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都市小说 > 让你劳动改造,你手搓七代机? > 第82章 再也没醒过来
换源:


       沈东瞬间明白了华老的话。

“我明白了,华老。我给关键步骤加上详细的注解。”

“对!”华老赞许地点头,“你要把那些在你看来是1 1=2的常识,掰开揉碎,写成一篇能让本科生都看懂的注解。只有这样,才能堵住所有人的嘴。”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沈东坐在电脑前,按照华老用红笔标注出的地方,逐一添加注解。

他写下的每一个字,都像是在为一个全新的数学世界,绘制一幅详尽的地图。

华老在一旁看着,时不时提出修改意见,将一些过于晦涩的专业术语,调整得更加平实。

最终,一篇长达七十多页,注解甚至比正文还要详尽的论文,正式定稿。

华老亲自操作,将稿件上传到了国际顶级数学期刊《SIAM Review》(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评论)的投稿系统。

“好了。”华老长舒一口气,仿佛完成了一项神圣的使命,“接下来,就是等待了。”

沈东问道:“要等多久?”

华老看着屏幕上“投稿成功”的字样,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这种级别的论文,审稿速度会是两个极端。快则一天,编辑部就会被惊动,直接联系我们。慢则三月,在无数轮的外部评审中,反复拉扯。”

而对沈东来说,等待?

那是属于凡人的奢侈品。

他匆匆离开了校长办公室,回到宿舍后第一时间打开电脑。

他立马将数学的尘埃从脑海中拂去,思维无缝切换到了另一个维度——材料学。

他打开电脑,新建了一个文档,标题简洁而霸道——关于纳米材料科学的若干基础性公理与应用前瞻。

一篇足以颠覆整个材料学界的SCI论文,框架在他的脑中瞬间成型。

从基本概念的宏观构筑,到物理性质的微观解剖;从化学特性的深度剖析,到工业制备的路径推演;再到颠覆性的应用领域和对未来社会形态的冲击……这不仅仅是一篇论文,这是一份来自未来的科技启示录。

……

当晚,夜幕如墨。

沈东再次踏入食堂时,里面只剩下几盏孤灯,和清洗餐具的哗哗水声。

他又一次完美地错过了饭点。

正当他准备转身离开,一个温和的声音从六号窗口后传来。

“同学,还没吃饭吧?”

沈东循声望去,只见一位五十多岁,戴着白色厨师帽的阿姨,正端着一个保温餐盘,朝他善意地笑着。

“阿姨,我……”

“没事儿。”阿姨麻利地掀开盖子,一股混合着麦香和肉香的热气扑面而来,“我这还有一分,看你这孩子这几天总是一个人忙到这么晚,特意给你留的,没想到真能等到你。喏,快趁热吃。”

餐盘里,是一个热腾腾的馒头。

沈东接过来,下意识地掰开,里面竟然夹着厚实的酱牛肉,肉汁已经浸润了柔软的内瓤。

一股暖流毫无征兆地撞进心口,让他有些措手不及。

在这个陌生的时空,除了父母,这是他第一次感受到如此纯粹的、来自陌生人的善意。

“阿姨,这……太谢谢您了。我叫沈东,您怎么称呼?”

“叫我张阿姨就行。”张爱芬阿姨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她仔细端详着沈东清瘦但坚毅的脸庞,眼神里带着一丝追忆的恍惚,“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看见你这孩子,就觉得亲切,像是我一个……远房亲戚。”

她顿了顿,声音低了些许。

“学习重要,身体是本钱,可别学傻了。要吃好,睡好,知道吗?”

“嗯,我知道了,张阿姨。”

沈东重重地点头。

张爱芬欣慰地笑了,目送着沈东离开。

直到那个挺拔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中,她脸上的笑容才慢慢淡去,化作一声悠长的叹息,眼角泛起了一点晶莹。

那挺拔的脊梁,多像……多像自己那死去的孩子。

当年,自己的儿子为了攻克项目,把自己活活累倒在实验室里,再也没醒过来。

……

回到那间临时宿舍,沈东咬了一口馒头,牛肉的咸香和馒头的甘甜在味蕾上炸开。

他忽然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有了更具体的意义。

这人间烟火,便是他要守护的东西。

感动与使命感化作了无穷的动力,键盘的敲击声成了这寂静夜晚唯一的交响。

当东方天际泛起鱼肚白时,一篇结构完整、逻辑严密、内容足以引发行业地震的论文,正式完稿。

次日上午,沈东将论文打印出来,径直走向了材料学的实验室。

实验室里,孔小燕、何许和张凯三人正围着一台高精度电子显微镜,愁眉不展。

“沈东!你可算来了!”

看见沈--东推门而入,何许像是看到了救星,一个箭步冲上来,抓住他的胳膊,指着屏幕上一片混乱的图像,都快哭出来了。

“你快给看看,这都第七次了!每次涂层做到最后一步,导电率就断崖式下跌,跟见了鬼一样!我都快把头发薅秃了!”

孔小燕和张凯也围了上来,眼神里充满了期待。

自从沈东真研发出新电池后,他在团队里的地位,已经从“那个不懂事的学弟”,变成了“行走的实验圣经”。

有他在,似乎就没有翻不了的车。

沈东只瞥了一眼屏幕,连数据都没看,便淡淡地发问。

“你们用的纳米石墨颗粒,是不是都经过了超声波震荡分散?”

何许一愣,“对啊,这是标准流程。”

“震荡后,有没有进行离心提纯,只取最上层的悬浮液?”

“这……为了节省材料,我们是把所有混合液都用了。”何许的声音小了下去。

沈东了然于心,指着屏幕上那些不起眼的暗斑,一针见血。

“问题就在这里。石墨烯是二维材料,本身有极强的吸附性。超声波震荡会让分子团打开,但也会产生大量尺寸不一的碎片。”

“你们没有提纯,导致涂层里的纳米颗粒大小不一,分子排列就像一堆乱七八糟堆在一起的砖头,而不是整齐码好的城墙。电流和热量在里面处处碰壁,导通性自然一塌糊涂。”

何许一阵无语。

原来……是这样?

这么简单的物理原理,他们这群研究生、博士生,竟然被困扰了整整一周?

孔小燕和张凯也是一脸的恍然大悟,随即看向沈东的眼神,敬畏之中,又多了几分狂热。

这已经不是学霸的范畴了,这是神!

解答完众人的疑惑,沈东这才走到正在审阅数据的李老面前,将手中的论文轻轻放下。

“李老,我写了篇关于纳米材料的论述,想请您斧正一下。”

“哦?”

李老抬起头,有些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