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会九点半准时开始。会议室里灯光冷白,桌面反光刺得人眼睛微酸。爱德华先让她做了一个十分钟的约克行程复盘。朱旎旎用最简洁的方式把问题、处理和结果三点列清楚。讲到场地临时更换时,她把“箭头指引”和“隐私声明”两张纸的照片投了上去:“这是现场留痕。”
法务点了点头,笑着说:“以后培训可以拿来当范例。”
坐在另一侧的Lydia立刻接话:“是的,旎旎的反应很快。不过我们也要看到,有些事是因为我提前和学生会沟通过,所以她才能这么顺利。”
她话音落下,空气里静了一瞬。
爱德华目光一转,语调平稳:“学生会的口头沟通不算正式确认。流程要靠书面和工单。这次要感谢旎旎,她的‘留痕’才是关键。”
Lydia的笑容微微一紧,但很快调整回来:“当然,团队配合才是最重要的。”
会议继续。到最后,爱德华定调:“约克的线,旎旎继续牵头;利兹的跨城试点,下个月再议。”
散会时,朱旎旎收拾好文件,心里没太多得意,只是默默记下一个事实:被看见的,不是解释,而是证据。
午饭时,向佳把一张传单拍在她桌上:“圣诞集市的活动,周六去不去?听说有巨大的旋转木马。”
“去呗。”朱旎旎笑,“上次你请我喝的热红酒,我还没回请你呢。”
周六傍晚,两人挤进集市,人群拥挤,灯光把夜空照得像白昼。空气里全是肉桂、姜饼和烤香肠的味道。向佳拽着她往摩天轮跑,朱旎旎笑着被拽得几乎小跑。
坐上去时,冷风扑面,下面是密密麻麻的摊位和人群。向佳望着远处的灯光感叹:“有时候真觉得我们像在另一个世界。”
“是啊。”朱旎旎把手插在口袋里,低声说,“不过再亮的灯也要自己走进去才看得清。”
下了摩天轮,她们买了两杯热红酒,一边喝一边看街头艺人表演。那一刻,她觉得所有的压力都被裹在灯光和人声里,变得轻盈。
回宿舍的路上,手机亮了一下。J发来一条消息,带着一张照片:是他在图书馆的长桌上写作业,桌角还摆着一个纸杯,上面画了一个笑脸。
J:学姐,今天写论文写到头昏,就画了个笑脸陪我。你能不能也陪我说一句话?
她盯着那行字,有点失笑。打字回:“笑脸比我更能陪你。”
J很快回:“可笑脸不会回我。”
她的手指停在屏幕上,心口微微一紧。那份年轻的直白,让人不忍心拒绝。可她又很清楚,自己和J之间隔着年龄、角色和立场。
想了很久,她打字:“好好写论文,别熬太晚。”
消息发出去,她长长呼了一口气。
晚上,她把桌子收拾干净,拿出记事本,写下今天的三行:
证据比解释更有力;
再亮的灯也要自己走进去;
直白的温柔,要看自己能否承受。
写完,她合上本子,拉开窗帘。对面楼的窗子里,有人影在走动,灯光忽明忽暗。她静静地看了一会儿,心里涌上一种说不清的感受——既孤独,又坚定。
她知道,故事还在继续,光影交错之间,她要学会的,是分辨哪道光属于自己。