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热情地介绍着情况。
冯教授听完,脸上挂着职业化的微笑,推了推眼镜。
“小同学很有想法,对未知充满探索精神,是好事。”他转向沈东,语气温和,却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意味,“不过,天文学可不是数学,靠灵感一闪是不行的。这是年复一年,甚至几代人枯燥观测和数据积累的学科。没有基础,寸步难行。”
他像是随手打发一个来请教问题的本科新生,从随身的公文包里拿出一张便签,写下几个书名。
“这样吧,你先把这几本《基础天文学》和《天文学百科大全》看完,大概需要一两年吧。什么时候看完了,再来找我。”
他将便签递给沈东,眼神里带着一丝玩味,仿佛在看一个追名逐利、不知天高地厚的后辈。
“我那边还有个重要的国际视频会议,就先失陪了。”
话音未落,冯教授便转身,步履从容地离开了实验室,自始至终,都没有真正正眼看过沈东一次。
空气中弥漫尴尬。
李老叹了口气,拍了拍沈东的肩膀。
“小沈,别往心里去。老冯就是这个脾气,搞理论物理的,眼界高。我觉得他说得也有道理,术业有专攻,你在材料和数学上的天赋已经无人能及,没必要再去蹚别的浑水,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沈东脸上依旧是那副波澜不惊的表情,只是轻轻地点了点头。
“李老,我明白。”
华科大的图书馆外,沈东摸出手机,一个电话打给了校长办公室。
“校长,我想借用读书馆几天,这几天我不希望读书馆关灯。”
“马上安排!”
沈东一句话,华科大图书馆随后被安排24小时开放。
三分钟后,图书馆馆长亲自小跑着出来,满脸堆笑地将一张特批的、拥有最高权限的图书证递到了沈东手上。
“沈同学,任何区域您都可以进,所有书籍您都可以借,有任何需要,随时吩咐!”
沈东道了声谢,径直走进了浩瀚如烟海的书库。
他精准地找到了天文学分区,目光从一排排厚重的典籍上扫过,最终落在了冯德秋写下的那几本书上——《基础天文学》、《天文学百科大全》、《恒星物理导论》……
他抽出那本最基础的,在靠窗的位置坐下。
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在他身上镀上一层金边。图书馆里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心跳,而沈东的世界,却已经掀起了运算的风暴。
得益于前世高三为了“控分”而练就的恐怖专注力,他的学习效率天然就是常人的三倍。
书页在他手中“哗哗”作响,那些复杂的星图、陌生的公式、浩瀚的概念,在他眼中被迅速拆解、分析、吸收、重构。
他的大脑如同高速运转的量子计算机,将一行行文字,转化为自己知识体系中的坚固基石。
时间,在指尖翻动的书页间悄然流逝。
直到闭馆的铃声响起,将他从沉浸的状态中唤醒,他才发现窗外已是繁星满天。他站起身,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脖颈,将借阅的七八本大部头摞在一起,走向了服务台。
走出图书馆,腹中传来一阵剧烈的轰鸣。
饥饿感如潮水般涌来。
他下意识地走向食堂。此时早已过了饭点,食堂里空空荡-荡,只剩下几个窗口还亮着微弱的灯。
“孩子,这儿!”
六号窗口后,张爱芬阿姨探出头来,亲切地朝他招手,“别从前面了,绕到后厨来。”
沈东一愣,依言绕了过去。后厨那盏昏黄却温暖的灯光下,一张小方桌上,赫然摆着一盘冒着热气的青椒肉丝炒饭,旁边还卧着两个金灿灿的荷包蛋,一碗紫菜蛋花汤正散发着鲜香。
“快坐下吃,都凉了。”张阿姨解下围裙,递给他一双筷子,自己也端着一碗汤坐了下来,脸上是慈母般的笑容,“阿姨多做了一点,多双筷子而已。”
一股暖流瞬间涌遍沈东全身。他没有客套,拿起筷子便狼吞虎咽起来。
“慢点吃,慢点吃,别噎着。”
张阿姨看着他这副模样,眼角有些湿润,嘴上却不住地叮嘱。
“好吃,阿姨。”
沈东嘴里塞得满满的,含糊不清地赞叹着,脸上是发自内心的笑容。
张阿姨欣慰地笑了,那笑容,像极了他前世的母亲。
一顿饭风卷残云。
沈东吃完,抹了抹嘴,起身就要去刷碗。
“哎!你这孩子干嘛!”张阿姨一把将他按回座位,“放着我来!怎么,吃阿姨一顿饭,还要自己动手?”
沈东有些不好意思,“阿姨,这顿饭多少钱,我给您……”
话没说完,张阿姨的脸就板了起来,“你这孩子,再说这话就是跟阿姨见外了!以后只要过了饭点,就来后厨找我!”
沈东心中一暖,不再坚持。
闲聊了几句,他便抱着那摞厚厚的书告辞。
夜风微凉,但他心里却揣着一团火。
回到临时宿舍,他将书本摊开,拧开一瓶熬夜饮料,眼神坚定。
今夜,不眠!
他很快便进入了那种物我两忘的心流状态,整个世界只剩下眼前的文字与符号。
当墙上的时针指向凌晨一点整,一声清脆的电子音在他脑海中响起。
“叮!检测到宿主进入深度专注学习状态已满12小时,触发隐藏奖励!”
“恭喜宿主获得:百倍学习卡(12小时)!”
“效果:使用后,在接下来12小时内,宿主的学习速度、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思维发散能力将提升至一百倍!”
沈东的呼吸猛地一滞,眼中爆发出骇人的精光!
“使用!”
他毫不犹豫。
嗡——
一股无形的能量瞬间席卷了他的大脑。刹那间,他眼中的世界彻底变了。
书本上那些原本还需要思考片刻才能理解的复杂概念,此刻仿佛变成了1 1=2一样简单。
知识不再是需要逐字逐句啃下的符号,而是一道道数据洪流,直接灌入他的意识深处,并被瞬间消化、归档、融会贯通。
他的翻书速度快到出现了残影!
一小时后,《基础天文学》看完,所有知识点倒背如流,烂熟于心!
又一小时后,《太空科技发展史》读毕,人类数百年探索宇宙的脉络清晰如掌纹!
凌晨七点,当天边泛起鱼肚白,沈东合上了最后一本书。冯德秋开出的所有书单,连同他自己额外找的几本进阶读物,全部被他“吞”了下去。
每一个公式,每一个数据,每一个理论,都如同钢印般烙印在他的脑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