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明末:边关种田,从傻兵到国公 > 第23章 清点武备,杀鸡儆猴
换源:


       李睿上任军械司主事的第三天,一道盖着军械司大印的公文,送达到了宁远卫各大营千总、百户的案头。

公文的内容很简单:为整肃军备,确保战力,军械司将即日起,对各部在册的兵器、甲胄进行全面清点和质量勘验。

这道命令一出,整个宁远卫的官场都起了不大不小的波澜。

清点武备,本是应有之义。但谁都知道,这里面的门道太多了。吃空饷、倒卖军械、以次充好,这些都是边关将领们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平日里大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如今,李睿这个新官,要把盖子掀开了!

所有人都想看看,他这把火,到底想烧谁。

答案很快就揭晓了。

在公文的末尾,附着一份清点日程表,排在第一个的,赫然便是——吴振千总所部!

这一下,所有人都看明白了。

这不是例行公事,这是杀鸡儆猴!李睿要拿吴振,这个跟他有旧怨的千总,来立威!

一时间,无数双眼睛都盯向了吴振的千总所,幸灾乐祸者有之,兔死狐悲者有之,但更多的人,是抱着看好戏的心态。

吴振的府邸内,他看着手中的公文,气得浑身发抖,一把将名贵的瓷杯摔得粉碎。

“欺人太甚!欺人太甚!”他状若疯虎,在屋内来回踱步,“他一个黄口小儿,刚当上主事,就敢拿本官开刀!他以为他是谁?!”

“大人,息怒啊!”旁边的师爷连忙劝道,“这李睿如今手握总兵大人的令箭,又是名正言顺的公事,我们……我们不好阻拦啊。”

“我咽不下这口气!”吴振双目赤红。他知道自己的家底,他麾下的兵器甲胄,有一半都是中看不中用的样子货,还有不少早就被他偷偷典当换了银子。这要是被李睿查出来,捅到总兵大人那里,他就算不死也得脱层皮!

“大人,为今之计,只有拖!”师爷眼珠一转,献上毒计,“他要来查,我们就说士卒出城操练未归,营中无人。或者干脆找几个泼皮,在他来的路上制造些混乱,让他查不成!只要拖过这几天,我们再想办法疏通关系,此事自然就不了了之了。”

吴振闻言,眼中闪过一丝阴狠:“好!就按你说的办!”

第二天一早,李睿身着崭新的官服,腰挎麒麟刀,带着孙老铁等几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以及一队全副武装的亲兵,浩浩荡荡地前往吴振的千总所。

然而,他们刚到门口,就被两名军官拦了下来。

“李大人,真是不巧。”那军官皮笑肉不笑地说道,“我家大人今日偶感风寒,卧床不起。而麾下将士们又都出城拉练去了,营中无人,实在无法配合大人清点啊。”

“哦?是吗?”李睿的脸上看不出喜怒,“那真是太不巧了。不过,本官既然来了,就在此等候。等到吴大人病愈,等到将士们归营,本官再查。”

说罢,他竟真的让手下搬来桌椅,在吴振的千总所大门口,安安稳稳地坐了下来,摆出了一副不查到底誓不罢休的架势。

这一手,让吴振的如意算盘彻底落空。

一个时辰,两个时辰……李睿就那么静静地坐着喝茶,他身后的亲兵们则如标枪般挺立,杀气腾腾。消息传开,越来越多的军民跑来看热闹,对着千总所的大门指指点点。

吴振在府里如坐针毡,他知道,再拖下去,丢脸的只会是自己。他一咬牙,只能硬着头皮,让人打开了大门。

“李大人真是好大的官威啊!”吴振装作一副刚刚起身的病容,冷笑着走了出来,“本官身体不适,你竟堵着我的门不走,是何道理?”

“吴大人言重了。”李睿站起身,微微一笑,“卑职只是奉公行事。既然大人病体好转,那我们便开始吧?”

吴振脸色铁青,只能领着李睿等人,走进了他的军械库。

库门打开,一股霉味和铁锈味扑面而来。只见库内兵器胡乱堆放,许多刀剑的剑鞘上都积了厚厚的灰尘,枪杆歪七扭八地靠在墙角,几副铠甲的甲片也锈蚀得不成样子。

孙老铁只看了一眼,便暗暗摇头。

“来人,抽查!”李睿一声令下。

一名亲兵随手从刀架上抽出一柄腰刀,猛地拔出。

“噌”的一声,带出的不是锋利的刀刃,而是一片斑驳的铁锈。那刀身甚至都已经和刀鞘锈在了一起,费了老大劲才拔出来。

“吴大人,”李睿拿起那柄锈刀,声音冰冷,“这就是你麾下将士们用来和鞑子拼命的兵器?”

吴振的额头渗出了冷汗,强自辩解道:“这……这只是少数!库中潮湿,难免有些保养不善……”

“是吗?”李睿冷笑一声,对孙老铁使了个眼色。

孙老铁上前,拿起一本名册,朗声道:“吴千总所部,在册腰刀八百二十三柄,长枪五百杆,锁子甲一百二十副。请吴大人下令,让将士们将所有兵甲,全部搬到院中,由我等一一清点!”

“你!”吴振气得浑身发抖,他知道,真要这么做,他贪墨的事实就彻底瞒不住了。

李睿却不给他任何机会,他高高举起手中的总兵令箭,声音如同腊月的寒风:

“吴振!清点军备,乃总兵大人将令!你若再敢推三阻四,便是抗命不遵!按我大明军律,临阵抗命者,可就地正法!你,是想试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