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明末:边关种田,从傻兵到国公 > 第90章 姗姗来迟,屠宰之场
换源:


       崇祯皇帝的决定,让整支“商队”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紧张之中。

周奎和一众禁军高手,几乎是将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他们一边派出最精锐的探马,紧紧地跟在那名报信斥候的身后,一边将皇帝和公主的马车,护卫在了最核心的位置,警惕着随时可能出现的危险。

而崇祯,却显得异常的兴奋。

他感觉自己体内的血液,都在燃烧。多少次,他只能在奏折上,看到那些冰冷的伤亡数字和模糊的战况描述。而今天,他将有机会,亲眼见证一场决定边关安危的大战!

他甚至已经开始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

李睿率领着他那支装备精良的新军,与数千蒙古铁骑,在辽西的广袤原野上,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殊死搏杀。火炮的轰鸣,将响彻云霄;麒麟刀的寒光,将与弯刀碰撞出绚烂的火花……

他期待着,看到李睿是如何运筹帷幄,如何身先士卒。他甚至做好了准备,在最关键的时刻,亮出自己的身份,用天子之威,为前线的将士,鼓舞士气!

然而,现实,却跟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他们的车队,以最快的速度,一路向北追赶。沿途,他们看到了越来越多被紧急疏散的村民,看到了一个个空无一人、戒备森严的村寨。战争的阴云,似乎已经笼罩了整个辽西大地。

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可奇怪的是,他们追了一天一夜,除了那震耳欲聋的炮声,在第二日黎明时分,从极远处的北方天际,隐隐约约地传来过几声之外,便再也没有听到任何交战的声响。

整个辽西原野,都陷入了一种诡异的、暴风雨之后的宁静。

“怎么回事?”崇祯站在一处高岗上,举着周奎递给他的单筒望远镜,焦急地向北方眺望,“为何……听不到厮杀声了?”

周奎的心中,也充满了疑惑。他派出去的探马,回报说,李睿的大军,似乎并没有与蒙古人展开大规模的拉锯战,而是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地,插入了某个未知的区域,然后……就再也没有了动静。

就在他们心急如焚,不知前方战况究竟如何之时,一名负责联络的斥候,终于从北方,飞马赶了回来。

只是,那名斥候脸上的表情,并不是周奎想象中的紧张和凝重,而是一种混杂了狂喜、崇拜,甚至是一丝意犹未尽的古怪神情。

“前方战况如何?!”周奎立刻上前,急声问道,“李将军在何处交战?可需要我们护送物资支援?”

“交……交战?”那名斥候愣了一下,随即挠了挠头,用一种理所当然的语气说道,“打完了啊。”

“打……打完了?!”

周奎和一旁的崇祯,同时失声。

这才过去多久?从他们得到消息到现在,不过一天两夜的功夫!一场数千人规模的骑兵会战,就打完了?!

“是啊!”那斥候一脸自豪地说道,“就在今天早上,天刚亮的时候,就结束了。我们大人,在月牙湾设伏,一战功成!喀喇沁部的三千铁骑,全军覆没!首领苏赫,也被我们大人,亲手斩了!”

“现在,王将军和二牛将军,正带着人,打扫战场,收拢俘虏和战马呢。大人说了,仗打完了,该种地了,让我们赶紧回去,别耽误了下午给玉米地追肥!”

说完,那斥候便不再理会这些“商人”,一夹马腹,兴奋地,向着宁远城的方向,疾驰而去,嘴里还哼着不成调的小曲。

只留下崇祯、朱媺娖、周奎等人,呆若木鸡地,愣在原地。

全……全军覆没?

亲手斩了部落首领?

还要……回去给玉米地追肥?

崇祯感觉自己的脑子,嗡嗡作响,完全无法理解刚才听到的一切。

这……这打的是仗吗?这简直就像是……一场秋后的大扫除!轻松、惬意,甚至……还带着几分田园牧歌的悠闲?

他心中那副波澜壮阔、金戈铁马的战争画卷,在这一瞬间,被撕得粉碎!

“去……去月牙湾!”崇祯的声音,都带着一丝颤音,“朕……我要亲眼去看看!”

……

当崇祯的车驾,在傍晚时分,终于抵达那片名为“月牙湾”的河谷时,夕阳的余晖,正将整个战场,都染上了一层诡异的、如同凝固了的鲜血般的暗红色。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重到令人作呕的血腥味、硝烟味和焦臭味,混合在一起的复杂气味。

眼前的景象,让这位自诩见惯了生死的帝王,都忍不住,胃里一阵翻江倒海。

那已经不是战场了。

那,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屠宰场!

整个河谷,都变成了一片焦黑的废土。无数残缺不全的、穿着蒙古服饰的尸体,和战马的残骸,以一种极其扭曲的姿态,散落在各处。许多尸体,甚至都无法保持完整,仿佛是被某种巨力,给硬生生地撕裂开来的。

河谷的中央,是被炮火犁过的一道道巨大的沟壑。两侧的山坡上,插满了密密麻麻的、乌黑的弩箭,如同两片死亡的森林。

而李睿的士兵们,正以一种极其高效、甚至可以说是“熟练”的方式,在打扫着这片地狱。

他们面无表情地,将一具具尸体上的甲胄和武器剥下,分门别类地堆放好。将还能用的箭矢,一根根地拔出,擦拭干净,放回箭囊。将那些无主的战马和牛羊,驱赶到一旁,清点数目。

整个过程,安静,而又充满了纪律性。

他们不像是一群刚刚经历了殊死搏杀的战士,更像是一群刚刚完成了收割的、冷静而又专业的农夫。

崇祯的嘴唇,微微哆嗦着。

他没有看到他想象中的惨烈搏杀,他只看到了单方面的,碾压!

他看着那些士兵们腰间,那几乎没有一丝卷刃的麒麟刀;看着他们身上,那几乎没有一处破损的叠片甲;再看看地上那些,被炮火和箭雨,撕得粉碎的蒙古人……

他终于,切身体会到了,什么叫做“代差”!

这不是一场战争。

这是一场,来自更高文明的,对落后蛮族的,降维打击!

“父……父亲……”朱媺娖的俏脸,早已吓得一片煞白。她虽然为李睿的胜利而感到高兴,但眼前这过于残酷的景象,还是让她感到阵阵不适。

崇祯没有理会她。

他的目光,穿过了整个血腥的战场,最终,落在了远处,那个正站在一堆缴获的物资前,拿着一本账册,冷静地,与手下清点着战利品的,年轻人的身影上。

夕阳的余晖,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

他明明就站在那片尸山血海之中,但他的身上,却仿佛笼罩着一层看不见的光,将所有的血腥与杀戮,都隔绝在外。

崇祯的心中,忽然涌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极其复杂的情绪。

有震撼,有狂喜,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