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说是山,其实更像是一片光秃秃的丘陵。
凛冽的寒风卷着沙土,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这里树木稀疏,多是些歪脖子老树和低矮的灌木,与军户们想象中林木繁茂的伐木场相去甚远。
几十名屯田所的汉子扛着斧头和铁锹,站在荒凉的山坡上,心里一片冰凉。
“大人这地方的树,还没咱们屯子里的多。”王老三搓着冻得通红的手,忧心忡忡地对李睿说,“别说一万斤炭,就是一千斤,把这山砍秃了也凑不齐啊。吴振那狗官,是存心不给咱们活路!”
其他人也是满脸愁容,士气低落。他们不怕干活,怕的是白费力气,最后还是落得个被治罪的下场。
然而,李睿的脸上却没有丝毫的沮丧。他环顾四周,目光没有停留在那些稀疏的树木上,反而像个风水先生一样,仔细地观察着脚下的土壤和裸露的岩石。
“谁说我们要砍光这里的树?”李睿微微一笑,笑容里带着一丝神秘。
他蹲下身,抓起一把泛黄的黏土,在手里捏了捏,又走到一处山壁旁,用铁锹撬下一块青灰色的石头,仔细端详。
众人面面相觑,完全不明白自家的百户大人在做什么。
“大人,咱们不伐木,怎么烧炭?”一个胆大的军户忍不住问道。
“伐木当然要伐,但不是现在。”李睿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我们要烧炭,首先得有一个好窑。一个能把火烧得旺旺的,能吃得少、出货多的神仙窑!”
神仙窑?
这个词瞬间勾起了所有人的好奇心。他们只见过那种用土堆起来的普通炭窑,效率低下,烟熏火燎,一窑炭烧下来,十成木头能出个两三成炭就算老师傅了。
李睿没有过多解释,他知道,说得再多,不如做出来给他们看。
他在山坡上选了一块背风、靠近水源的平地,用脚在地上画出一个巨大的圆形。
“来,兄弟们!听我号令!”李睿拿起一把铁锹,率先挖了下去,“咱们今天不砍树,咱们筑窑!先往下挖三尺,把地基打牢!”
虽然满心疑惑,但出于对李睿近乎盲目的信任,汉子们立刻行动起来。铁锹翻飞,冻得僵硬的土地被一块块掘开。
李睿没有闲着,他亲自上阵,一边指挥,一边讲解。
“三哥,你带人去那边,把那种黄泥都给我挖过来,越多越好!记得,要掺上剁碎的干草和马粪,用水和匀了,使劲用脚踩,踩得越结实越好!”
“二牛,你力气大,带人去山壁那,就找我刚才看的那种青灰色石头,给我砸成砖头大小的块。记住,别要那些一敲就碎的,咱们要最硬的!”
李睿口中的“黄泥”,是天然的耐火黏土;而“青灰色石头”,则是富含石英,能够承受高温的石料。这些都是他凭借现代知识和神农空间赋予的敏锐感知力,在这片荒山中找到的宝贝。
整个西山立刻变得热火朝天。
汉子们忘了寒冷,忘了疲惫,在李睿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他们有的挖土,有的和泥,有的砸石头,虽然做的事情古怪,但那股齐心协力的干劲,却让这片荒凉的山坡充满了生机。
李睿更是亲力亲为,脱了官服,挽起袖子,和众人一起和泥。他掌心的灵泉悄然渗出,融入到黏土之中,让那些混合了草筋马粪的泥巴,变得异常坚韧,可塑性极强。
渐渐地,一个奇怪的建筑雏形,在平地上拔地而起。
它不像传统的圆形土馒头窑,而是更高,更像一个上窄下宽的巨大烟囱。窑壁用青石块砌成骨架,内外再糊上厚厚的特制黄泥,看起来坚固无比。在窑的底部和中部,李睿还预留了几个大小不一、位置奇特的风口。
王老三等人越看越心惊,这窑的样式,他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但看着李睿那胸有成竹的样子,他们又隐隐觉得,这个“神仙窑”,或许真的能创造奇迹。
就在李睿带着手下在西山热火朝天“玩泥巴”的时候,一名鬼鬼祟祟的身影,正躲在远处的山坳里,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
他是吴振派来的探子。
看到李睿等人不务正业,探子脸上露出鄙夷的冷笑。他匆匆赶回宁远卫,向吴振汇报。
“大人,那李睿果然是个傻子!”探子谄媚地笑道,“他带着手下在西山里和泥巴呢!不砍树,不备料,就围着一堆烂泥石头打转,说是在建什么‘神仙窑’。依我看,他是知道完不成任务,故意装神弄鬼,拖延时间呢!”
吴振听完,发出一阵得意的狂笑。
“哈哈哈!本官就知道,一个泥腿子,能有什么真本事?不过是走了狗屎运罢了!”他端起茶杯,眼中满是轻蔑,“让他建!让他玩!我倒要看看,七天之后,他交不出一万斤炭来,还有什么脸面赖在那个位子上!”
他仿佛已经看到,李睿跪在他脚下,痛哭流涕地求饶的场景。
而此刻的西山,在夕阳的余晖下,那座奇怪的窑炉,已经砌起了一半,宛如一头沉默的巨兽,静静地蛰伏着,等待着烈火重生、一鸣惊人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