹。他们竟走到了工人文化宫的后门。恰好一场电影散场,黑压压的人群像潮水一样涌了出来。

戴华没半点犹豫,拉着张晨一头扎进逆流的人潮。

“借过!”

“麻烦让让!”

人群的拥挤和嘈杂成了最好的掩护。张晨被人流挤得东倒西歪,好几次都差点跟丢,幸好戴华的手像铁钳一样抓着他的胳膊。

他们硬生生从后门挤到前门,又从售票大厅的一个侧门闪了出去。

眼前是一条完全陌生的街道。

张晨大口喘着气,回头张望,文化宫门口人头攒动,哪里还分得清谁是谁。

他刚想松口气,戴华却拉着他,毫不停留地穿过马路,钻进对面一个黑漆漆的大杂院。

院子里晾着床单被褥。一个角落里,收音机用微弱的电流声播放着评书。

他们猫着腰,脚步轻得像猫,从院子另一头穿出,又是一条新的巷子。

如此反复,兜兜转转,张晨彻底失去了方向感。他只觉得戴华像熟悉城市每条小巷的老猫,在夜幕的掩护下,从容不迫地穿梭。

最后,戴华在一个公共厕所旁停下脚步。

他背靠着斑驳的墙壁,静静听了半分钟。除了远处隐约的狗叫,再没有别的声音。

那两道如芒在背的视线,彻底消失了。

“行了,甩掉了。”

戴华从口袋里摸出烟盒,递给张晨一根,自己也点上一根。猩红的火光在他脸上明明灭灭。

张晨接过烟,手还有点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