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都市小说 > 让你劳动改造,你手搓七代机? > 第85章 怕不是都要指望你了
换源:


       “百倍学习卡剩余时间:5小时。”

他灌下最后一瓶熬夜饮料,简单地冲了个澡,在床上闭目养神了一个小时。

早上八点整,他拨通了冯德秋的电话。

电话那头,传来冯德秋慵懒的声音,“谁啊?”

“冯教授,是我,沈东。”

“沈东?”冯德秋的眉宇间拧成一个川字,不耐烦已经快要从镜片后面溢出来,“我不是让你看书吗?这才过了一天,你打什么电话?”

沈东的语气平静无波,却掷地有声。

“我看完了。”

电话那头,一阵沉默。

足足过了十几秒,冯德秋才发出一声夹杂着怒意的冷笑,“你看完了?沈东,我没时间跟你玩这种哗众取宠的把戏!现在,立刻,到我办公室来!我倒要看看,你怎么个看完法!”

半小时后,天文系教授办公室。

冯德秋靠在椅背上,双手环胸,金丝眼镜下的目光充满了审视与轻蔑,准备用最专业的问题,将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彻底击溃。

“既然你看完了,那我就随便考考你。”他的语气带着几分戏谑,“宇宙的起源,你说说看。”

沈东面不改色,张口便来:“目前主流的理论是大爆炸模型,基于广义相对论和宇宙学原理,时间起点约在138.2亿年前。”

“该模型由哈勃定律所观测到的星系红移现象,以及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作为关键支撑。其中,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温度约为2.725K,其细微的各向异性则揭示了宇宙早期物质分布的量子涨落……”

他侃侃而谈,数据精准,逻辑清晰,甚至引用了最新的普朗克卫星观测数据。

冯德秋脸上的笑容僵住了。

“那……天文物理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他提高了难度。

“我认为主要有三个方向,”沈东伸出手指,“第一,暗物质与暗能量的本质探究,这关系到宇宙的最终命运;第二,引力波天文学的深化应用,通过多信使天文学手段,我们将能看到并听到宇宙中最剧烈的事件。”

“第三,系外行星的生命迹象搜寻,詹姆斯·韦伯望远镜对TRAPPIST-1星系的观测已经打开了一扇窗……”

冯德秋的指尖微微一颤,镜片下的双眼陡然睁大。

这些观点,全是学界最前沿的课题!

他不信邪,抛出了一个近乎于哲学的问题。

“宇宙的尽头是什么?谈谈你对黑洞信息悖论的理解!”

“宇宙的尽头取决于暗能量的性质,可能是热寂、大撕裂或大挤压。至于信息悖论,”

沈东的眼神亮了起来。

“霍金辐射的提出引发了这场世纪争论,萨斯坎德的黑洞互补原理和马尔达西那的AdS/CFT对偶为解决悖论提供了可能路径,其核心在于信息并非真正丢失,而是以一种我们尚无法完全解码的方式,编码在黑洞的事件视界上……”

“啪嗒。”

冯德秋手里的笔掉落、

这……这是一个只用了一天时间看基础读物的人能说出来的话?

这里面的每一个观点,都至少需要浸淫此道十数年的博士才能有的深刻见解!

“你……你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冯德秋震惊道。

沈东露出神秘的笑容。

“或许……我有过目不忘的本事?”

过目不忘?

那不是背诵,那是理解!是消化!

一天!仅仅一天!

“怪物……”

冯德秋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

他终于明白了,为何李老头那个眼高于顶的老家伙会为他破例,为何吴校长会对他恭敬有加!

骄傲?

这个年轻人,有的是骄傲的资本!

他重新戴上眼镜,看向沈东的眼神彻底变了。

那不再是长辈对晚辈的审视,而是一种平等的,甚至带着一丝敬畏的端详。

冯德秋自嘲地笑了笑,试图用玩笑来掩饰自己的失态,道:“照你这个速度发展下去,未来人类的太空旅行,怕不是都要指望你了。”

沈东只是笑了笑,没有接话。

他的眼底深处,藏着一片更为浩瀚的星海。

他的目标,从来都不是将少数富人送上太空看风景,而是要为整个文明,夺取那无垠宇宙中的生存权与发展权!

“冯教授,”沈东收敛心神,直入主题,“我时间紧迫,需要尽快发表一篇有分量的SCI论文。”

冯德秋闻言,眼中的赞赏更浓。

天才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目标明确、行动力爆表的天才。

他沉吟片刻,目光在办公室的星图上游走。

“有了!”冯德秋眼前一亮,“天文学的范畴太广,单独论述一个点,对你来说是大材小用。你的知识体系是跨学科的,正好可以做一个交叉领域的宏大命题。”

他想了想,道:“就叫——《蓝星生态系统与太空资源的协同发展》,如何?”

沈东当即思考起来。

而冯德秋这个题目,倒是很符合自己的一些想法!

“你看,”冯德秋的语速极快,但思想框架很清晰,“第一部分蓝星生态现状与太空资源的互补性分析。核心就一个——资源缺口与供给潜力!把我们缺什么,和太空有什么,这两点给我讲透!”

“第二部分,太空资源开发对蓝星生态的双向影响机制。既要写资源补充带来的正面效应,更要写潜在的环境风险与外来物质入侵的可能!这个是论文的骨肉,要有数据,有模型!”

“第三部分,蓝星-太空生态协同的技术落地路径。这里写实操,从近地轨道资源利用,到月球基地建设,再到火星改造,一步步怎么走!”

“最后一部分,升华主题!跨星际生态治理的未来框架!这是拔高,是画饼,更是你展现格局的地方!”

四个板块,层层递进,如同一座精心设计的金字塔,稳稳地立在了纸上,也立在了沈东的心里。

原本杂乱无章的思路,瞬间被这清晰的骨架梳理得井井有条。

“那我就写这个。”

沈东对着冯德秋深深地鞠了一躬。

“谢谢您,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