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玄幻小说 > 九幽刑典 > 第七十章 沙漠夜袭:汤姆的 “捡漏” 计划与被迫同行的旅程
换源:


       游轮缓缓停靠在希拉古城的码头时,清晨的阳光正洒在幼发拉底河上,把河水染成了一层淡淡的金箔。码头不大,是用粗糙的石块砌成的,岸边拴着几艘小木船,船身被河水泡得发黑,几个穿着浅棕色阿巴亚的当地人正蹲在岸边,用陶罐打水,看到我们下船,都好奇地抬起头,眼神里带着几分打量。

“终于到了。”卡特先生深吸一口气,伸手拍了拍我的肩膀,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我们从雅典出发,经历了异度空间的生死逃亡,终于踏上了希拉古城的土地,离空中花园的秘密只有一步之遥。

宝儿跟在我们身后,手里紧紧攥着一个小小的布包,里面装着他仅有的几件换洗衣物。他抬头看着远处的沙丘,眼睛里满是好奇,又带着几分紧张——这是他第一次来到这样的地方,没有雅典的石板路,没有游轮的甲板,只有无边无际的黄沙和穿着陌生服饰的人。

那三个黑衣人也跟着下了船,为首的那个走到我们面前,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折叠的纸,递给卡特先生:“这是我们之前和汤姆合作时,他留下的一张草图,上面标了几个他可能会去的地方,你们拿着,或许能用上。”他顿了顿,语气严肃了些,“汤姆那个人,很狡猾,他不会轻易放弃黄金孔雀和七彩钻石,你们一定要提防他,尤其是在石砌高台附近——他之前提过,那里是找空中花园的关键。”

卡特先生接过草图,认真地叠好放进怀里,点了点头:“谢谢你们,这次能从异度空间逃出来,也多亏了你们。”

“应该的,”另一个黑衣人笑了笑,语气里带着几分释然,“之前是我们不对,不该帮汤姆抢你们的东西。现在我们只想早点回伦敦,找份安稳的工作,再也不掺和这些事了。”

我们在码头道别,看着他们登上了一艘前往巴士拉的小船,船渐渐驶远,消失在幼发拉底河的尽头。我心里有些感慨——从雅典的追杀,到异度空间的并肩逃亡,这三个原本的“敌人”,最后竟成了提醒我们的人。

“走吧,先找个地方住下。”卡特先生拍了拍我的胳膊,指了指不远处的一条小巷,“刚才在船上看到,那边有几家小旅馆,应该能住。”

我们沿着码头的石板路往前走,小巷里很热闹,两旁是土坯墙砌成的房子,屋顶铺着棕榈叶,门口挂着五颜六色的织物。偶尔有穿着阿巴亚的当地人走过,看到我们,会友好地笑一笑,有的还会用生硬的英语问“Where are you from?”。宝儿紧紧跟在我身边,眼睛不停地打量着周围,像个好奇的孩子。

我们找了一家名叫“新月旅馆”的小旅馆,老板是个叫默罕默德的当地人,留着络腮胡,穿着白色的卡米斯,腰间系着棕色的腰带。他看到我们,热情地迎了上来,用英语和阿拉伯语混杂着说:“欢迎来到希拉!我有三间干净的房间,带院子,还能喂骆驼,很便宜!”

我们跟着默罕默德走进旅馆,院子里种着一棵高大的枣树,树下放着几张木质的椅子,墙角拴着一头棕色的骆驼,正悠闲地嚼着干草。默罕默德给我们开了三间相邻的房间,房间不大,却很干净,地上铺着羊毛地毯,床头放着铜制的水壶,窗户上挂着白色的纱帘,阳光透过纱帘洒进来,暖洋洋的。

安顿好后,我坐在院子的椅子上,看着宝儿蹲在骆驼旁边,小心翼翼地喂它干草,忍不住问:“宝儿,接下来你有什么打算?是想留在希拉,还是想回雅典?”

宝儿听到我的话,停下了手里的动作,慢慢走到我面前,低着头,手指紧紧攥着衣角,声音有些沙哑:“我……我想跟着你们。我没有家人了,汤姆之前骗我说能帮我找叔叔,其实是想利用我偷东西。现在我不想再被他控制了,就算以后遇到危险,我也想跟着你们,做些有用的事。”

他抬起头,眼睛里满是坚定,还有几分害怕被拒绝的不安。我看着他的样子,想起了在异度空间里,他紧紧抓着我的衣角,害怕得发抖的样子,心里软了下来。

卡特先生也走了过来,蹲下身,摸了摸宝儿的头,笑着说:“既然你想跟着我们,那我们就带你一起。不过,接下来的路可能会很危险,你怕不怕?”

宝儿用力摇了摇头,眼睛亮了起来:“我不怕!我会听话,不会给你们添麻烦的!”

我们在希拉古城休息了三天,每天除了去市集买水和干粮,就是在房间里研究地图。卡特先生拿出那张卡里姆留下的老地图,我则找默罕默德借了一张现代的希拉古城地图,两张地图铺在桌子上,对比着看。

“你看这里,”卡特先生指着老地图上一个用楔形文字标注的红点,“根据克拉克教授之前说的,尼布甲尼撒二世的宫殿区,就在现在希拉古城的西北方向,而老地图上的红点,正好和现代地图上的石砌高台位置重合。”

我凑过去看,果然,老地图上的河流线条和现代地图上的幼发拉底河基本一致,红点所在的位置,正是考古学家提到的“疑似空中花园遗址”的石砌高台。“那我们明天就去石砌高台看看?”我问。

卡特先生点了点头:“嗯,不过我们得打扮成当地人的样子,避免引起注意。汤姆可能还在希拉,要是被他看到,肯定会来抢七彩钻石和黄金孔雀。”

第四天一早,默罕默德给我们带来了当地的服饰:三件浅棕色的阿巴亚,质地是粗棉的,摸起来很厚实,还有三顶红色的费兹帽,顶部有黑色的流苏,以及三条白色的头巾。“这样穿,没人会知道你们是外国人。”默罕默德笑着帮我们整理阿巴亚的领口,“阿巴亚要系紧腰带,风沙大,别灌进去了。”

我穿上阿巴亚,系上棕色的腰带,戴上费兹帽,再用头巾把额头和后颈盖住,对着镜子看了看,几乎认不出自己了——浅棕色的阿巴亚遮住了全身,只露出脸,红色的费兹帽很显眼,头巾挡住了头发,看起来和当地的男性没什么区别。宝儿第一次穿阿巴亚,不太习惯,腰带系得松松的,卡特先生走过去,帮他重新系紧,还教他怎么把头巾系得更牢:“风沙吹起来的时候,把头巾拉下来,遮住口鼻,别呛到沙子。”

我们还雇了一位当地的向导,名叫卡里姆(和之前的卡里姆同名,默罕默德说这是希拉很常见的名字),他皮肤黝黑,留着短短的络腮胡,穿着磨损的皮靴,手里拿着一根骆驼杖,看起来很干练。卡里姆说他从小就在希拉的沙漠里长大,对石砌高台的路很熟,还能帮我们避开危险的沙丘。

默罕默德帮我们租了三匹骆驼,都是棕黄色的,体型高大,背上铺着厚厚的羊毛垫,还拴着两个羊皮囊,里面装满了水,另外还有一个布袋,装着烤饼、腌制的羊肉和一些干果——卡里姆说,从旅馆到石砌高台,要走大半天,路上没有水源,必须带足够的水和食物。

我们牵着骆驼,跟着卡里姆,慢慢走出了希拉古城。清晨的阳光很柔和,洒在黄沙上,泛着淡淡的金光。路边偶尔能看到几棵棕榈树,还有一些土坯砌成的小屋,是牧民的临时住所。卡里姆走在最前面,手里的骆驼杖轻轻敲着地面,嘴里哼着当地的歌谣,声音悠扬,和沙漠的寂静很配。

宝儿骑在骆驼上,显得很兴奋,时不时低头摸一摸骆驼的脖子,骆驼很温顺,只是偶尔甩甩尾巴,赶走身边的苍蝇。我骑在骆驼上,看着远处的沙丘,一波接一波,像金色的海浪,心里既期待又紧张——石砌高台会不会真的是空中花园的遗址?我们能不能找到露易丝和卡里姆说的秘密?汤姆会不会突然出现?

一路上,我们没有看到汤姆的身影,也没有看到可疑的人。我心里悄悄松了口气,心想:或许汤姆真的退缩了,知道我们不好对付,已经回伦敦了。卡特先生似乎也放松了些,偶尔会和卡里姆聊天,问他关于石砌高台的传说。

卡里姆说,当地的牧民都把石砌高台叫做“尼布甲尼撒的宝藏”,传说里面藏着国王的金银珠宝,还有能让人长生不老的泉水,但从来没有人敢靠近,因为晚上会有“幽灵骆驼”在高台周围徘徊,谁要是靠近,就会被带走。我和卡特先生听了,都笑了笑,知道这只是当地的传说,用来吓唬人的。

到了傍晚,我们终于看到了石砌高台——它矗立在沙漠的中央,是用黑色的石头砌成的,有十几米高,顶部已经残缺不全,长满了杂草,看起来很破旧,却透着一股古老的威严。卡里姆指着高台说:“那就是你们要找的地方,晚上风大,我们就在旁边的沙丘后面扎营吧。”

我们跟着卡里姆,在沙丘后面找了一块平坦的地方,卸下骆驼背上的水和食物。卡里姆熟练地生起了一堆火,木柴是他路上捡的干枯的棕榈枝,点燃后,火焰“噼啪”作响,照亮了周围的黄沙。我们四个人围坐在火堆旁,拿出烤饼和腌制的羊肉,慢慢啃着。

烤饼很硬,羊肉有点咸,但在沙漠里,能吃到热乎的食物,已经很满足了。宝儿吃得很快,大概是饿坏了,卡里姆笑着把自己的烤饼分了一半给他:“慢慢吃,还有很多,别噎着。”

我一边啃着烤饼,一边看向远处的石砌高台,心里总觉得有些不安。风轻轻吹过,带着沙子的味道,远处传来几声骆驼的嘶鸣,很模糊,像是在很远的地方。我揉了揉眼睛,仔细看了看高台周围的沙丘——好像有几个黑色的影子在晃动,像是骆驼的身影,但又太远了,看不太清楚。

“卡特先生,”我小声说,“你看那边,是不是有骆驼的影子?”

卡特先生顺着我的目光看去,皱了皱眉,从怀里掏出望远镜(这是他从雅典带来的,一直带在身上),仔细观察了一会儿,说:“好像是有几个影子,但看不太清楚,可能是路过的牧民吧。”

“不管是不是,我们都要提高警惕。”我看着宝儿,“宝儿,晚上睡觉的时候,别睡太沉,听到动静就喊我们。”

宝儿用力点了点头,握紧了手里的小刀——这是我们在希拉市集给他买的,用来防身。卡里姆也说:“晚上沙漠里不太平,除了牧民,还有可能遇到强盗,我们轮流守夜吧。”

我们商量好,卡里姆先守前半夜,我守后半夜,卡特先生和宝儿先睡。卡特先生靠在骆驼旁边,很快就睡着了,宝儿也蜷缩在他身边,闭上眼睛,没多久就发出了轻微的鼾声。卡里姆坐在火堆旁,手里拿着骆驼杖,警惕地看着周围,偶尔添几块木柴,让火焰保持着燃烧。

我坐在火堆的另一边,看着跳动的火焰,心里的不安却越来越强烈。远处的骆驼嘶鸣好像更近了些,那些黑色的影子也似乎在慢慢靠近。我摸了摸怀里的七彩钻石和黄金孔雀,冰凉的触感让我稍微冷静了些——不管接下来会遇到什么,我都要保护好这两件东西,保护好卡特先生和宝儿,找到空中花园的秘密。

夜越来越深,风也越来越大,吹得火焰不停晃动,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我靠在骆驼身上,眼皮越来越重,却不敢闭上眼睛,只是紧紧盯着远处的沙丘,等待着后半夜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