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明末:边关种田,从傻兵到国公 > 第38章 神兵与“废铁”,商路之谋
换源:


       听到周奎的询问,邻桌那名士兵嘿嘿一笑,脸上露出了无比自豪的神情。他“噌”的一声,将腰刀完全拔出刀鞘,横放在桌上。

“客官好眼力!这可是咱们李大人亲手打造的‘麒麟’宝刀!削铁如泥,那是不在话下!”

周奎的目光,瞬间就被那柄刀吸引了过去。

近距离观察,他更能感受到这柄刀的不凡。刀身在食堂的灯火下,反射出幽幽的冷光,那细密瑰丽的锻造纹理,仿佛在诉说着它千锤百炼的出身。他甚至能感觉到,刀锋上散发出的那股锐气,让他的皮肤都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可否容在下一观?”周奎的声音都带着一丝颤音。

“当然!”那士兵毫不设防,大方地将刀递了过来。

周奎小心翼翼地接过,入手微沉,刀柄的握感极佳。他伸出拇指,在那锋利的刀刃上轻轻一弹。

“嗡——”

一声清越的声响,在嘈杂的食堂里清晰可闻,久久不绝。

“好刀!真正的好刀!”周奎再也掩饰不住内心的震惊,脱口而出,“此等神兵,锻造不易,耗费巨大。不想李公子麾下,竟能人手一柄!”

他本以为,这样的宝刀,只有少数精锐才能装备。可环顾四周,他发现食堂里几乎所有的士兵,腰间挎着的,都是同一样式的麒麟刀!

“呵呵,让兄台见笑了。”李睿摆了摆手,语气却出乎周奎意料的平淡,“这些,不过是些堪用的粗胚罢了,离我想要的样子,还差得远呢。”

什么?!

周奎怀疑自己听错了。如此神兵,在他口中,竟然只是“堪用的粗胚”?

“李公子……此话何意?”

“兄台请看。”李睿从那士兵手中接过刀,指着刀身说道,“此刀虽利,但钢质仍有提升的余地。你看这锻造纹理,还不够细密均匀,说明在折叠锻打时,火候和力度还控制得不够完美。

而且,为了追求产量,刀身的整体韧性有所牺牲,若是遇到同等级的重兵器全力劈砍,仍有崩口的风险。”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更重要的是,它的成本太高了。锻造一柄,需要耗费三名熟练工匠整整五天的时间。我想要的,是既能保持其威力,又能将成本和工时,都压缩到现有三分之一的,真正能让大明百万将士都装备得起的‘利器’。”

李睿的这番话,如同惊雷一般,在周奎的脑海中炸响。

他看着李睿那张云淡风轻的脸,心中第一次生出了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

自己的眼界,和眼前这个年轻人,根本就不在同一个层面上!

自己看到的是一柄绝世神兵,而他看到的,却是这柄神兵背后所有的不足和未来的改进方向。自己惊叹于他能将士卒武装到牙齿,而他心中所想的,却是整个大明的百万雄师!

这是何等的胸襟与气魄!

“李公子……在下受教了。”周奎彻底被折服了,连说话的语气都带上了几分敬意。

李睿笑了笑,他之所以对这个“行商”如此坦诚,自然有他的考量。他看中了周奎身上那不同于普通商贾的气度和眼界,更重要的是,他敏锐地察觉到,周奎的来路,绝不简单。

一个普通的商人,不可能对农学、军备都有如此见地,更不可能有那种面对上百名彪悍士卒而面不改色的从容。

李睿心中,一个大胆的计划,正在悄然成型。

“兄台远来是客,光看这些也不过瘾。”李睿热情地站起身,“走,我再带你去看看别的东西。”

接下来的一个下午,周奎感觉自己的脑子都快不够用了。

李睿带着他,参观了热火朝天的军械司。他亲眼看到了铁水奔流,看到了工匠们在流水线上高效地生产着兵器甲胄。李睿甚至向他展示了几件正在试验中的“新玩意儿”——一种结构精巧、可以快速上弦的连发手弩,还有一种用精钢打造的、能轻易破甲的三棱枪头。

每一样东西,都让周奎的认知受到一次猛烈的冲击。

随后,他们又去了养殖场,看了膘肥体壮的猪群和下蛋如飞的鸡群。李睿还让人挖开了另一座地窖,里面储藏的,是堆积如山的、作为种子的土豆。

李睿指着那座“土豆山”,对周奎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道:“兄台是行商,见多识广。你觉得,我这些东西,若是在关内,能值多少银子?”

周奎看着那些能活人无数的“仙种”,又想起那些能决定战争胜负的神兵利器,他苦笑了一下,摇了摇头。

“李公子,您这些东西,已经不是用银子可以衡量的了。”

他知道,李睿这是在向他展现实力的同时,也在试探他的身份和目的。

夕阳西下,当周奎拖着疲惫但却异常亢奋的身体,回到客栈时,他的内心,再也无法平静。

这一整天的所见所闻,给他带来的震撼,比他过去二十年的人生加起来还要多。

他知道,他不能再隐瞒了。

这里发生的一切,已经远远超出了“买几颗种子”的范畴。这关系到大明的国运,关系到天下万千百姓的生死!

他必须,也一定要将此事,原原本本地上报上去!让京城里那位忧心忡忡的公主殿下,让那位被蒙在鼓里的皇帝陛下,知道在遥远的辽东边陲,正有一颗何等璀璨的新星,在冉冉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