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从寒门士子到人臣之巅 > 第二十章 李家大才子
换源:


       一炷香的时间,很快过去。

那些富家子弟们,绞尽脑汁,总算是七拼八凑地写出了一些东西。

一个穿着宝蓝色绸衫的胖小子,第一个站了出来,摇头晃脑地念道:

“农人真是忙,天天在田里。”

“太阳好晒呀,汗水往下滴。”

噗嗤!

他刚念完,底下就有人忍不住笑了出来。

这哪里是诗?

分明就是顺口溜,连周文兴之前那首“节节往上长”都不如。

那胖小子闹了个大红脸,灰溜溜地坐了回去。

接着,又有几人站起来,念的也都是些“锄头挥得高,稻子弯了腰”之类的大白话。

虽然也算贴合主题,但毫无文采可言,听得众人昏昏欲睡。

主位上的陈县令,面无表情,眼神里的失望,却是越来越浓。

周明堂的心,也跟着一点点往下沉。

连这些十几岁的少年都写成这样,他那六岁的文举,又能写出什么花来?

就在这时,李伟终于动了。

在一众期待的目光中,他迈着自信的步伐,走到了大厅中央。

“学生李伟,献丑了。”

李伟先是恭敬地对着县令行了一礼,随即清了清嗓子,用一种抑扬顿挫的语调,高声朗诵起来。

“金风拂沃野,农夫挥汗忙。”

“躬耕垄亩间,辛苦为稻粱。”

“我辈读书郎,当惜少年光。”

“一朝登金榜,终为状元郎!”

这首诗一出,全场顿时安静了片刻。

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

“好诗!好诗啊!”

“不愧是李家的大才子!这辞藻,这气魄,绝了!”

“是啊!‘一朝登金榜,终为状元郎’!说得太好了!这才是我们读书人该有的志向!”

宾客们纷纷交口称赞,各种溢美之词,不绝于耳。

李员外更是挺直了腰杆,满脸的骄傲与自得,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儿子将来金榜题名,光宗耀祖的模样。

那山羊胡师爷,也是连连点头,捋着胡须,一脸的与有荣焉。

周明堂听着这首诗,心里也不得不承认,确实写得不错。

对仗工整,辞藻华丽,意境也算高远。

比起刚才那些顺口溜,简直是云泥之别。

他再看看自己那个还在埋头苦吃的幼子,心里那最后一丝侥幸,也彻底破灭了。

看来,今天周家这脸,是丢定了。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沉浸在对李伟的赞美中时,却没人注意到。

主位上的陈县令,眉头却悄然皱了起来。

他的脸上,非但没有半分欣赏,反而闪过一丝毫不掩饰的厌恶。

好一个“终为状元郎”!

这就是圣贤教给你们的道理吗?

读书科举,就是为了高人一等,名利双收?

真是有辱斯文!

这首诗,看似华丽,实则骨子里,透着一股对农人的轻蔑,和对名利的极度渴望。

格局之小,令人不齿!

在满场的喝彩声中,李伟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他得意洋洋地扫视全场,享受着众人或羡慕,或嫉妒的目光。

最后,他的视线,落在那个从头到尾都闷头大吃的周文举身上。

“周家弟弟!”

李伟提高了音量,故意让所有人都听见。

“我这首拙作,算是抛砖引玉了。”

“早就听闻弟弟是天授奇才,一首《咏竹》连孙先生都赞不绝口,引为忘年交。”

他先是把周文举高高捧起,随即话锋一转,脸上露出一抹不怀好意的笑容。

“想必,‘农忙’这种小小的题目,更是难不倒弟弟了?”

“不如,也请弟弟作诗一首,让我等凡夫俗子,也开开眼界,见识见识,什么才叫真正的神童风采?”

这话一出,所有人的目光,瞬间又齐刷刷地聚焦在了周文举的身上。

有好奇,有期待,有审视,但更多的,是幸灾乐祸。

谁都看得出来,这是李家大公子,在故意刁难这个六岁的娃娃。

刚才那些十几岁的少年,都写得一塌糊涂。

你一个还在吃奶的娃娃,能写出什么东西来?

这不是明摆着要让他当众出丑吗?

周明堂的一颗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

王氏在女眷席那边,更是激动得差点笑出声来。

来了!终于来了!

她期待已久的场面,终于要上演了!

王氏双眼放光,满脸期待地盯着周文举。

等着看他被逼得哑口无言,哭鼻子找娘的狼狈模样。

周文兴也在一旁幸灾乐祸,小声嘀咕:“臭文举,你再嚣张啊!”

“看你这次怎么收场!”

然而,众目睽睽之下。

周文举的反应,却再次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他没有丝毫的慌乱,甚至连眼皮都没抬一下。

慢条斯理地放下了手中的桂花糕,又端起了面前那杯还冒着热气的果茶。

轻轻吹了吹气,然后不紧不慢地,喝了一小口。

那副悠然自得的模样,仿佛周围那些炙热的目光,都只是空气。

仿佛那个被推到风口浪尖,即将面临公开处刑的人,根本就不是他。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整个大厅,安静得可怕。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等着看这个六岁的“神童”,到底会如何应对。

李伟脸上的笑容,渐渐变得僵硬。

周文举的无视,对他来说,是比任何反驳都更加赤裸裸的羞辱。

这小杂种,是吓傻了?

还是在故意拖延时间?

终于,他忍不住了,再次出言讥讽。

“怎么?”

“周家神童是被吓得说不出话来了,还是根本就作不出诗来?”

“要是作不出来,就早点说,别在这里故弄玄虚,耽误大家的时间!”

这一次,周文举终于有了反应。

他放下手中茶杯,抬起头,那双清澈如水的眸子,平静地扫过全场。

最后,瞥了脸色涨红的李伟一眼。

一道稚嫩的童音,清晰响起,不带一丝烟火气。

“李哥哥的诗,写得很好。”

听到这话,李伟的脸上,顿时露出自得笑容。

算你识相!

周围的宾客们,也都以为这孩子是准备认怂服软了,毕竟年龄摆在那里,写不出来也不丢人。

然而,周文举接下来的话,却让所有人的眼珠子,都差点掉出来。

“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技巧上,确实没什么可挑剔的。”

“只是……”

他拉长了语调,小脸上露出一副故作成熟的惋惜。

“只是这诗的格局,实在太低了。”

格局太低?

轰!

这四个字,就像是一块巨石,狠狠砸进平静湖面,让整个大厅,瞬间炸开了锅!

“什么?我没听错吧?他说李公子的诗格局低?”

“这……这孩子疯了吧!他知道什么叫格局吗?”

“呵!一个六岁的娃娃,竟然敢当众评判县城第一才子的诗?真是不知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