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现言小说 > 半盏温青汤 > 第七章 青草班长
换源:


       崭新的教室在乡亲们的汗水和期盼中,以惊人的速度拔地而起。红砖墙,大玻璃窗,刷着雪白石灰的屋顶,在杨树村低矮的土坯房群中,显得格外挺拔明亮。那块写着“杨树村小学”的薄木板,被郑重地挂在了新教室雪白的门楣上方,字迹被重新描得又黑又亮。

陈老师站在敞亮的新教室里,抚摸着光滑平整的黑板,看着一排排整齐的绿漆课桌,闻着空气中新木料和石灰水的味道,恍如隔世。他摘下那副断腿缠着白线的旧眼镜,用袖子擦了擦眼角。那簇支撑了他多年的微弱火苗,此刻在他胸膛里熊熊燃烧,几乎要喷薄而出。

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县教育局派来了三名刚毕业的大学生!两女一男,带着蓬勃的朝气和满脑子的新知识。他们穿着干净的运动服或碎花裙子,背着双肩包,笑容像山涧的溪水一样清澈明亮。他们的到来,让崭新的校园仿佛一下子注入了鲜活的泉水。

“陈老师好!孩子们好!我叫林晓薇,教语文和音乐!”

“我叫张伟,教数学和体育!”

“我叫王娟,教自然和美术!”

年轻的声音在教室里回荡,孩子们睁大了好奇又羞涩的眼睛,怯生生地打量着这些像从画里走出来的老师。

混乱的“大锅烩”教学时代结束了!孩子们被分成了三个班,有了真正的年级。教室里回荡起朗朗的读书声,不再是陈老师一个人沙哑的独奏,而是孩子们跟着年轻老师清脆领读的合唱。操场上有了追逐篮球的身影和跳绳翻飞的弧线。美术课上,孩子们第一次用蜡笔在白纸上涂抹出自己眼中的蓝天绿树和金色的太阳。音乐课上,林老师弹着带来的旧风琴,教孩子们唱着“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在这翻天覆地的变化中,杨青青依旧是那个安静的女孩。只是,她眼中那抹属于旷野和青草的澄澈,似乎也染上了新教室明亮的阳光。她对新来的老师有天然的好感,尤其是教音乐和语文的林晓薇老师。林老师身上有种温柔又坚定的力量,像春风,也像滋养草芽的雨露。她发现了青青对节奏和律动那份近乎本能的敏锐,常常在课余,拉着青青的手,教她一些简单的舞步。青青学得很快,她的动作里总带着一种独特的、难以模仿的流畅和内在的韧性,仿佛她的身体里流淌的不是血液,而是风的轨迹。

一天放学后,陈老师把青青叫到了他的新办公室,虽然只是隔出来的一个小单间。

阳光透过明亮的玻璃窗,洒在崭新的办公桌上。陈老师看着眼前这个安静的女孩,她身上那股淡淡的青草气息似乎也融入了新木头的清香里。

“青青,”陈老师的声音温和而郑重,“咱们学校能有今天,不容易。县里领导来,拍了电视,让外面的人知道了咱们的难处……你那天跳的那一下,”他顿了顿,似乎在想合适的词,“帮了大忙。让很多人看到了咱们村的孩子,是好样的!”

青青抬起头,清澈的目光看着老师,没有得意,只是安静地听着。

“新学校,新老师,新开始。”陈老师推了推鼻梁上那副终于换了新镜架、但镜片依旧很厚的眼镜,“老师想让你……当班长。”

青青的眼睛微微睁大了一瞬,一丝茫然掠过眼底。班长?她不太明白具体要做什么。

“别怕。”陈老师看懂了她的心思,脸上露出难得的、舒展的笑容,“班长,就是帮着老师管管纪律,收发作业,带着同学们一起把咱们这个新‘家’爱护好,学习好。老师知道,青青虽然话不多,但心里有数,做事认真,同学们也都信服你。你看,你能帮老师,帮咱们这个新‘家’吗?”

阳光落在青青细软的发梢上,映得她的眼睫像镀了金。她看着老师眼中那簇燃烧得更旺、带着深切期望的火苗,又仿佛透过明亮的窗户,看到了操场上疯跑的伙伴,看到了远处田野里在风中起伏的、无边的青纱帐。一股暖流,混合着青草的清气和新木头的味道,在她小小的胸腔里涌动。

她轻轻地点了点头,喉咙里发出一个极轻的、却异常清晰的音节:

“嗯。”

那声音,不再是幼时懵懂的“咩”声,而是带着一种初生的、沉静的承诺。如同春风拂过新生的草甸,留下的是破土而出的、向上的力量。窗外的杨树叶子在风中哗啦啦地响,仿佛在为这片焕发生机的乡土,也为这株悄然挺立的新苗,送上最质朴的喝彩。

崭新的杨树村小学在秋阳下散发着木料与石灰水的清冽气味。三间敞亮的红砖瓦房取代了破败的庙堂,玻璃窗映着蓝天白云,绿漆课桌排得整整齐齐。操场不再泥泞,黄土地被夯得平整,边缘甚至象征性地栽了几棵小杨树苗。喧闹声也变了调子,不再是庙宇里那种混乱的嗡鸣,而是被清脆的领读声、篮球落地的咚咚声、风琴断断续续的旋律切割得条理分明。

在这焕然一新的秩序里,杨青青依旧是那个安静的锚点。她坐在三年级教室靠窗的位置,阳光穿过明净的玻璃,将她细软的头发染成浅金色。林晓薇老师清亮的声音在讲台上流淌,讲解着课文里“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句子。青青的目光偶尔会飘向窗外,越过操场,投向远处田野里起伏的、已由浓绿转向金黄的青纱帐。风掠过时,无边无际的庄稼便涌起连绵的波浪,发出海潮般深沉的沙沙声。每当这时,她搁在膝盖上的手指便会无意识地、极其轻微地蜷缩一下,仿佛指间缠绕着无形的草茎,又像在捕捉风里某种无声的召唤。

下课铃是林老师带来的一只黄铜小钟,敲出的声音清越悠扬。孩子们如同解冻的小溪,欢笑着涌出教室。林晓薇却穿过喧闹的走廊,目光精准地落在正要起身的青青身上。

“青青,”她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嘈杂,带着春风拂过草叶般的暖意,“放学后,能来一趟我宿舍吗?就一会儿。”她嘴角噙着温和的笑意,眼神里却藏着点不易察觉的探究和期待。

青青的脚步顿住,清澈的眸子看向林老师,像两泓映着晴空的潭水。她没说话,只是轻轻点了点头,喉咙里逸出一个短促而柔软的回应:“嗯。”

林晓薇的宿舍就在教室后一排平房的最东头。门敞开着,阳光慷慨地铺满了小小的房间。屋内陈设简单,一床一桌一椅,唯一显出不同的,是床边靠墙立着的一面半人高、蒙着薄尘的穿衣镜,还有墙角一个敞开的旧藤箱,里面露出叠放整齐的、颜色鲜艳柔软的布片——那是练功服。

“来,青青,随便坐。”林晓薇拉过屋里唯一的椅子让给青青,自己则随意地坐在床沿。她没绕弯子,目光柔和地落在女孩身上,“那天刘县长来视察,你在教室里跳的那一下,我看见了。”她微微前倾身体,声音放得更轻,带着一种分享秘密般的亲昵,“不是主持人教的那个动作,是你自己站起来,踮脚,侧身……那一下。感觉……很特别。”

青青坐在椅子上,双腿并拢,双手交叠放在膝头。听到林老师提起那天,她的眼神微微闪动了一下,却没有寻常孩子的羞赧或得意,只是安静地回望着,像是在确认老师话语里的温度。窗外的风吹进来,拂动她额前的碎发,也带来她身上那缕若有若无、干净得像新割草甸的气息。

“老师小时候也跳舞,”林晓薇的声音带着追忆的柔软,目光仿佛穿透了墙壁,望向遥远的练功房,“跳了很多年。所以,老师能看到一些别人可能不太注意的东西。”她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斟酌词句,眼神重新聚焦在青青身上,变得明亮而专注,“你的身体……青青,它好像天生就知道怎么动才好看,才……合得上某种拍子。就像……”她伸出手指,轻轻点了点窗外风中摇曳的杨树枝条,“像它们,风来了,就知道怎么摇晃才最自然,最好看。”

林晓薇站起身,走到房间中央那片阳光最充沛的空地上。她没换舞鞋,只穿着普通的布鞋,却自然地挺直了背脊,脖颈拉出天鹅般优美流畅的线条,整个人的气质瞬间沉静下来,仿佛周遭的空气都因她而改变了密度。她侧身对着青青,做了个极简单的动作——手臂舒缓地抬起,如同承接阳光,指尖在空中划过一个圆润的弧线,同时左脚脚尖轻轻点地,带动身体极其自然地、如柳枝拂水般向旁侧了一个微小的角度。

“就像这样,”她的声音很轻,动作也刻意放慢了,带着清晰的分解感,“不是硬邦邦地摆个样子,是身体里面……有一股气,或者一种感觉,推着你,带着你动起来。你的骨头、你的筋,都顺着它走。”她收势,侧头看向青青,眼睛亮晶晶的,充满了鼓励和期待,“想试试吗?就照着你那天站起来的感觉?”

阳光里浮动着微尘。青青坐在椅子上,目光追随着林老师刚才的动作轨迹,那流畅的弧度和微妙的倾斜,仿佛与她体内某种沉睡的记忆产生了共鸣。她看着林晓薇期待的眼神,又低头看了看自己沾着泥土的旧布鞋。片刻的静默后,她慢慢地站了起来。

没有模仿林老师的动作。她只是走到了老师刚才站立的那片阳光里,微微仰起脸,仿佛在感受穿过窗户的风拂过皮肤的温度和方向。然后,她像那天在教室里一样,抬起那双骨节清晰的小手,在头顶上方,指尖相对,比出一个心形。接着,她小心翼翼地踮起了脚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